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吳氏,公子春生,小姐杏元。我說與你聽,你千萬記牢,不可忘懷了。"一頭說,一頭往外走去了。
單言這梅公子手裏寫帖,心中想起舊日之事,慘然掉下淚來,自己暗暗說道:"這是陳年伯家中,我爹爹因為他的事情,才累及斬首行刑,不想,我今日又到他家中來了。如今時事,但不知他的心跡如何?且不說出真姓名,且自含糊,再作道理。"慌忙把眼淚抹幹,將帖兒寫完,收了筆硯。王正來到,說道:"我兒不寫帖子,在這裏做什麼?"喜童回道:"寫完了。"王正道:"當真寫完了?我看一看你的字跡如何?"喜童將帖子遞於王正,王正見了說道:"寫得好字。"就把帖子拿上前廳,捧給陳公,陳公問道:"這帖子盡是喜童寫的嗎?"王正回道:"盡是喜童寫的。"陳公道:"這孩子果然寫得好,日後慢慢地抬舉他。"王正聽見老爺稱讚喜童,十分歡喜。
不言陳公出門拜客,再言王正走至書房,向喜童說道:"我兒,方才老爺見你寫的好字,十分歡喜,說道,要慢慢地抬舉你呢!你千萬用心,不要玩耍。"於是,走至臥房,告訴媽媽一番,這且不提。
話說陳公出門拜客回家。此時,各官親眷陸續回拜,整整忙了一月有餘,方才沒事。忽一日,想起園亭要修理,隨即喚了木匠收拾。真是官宦人家,銀錢兩便,何消半月,煥然一新。
陳公吩咐喜童修理花木,整飾花景。瞬息光陰,殘冬已過,新春初交,自然又忙了些時。正值元宵佳節,鬧過花燈,正月已完,二月又至。陳公一日無事,步入園中,見山石樹木亭台,件件令人喜愛。忽然見喜童立於階下,便問道:"梅花可曾開放否?"喜童道:"梅園中各色梅花,俱已開放。"陳公道:"你去準備酒席,明日在後梅園賞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