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差劉貴接戰,正遇番僧二人,左右夾攻,貴亦敗走。三日連戰七陣,高兵皆敗,於是盡收軍馬入城。寨中遺下軍糧皆被搶去。賊兵笑以為怯。除夜,賊將開懷暢飲,又恃有妖法利害,全不防備。王至二鼓,乃下令賀拔仁、劉貴引兵抄出賊後,截其歸路。親自帶領勇將十員、輕騎一萬,前去劫寨。及到賊營,正值半夜,賊兵盡在醉夢之中。官軍齊聲呐喊,四麵殺入,渾如砍瓜切菜,個個束手受死。劉涉在中軍帳中聽見兵至,忙欲起敵,兵已殺到帳外,隻得從帳後雜在亂軍中逃命。番僧等醉不能起,皆被殺死。及至天明,屍橫遍野,血流成河。逃去者又被劉貴、賀拔仁引兵截殺,斬首無數。劉涉被擒,解至軍前,王命斬之。
於是乘勝而前,大兵直抵雲陽穀下。把守穀口者,乃蠡升弟劉信明及大將萬安,聞前軍盡沒,高兵已至,慌急報知蠡升,求請添兵。一麵堅守關口,以防攻入。蠡升聞報大驚,謂其女九華曰:「穀口若破,吾都城亦不可保。汝素通法術,可去協力守護。」九華引兵來至穀口,謂眾將曰:「吾兵新敗,不可與戰。」命軍士各抬亂石,堆積關前,以便臨敵施用。蓋穀口壁立萬仞,隻有一路可上,真是一夫當關,萬人莫敵所在。高兵初至,乘其銳氣,鼓勇而登。九華作起法來,一陣狂風吹得亂石如雨點打下,逢著的頭破腦裂,人人受傷,不能進步,隻得退至山下。王欲誘之出戰,賊將堅守不出。屢次進兵,反傷無數軍士。教人四麵尋路,皆高峰峻嶺,無別逕可入。又降下一天大雪,彌滿山穀。相守半月,計無所出。忽一夕風雪飄揚,春寒殊甚。王獨寢帳中,清懷落寞,遙聞更漏之聲,歸心頓起。三更睡去,夢一美人倚帳而立,吟詩曰:
君去期花時,花時君不至。
簷前雙飛燕,動妾相思淚。
細視之,乃鄭夫人也。王喜不自勝,問曰:「卿從何來,乃至於此?」
美人不答,又吟詩曰:
秋風一夜至,零落後庭花。
莫作經時別,風流有宋家。
王起就之,恍然驚醒,大以為異,轉輾思之,達旦不寐。次日召眾將,謂之曰:「今天寒地凍,風雪不止,久留於此,徒勞軍士。我欲暫且班師,待三月之後再圖進取。」諸將皆曰:「善。」乃命賀拔仁、康德二將領兵數千,屯於石州要處,遂回晉陽。
世子聞王班師,帶領府中文武出郊遠迎,婁妃率領諸夫人、大小兒女在宮相接。王入宮一一見過,命眾皆坐,便將殺退賊兵、全軍大勝備說一遍。
妃與諸夫人皆賀。俄而諸夫人退,王獨與婁妃語曰:「宮中無事否?」妃曰:「無事。」又問:「飛仙院無甚事否?」妃曰:「無甚事。」王曰:「我不放心者,以其年幼耳。」妃曰:「妾承王托,早晚留意。元宵之夜,鄭夫人因抱微恙,不能赴宴。次日妾自往看之,不過以王不在宮,自傷孤寂,欲請端愛作伴,妾即許之。端愛與之同牀共宿,情若姊妹,起居遂安。」王聞妃言大喜。至晚,王至飛仙院,問娥別後之事,言與妃同。因念夢中詩句與聽,娥曰:「此大王心不忘妾故耳。」王由是寵愛益甚。一日午後,王聽政回來,行至玩芳亭,見奇葩異卉開放一庭,因召鄭夫人同玩。夫人聞召,即帶宮女徐步而來。世子在凝遠樓上望見鄭娥繞欄而行,飄若神仙,不知何往,便下樓攔住曰:「夫人何往?」娥曰:「赴大王之召。」世子曰:「夫人能少留片刻乎?」娥曰:「不可。」世子乃前執其手,夫人灑脫急走。王已在前,世子望外急避。王謂娥曰:「世子與爾何語?」娥曰:「妾不顧而走,未識何語。」王雖不疑鄭娥,而甚怒世子。
有宮女穆容娥者,娥之從嫁婢也,素與慶雲不睦。一日,在後閣與婢趙良霄下棋,夫人至,坐而不避。夫人怒,命知院慶雲責之。容娥曰:「我雖無禮,不敢與人私通。」慶雲怒,遂痛責之。容娥抱恨切齒,因思欲報此仇,不如將他勾引世子事訴知大王,教他死在目前。暗暗做就首狀,潛至德陽堂,見王坐觀文書,便上階首告。王取視之。狀雲:飛仙院宮女穆容娥為首明事:今年正月初六日,夫人遣知院李慶雲往世子府送金櫻於公主,世子遂與之通,代送私書於夫人,夫人欲稟內主,慶雲勸住。元宵夜與世子同宿於重林堂軒下,一夜不歸。自後每引世子調戲夫人,遂成私合。婢欲進諫,苦被禁止。夫人失節,罪在慶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