1.針對性原則。在組建公關部時,要視不同組織的不同情況選擇模式,在人數的考慮上,一是根據組織本身的規模,總的原則是公關部的規模要適應組織的規模。二是根據組織的需要,各種社會組織的性質不一,任務不同,在組建公關部時,要根據組織的具體需要來確定人數。三是根據組織活動的區域特點,社會組織的活動範圍有大有小,活動區域內單位與人口密集程度各不相同,在考慮人數時還要照顧到組織活動範圍的大小。

2.權威性原則。組建公關部時,要按照責、權、利相結合的原則,賦予公關機構完成職責的必要權力。在整體組織結構中把它放在一個靠近組織決策核心的位置上,使它具有一定權威性。由於組織的公關部門要協助組織領導處理對內對外關係的帶有全局性、綜合性的問題,因此至少應提供直接向組織決策層彙報情況的方便,並具有提出建議和參與決策層討論的權力。

3.正規性原則。公關部在組織地位、職責範圍、工作內容等方麵都應當是正規的。公關部必須集中精力去做那些與實現公關目標、實施公關計劃密切相關的事情,切不可把公關部當作“雜務部”、“不管部”。

三、公共關係部的類型

公共關係部的類型又叫宏觀模式,它表明的是公共關係部在組織中的地位。

常見的公共關係部的類型有以下三種:總經理直接負責型、部門並列型、部門所屬型。

1.總經理直接負責型。這是指由所在組織的最高負責人兼任公關部經理的一種公共關係組織形式。它體現了公共關係部在組織中的重要地位,使公關部具有較高的權威性,而且更富有協調性。

2.部門並列型。這是組織內公共關係部與其他職能部門地位平等的一種公共關係組織形式。這種類型的公關部與組織的最高決策層有直接聯係,對組織的決策有直接影響,有利於組織公共關係目標的實現。與總經理直接負責型相比,其直接性、權威性、協調性均較差,但這種模式在發揮公關部門的職能作用和處理日常事務方麵仍然是可行的。

3.部門所屬型。這是組織內部附屬於某一職能部門的一種公共關係組織形式。這種機構模式表明,公關部門與組織的其他職能部門相比低一層次,它屬於組織某一部門的一個下屬組織。這一下屬公關組織可能是公關部,但多數是公關秘書等公關人員。這種模式由於公關人員有限、公關機構位置較低,而且受所屬部門職責範圍的製約,公關工作難以順利開展。

四、公共關係部的結構

公共關係部的結構又叫微觀模式,它表明的是公共關係部本身的組織結構和內部分工。

公關部的內部結構模式多種多樣。從國內外已有的公共關係機構看,一般有三種結構:

1.公關手段型。這是根據公共關係工作的專業技術手段而組建的。一般包括:活動規劃組、新聞報道組、編輯出版組、信息處理組、音響設計組、專業製作組。手段型公關部的優點是:每個工作人員的技術職責明確,便於指揮、管理。

2.公關對象型。這是根據公共關係的公眾對象而組成的。一般包括:內部的職工關係組、部門關係組、股東關係組、內部協調和外部的顧客關係組、社區關係組、媒介關係組、政府關係組、公共事務組、協作關係組。公眾型公關部的優點是:有利於組織與公眾聯係;有利於培養公眾對組織的感情;有利於爭取公眾對組織的支持;有利於消除公眾對組織的誤解。

3.公關區域型。這是根據公共關係工作的區域而組建的。一般來說,按區域建立起來的公共關係機構比較適合於大中型的社會組織,或公眾分布麵廣的社會組織。一般包括:負責國內公共關係事務的東北地區事務、西北地區事務、華北地區事務、華中地區事務、華南地區事務、西南地區事務和負責國際公共關係事務的亞洲地區事務、歐洲地區事務、美洲地區事務、非洲地區事務。區域型公關部的最大優點是能夠針對不同地區公眾的不同要求和需要開展有針對性的公共關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