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別康橋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要朗誦一篇文章,首先你要了解它、熟悉它,然後才能讀,再然後才能誦。那麼,如何才能朗誦?朗誦就是要讓你的感情在他人心裏流淌。這是我總結的關於朗誦的一個方法和步驟,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先讀一遍找到一種感覺,找完感覺用心說。
是否能夠動人心,還要理解加感召!
“朗”要洞開如浪濤,“誦”要悠揚猶如溪流,想要氣場能量足,動點兒感情又何妨。
如果能做到平時就按照這個順序去做去練,而且將這種朗誦方式養成習慣,那就形成了我們基本能量的集合。當我們把一個東西刻在腦子裏,然後真誠演繹它,就會找到不一樣的感覺。結合我前麵提到的“個人魅力五個一”,再結合前麵我曾教大家的關於背誦記憶的一個規律——通讀三遍定小題,小題之間找聯係,一段一段往下記,這篇文章成我的。當我們的腦袋裏儲存了大量的好東西的時候,我們就會變得有底氣、有能量,讓這種能量演變成為我們朗誦時應當擁有的激情,這樣的朗誦才能讓人有蕩氣回腸的感覺。
朗誦是我的口才課中很重要的一課,因為朗誦對於口才的提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幫助我們積攢能量,它可以使我們說出來的話更容易走入人心。尤其對於現場演講,通過一段朗誦,最容易引導著大家走進你營造起來的氣場之中。
另外, “九篇習作確保基本能量”之中的“九”字除了我說的境界之外,它還指另外兩件事:
1.今天我將跟大家分享九篇文章,這九篇文章中所流露出的感情是不一樣的。就如徐誌摩先生的《再別康橋》總有一種不舍和落寞伴隨著我們,我們接著來看一下王懷讓先生的《什麼是幸福》:
一直以為幸福在遠方,
在可以追逐的未來。
……
大家來體會一下這種感覺,它非常平和,如茶在手,如咖馨香,它使我們感受到一種純粹的寧靜與祥和,一切喧嘩均已遠離……這就是文字的魅力,這就是朗誦的重要作用。
下麵的幾篇文章我在這裏不再一一給大家朗誦下去,大家記下它們的名字,如果你們找不到,下課後可以到前台南希那裏去申請一份。這幾篇文章或教你奮進,或讓你激昂,或使你溫暖,真得非常棒。它們分別是:王懷讓先生的另一篇文章《人民萬歲!》、《鷹之歌》、《致橡樹》、《中華碑文》,以及《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羊皮卷》中的選篇《堅持不懈》、《全身心的愛》、《人生》。
今天我與大家分享的這九篇習作,都是絕對值得背會的,然後真誠地去演繹,你也可以用自己習慣的地方方言去朗誦。當我們讓它們走進我們心裏的時候,就會發現我們的生命在激蕩,那種由內而外的感動會讓我們不凡。同時,我們還應當注意在朗誦的時候盡量去賦予它生命,讓那些躺在紙上的文字由此精彩地在人們麵前舞動。
2.我們前麵分析了“九”在中國數字中的含義——多而不滿。什麼叫“多”?古人雲:讀書破萬卷,平時我們應該多讀書,善讀書,讀的優秀的東西多了,指引我們前行的正能量也就足了,我們要表達的氣場也就足了。什麼叫“不滿”?“不滿”的意思是無論到什麼時候我們都不能覺得自己讀的夠多,目中無人,驕傲自大,如此隻能讓別人對你“敬而遠之”,沒有人會願意把自己當成他人的墊腳石。如果我們時刻本著一種學習的心態跟別人交流,你會發現,你所受的啟發勝於過去你讀十本書。古人早就有“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感歎!
文靜沒有聽清,也不想聽清,她聽到的已經夠多了,她片刻不敢耽擱,調整了一下狀態,迅速回到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