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新解01(1 / 3)

第一章 秦始皇嬴政:中國古代的拿破侖

(本章提示:秦始皇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雄才大略的君主,其非凡的功績在中國帝王中也隻有數人能與之相比。他自稱始皇帝,卻為何隻能傳到二世?他是功高蓋世的千古帝王還是一個殘忍的暴君?他的晚年都有哪些失誤?)

苦大仇身的少年時代

他——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馭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製六合,執捶拊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一統江山!

他——兒時曆難,少年成王,親理國政,勵精圖治,十年滅六國,統一度量衡、文字、貨幣,實現華夏大一統,功高蓋世!

但他又推行暴政,焚書坑儒、大興土木、築長城、廣建宮室,遭千古罵名。

從陳勝揭竿而起,樹起了農民起義首麵旗幟,到霸王項羽火燒阿房,秦朝亡,江山一十五載,“子孫帝王萬世之業”終為夢囈。

他就是秦始皇嬴政。

首先讓我們翻開他的個人簡曆:

姓名,嬴政

生卒年:前259年——前210年

民族:漢族

出生地:邯鄲

在位時間:公元前246年至前210年在位

愛好:打仗

最得意的作品:長城、秦始皇陵及兵馬俑

最得意的發明:皇帝稱號

最討厭的人:呂不韋

最遺憾的事:不能長生不老

在《秦始皇本紀》中尉繚說:“秦王為人,峰準,長目,摯鳥膺,摯,豺聲。”

郭沫若據此分析,秦始皇有生理缺陷。峰準就是馬鞍鼻,摯鳥膺就是現代醫學的“雞胸”,豺聲表明氣管炎;其胸形、鼻形變異與氣管炎常發顯示他是個軟骨病患者。

塌鼻梁、雞胸、氣管炎、身患軟骨病。——在中國史學鼻祖西漢人司馬遷的筆下,統一六國,建立第一個封建皇朝的大帝秦始皇就是這副模樣!

但是史學界大部分專家認為秦始皇是一個英武瀟灑、相貌堂堂的人。翦伯讚先生曾推斷,秦始皇的相貌應是相當漂亮的。清華大學學者指出:秦始皇出生在秦地屬西北人,應是典型的西北大漢,高大魁梧,相貌堂堂!

秦始皇出生於趙國的邯鄲。他的父親是子楚。在他出生之前,正值曾祖父秦昭王在位。秦昭王采取“遠交近攻”的兼並策略,與趙國聯盟。秦趙結盟之後,秦國派子楚到趙國作為人質。

子楚是秦昭王的孫子,太子安國君的兒子。

安國君並不寵愛子楚的母親夏姬,子楚又不是長子,所以被作為人質送到趙國邯鄲。流落異國他鄉的子楚鬱鬱寡歡,但是呂不韋卻改變了他的命運。

很快,子楚在呂不韋的大力資助下,廣交賓客,獲得了不少謀士的輔助。呂不韋帶著奇珍異寶,拜訪了華陽夫人的姐姐,讚揚子楚的賢德和聰明,說他是一個胸懷遠大抱負的人;又說子楚日夜思念安國君和華陽夫人,常常到深夜還在流淚、不能成眠等。華陽夫人的姐姐把子楚的厚禮和問候轉呈給華陽夫人,華陽夫人聽了之後,對子楚就有了好感。

呂不韋接著建議華陽夫人:如果她把敬重華陽夫人、德才兼備的子楚作為自己的兒子立為儲君,即使以後秦昭王死了也能保住她的地位。這正中華陽夫人下懷,從此,華陽夫人見到安國君便為子楚說好話。不久,安國君與華陽夫人刻符為信,約定立子楚為儲君。

安國君和華陽夫人送給子楚大批錢財,並任命呂不韋為老師扶助子楚。從此,子楚名聲日盛,譽滿諸侯。呂不韋也常常住在邯鄲,和子楚一起廣交天下政客。

為了使子楚更加信任自己,呂不韋特地送給子楚一位擅長歌舞的美女,曆史上稱她為趙姬。公元前259年,趙姬在趙都邯鄲生下一個兒子,因出生地為趙國,故以趙為姓,起名趙正———因為是生在正月,所以名字叫正。

趙正出生當年,秦國和趙國因長平的歸屬問題由盟友變成了仇敵。第二年,趙國在長平遭秦國圍攻時想殺死子楚,結果子楚在呂不韋的幫助下,重金賄賂守城門的官員,逃出了邯鄲。趙正和母親在外祖母家的掩護下,逃過了此難。

公元前250年,秦昭王去世,太子安國君繼位,即秦孝文王。華陽夫人被尊為王後,子楚為太子。此時秦、趙已經修好,趙國把趙姬母子送回秦國。

10歲之前,趙正的美好童年都在趙國度過,之後,他來到秦國。秦孝文王在位僅三天便去世。子楚繼承王位,號莊襄王。莊襄王即位後,便以呂不韋為相國,封為文信侯,賞賜洛陽十萬戶作為他的食邑。但莊襄王在位時間僅三年便死去了。公元前246年,年僅13歲的嬴政便登上了秦王的寶座,由於年幼,政事由呂不韋和趙太後執掌。

點評:

其實秦始皇也很可憐,從心理角度去分析,他有不完整的家。父親不知道是誰,母親又淫亂,他應該和當今時代的那種單親孩子差不多。他長得醜,沒有朋友。他對世界有一種報複心。也不能說他本性殘暴,任誰有他那樣慘的家庭誰都會受不了的!

秦始皇是人們都熟悉的,但關於他的評價卻是大相徑庭,有人讚揚他是“千古一帝”,也有人責罵他是“暴君”。應當說,秦始皇是對中國曆史發展有巨大貢獻的傑出的曆史人物,同時也是一個殘酷的暴君。

他的功績是主要方麵,但不能因此掩蓋罪惡;他的罪惡是深重的,但也不應因此抹煞其巨大的曆史功績。

血流成河,鐵腕平定天下

嬴政繼承秦國王位後,相國呂不韋的權勢隨之進一步擴大,並且取得作為國君長者的“仲父”尊號,家仆上萬、財力雄厚,成為秦國首屈一指的大富翁和權臣。

趙太後在嫁給子楚之前與呂不韋就有一段不可告人的情緣,現在雖然地位尊貴,但子楚已死,所以兩人便舊情複發,時常私通。

此時,嬴政已經長大,漸知人事。呂不韋因害怕隱私暴露,引來殺身之禍,就為自己找了替身嫪毐假充宦官,進入太後宮中,侍奉太後,深得太後寵愛,朝中政務悉由其決斷。這樣,嬴政的身邊有了兩個對他政權構成威脅的人,一個是呂不韋,一個就是嫪毐。

少年嬴政雖然年幼,但聰穎過人,對呂黨、後黨的所作所為也有耳聞,但他頗有城府,喜怒不形於色。表麵上看來,嬴政對呂黨、後黨置若罔聞,其實時刻在關注他們的活動並伺機鏟除他們。

公元前238年,嬴政年滿21歲。按秦國製度,國君滿22歲就要加冠親政。可呂不韋、嫪毐兩人分別向嬴政弄權示威。嚴峻的考驗第一次擺在了嬴政麵前。麵對呂黨和後黨兩大集團的囂張氣焰,胸懷大誌的嬴政在挑釁麵前不動聲色,在加強對呂黨、後黨監視的同時積極準備應對異常事件。成竹在胸的嬴政佯裝若無其事地按計劃舉行了加冠禮。

然而嫪毐早已蓄謀暴亂,要殺掉嬴政,結果被早有防備的嬴政活捉,處以車裂酷刑,誅滅三族。他的同黨被誅殺的有20多人,牽連的多達4000多家。趙太後和嫪毐生的兩個私生子也被殺,趙太後被軟禁。後來,經過齊人茅焦的勸說,嬴政才親自把母親趙太後接回鹹陽。

同時,嬴政早已深感呂氏集團對秦國君權的巨大威脅,打算乘嫪毐案件誅殺呂不韋,一並清除呂氏集團。但是呂不韋輔佐先王繼位的卓著功勳眾所周知,並在秦國已經培養了一股強硬的勢力,如果操之過急,可能壞事,因而秦王暫時沒有動呂不韋。

除掉嫪毐的第二年,嬴政就免掉了呂不韋的相國之職,將其趕出鹹陽。呂不韋被迫回到自己的封地洛陽。兩年後,嬴政為了避免呂不韋和其他六國串通作亂,派人給呂不韋送去絕命書,信曰:“汝對秦有何之功,卻能封土洛陽,食邑十萬?汝與秦有何親緣,卻得到仲父之稱?汝快滾至西蜀!”呂不韋知道自己難免一死,幹脆服毒自盡了。

在鏟除呂黨、後黨之後,嬴政在繼承王位的第八年,即公元前238年開始親政。

秦王嬴政統一六國的戰略步驟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麵:

一是籠絡燕齊;

二是穩住楚魏;

三是先消滅韓趙,再統一全國。

在這種戰略方針的指導下,一場統一戰爭開始了。

公元前236年,秦王嬴政乘趙攻燕、國內空虛之際,分兵兩路大舉攻趙,拉開了統一戰爭的帷幕。雖然秦國經過數年連續攻趙,極大地削弱了趙國實力,但仍然一時無力滅亡趙國。於是秦國轉攻韓國,公元前231年,攻下韓國南陽,次年,秦軍北上,攻占韓國都城陽翟(今河南禹州市),俘虜韓王安,在韓地設置潁川郡,韓國滅亡。

公元前228年,王翦向趙國發起總攻,秦軍很快攻占了邯鄲,俘虜趙王遷,趙國滅亡。

在攻趙的同時,秦兵臨燕境。燕國無力抵抗,太子丹企圖以刺殺秦王的辦法挽回敗局。公元前227年,燕丹派荊軻以進獻燕國地圖為名,謀刺秦王嬴政,結果陰謀暴露,被秦國處死。秦王嬴政以此為借口,派王翦率兵攻打燕國,秦軍在易水(今河北易縣境內)大敗燕軍。次年10月,王翦攻陷燕國都薊(今北京市),燕王喜與太子丹率殘部逃到遼東(今遼寧遼陽市),苟延殘喘,燕國名存實亡。

秦王嬴政的大軍滅掉韓趙、重創燕國以後,北方大部分地區已為秦有,隻有地處中原的魏國,孤立無援。公元前225年,秦將王賁率軍出關中,東進攻魏,迅速包圍魏都大梁(今河南開封市)。秦軍引黃河、鴻溝水灌城,攻陷大梁,魏王假投降,魏國滅亡。

在秦軍攻取燕都之後,秦國就把進攻目標轉向楚國。公元前224年,秦王嬴政命王翦率60萬大軍再次伐楚,雙方在陳(今河南淮陽縣)相遇。王翦按兵不動,以逸待勞,楚軍屢次挑戰,秦軍不與交戰,項燕隻好率兵東歸。王翦趁楚軍退兵之機,揮師追擊,在蘄(今安徽宿州市)大敗楚軍,殺死楚將項燕。次年,攻占楚都郢(今湖北荊州市),設置郢郡,楚國滅亡。

五國滅亡後,隻剩下東方的齊國和燕、趙的一些殘餘勢力。公元前222年,秦將王賁率軍殲滅了遼東燕軍,俘虜燕王喜,回師途中又在代北(今山西代縣)俘獲趙國餘部,然後由燕地乘虛直逼齊國。齊王慌忙在西線集結軍隊,準備抵抗。公元前221年,秦軍避開兩線齊軍主力,從北麵直插齊國都城臨淄(今山東淄博市)。在秦國大兵壓境的形勢下,齊王不戰而降,齊國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