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求真——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2)(2 / 2)

生命有如鐵砧,愈被敲打,愈能發出火花。

當我曆數了人類在藝術上和文學上所發明的那許多神妙的創造,然後再回顧一下我的知識,我覺得自己簡直淺陋之極。

富蘭克林(1706~1790)

全名本傑明·富蘭克林,18世紀美國的實業家、科學家、社會活動家、思想家和外交家。

找到雷電背後的真相

轟隆隆的雷聲從天空滾過,震撼著山川大地,一條條耀眼的銀蛇在天空飛舞,隨之而來的是狂風暴雨。這在我們現代人看來隻不過是一種自然現象罷了,可我們的祖先卻對此難以理解,他們想象天上一定有一種神秘的力量支配著這一切。在古希臘神話中,雷電就在萬神之王宙斯的手中,當他發怒時,就把雷電放出來震懾群神和人類。隨著人類的進步和發展,許多人都想用科學的方法揭穿雷電的秘密。第一個做這種實驗並取得成功的人是美國科學家——本傑明·富蘭克林。

1706年1月17日,富蘭克林出生在北美洲的波士頓。他的父親原是英國漆匠,當時以製造蠟燭和肥皂為業,生有10個孩子,富蘭克林排行第八。富蘭克林8歲入學讀書,雖然學習成績優異,但由於他家中孩子太多,父親的收入無法負擔他讀書的費用。所以,他到10歲時就離開了學校,回家幫父親做蠟燭。富蘭克林一生隻在學校讀了這兩年書,但他的學習卻從未中斷過。12歲時,他到哥哥詹姆士經營的小印刷所當學徒,自此他當了近10年的印刷工人。他從夥食費中省下錢來買書。同時,利用工作之便,他結識了幾家書店的學徒,將書店的書在晚間偷偷地借來,通宵達旦地閱讀,第二天清晨便歸還。他閱讀的範圍很廣,不僅包括自然科學、技術方麵的通俗讀物,還包括當時著名科學家的論文以及名家的作品。

1752年7月,富蘭克林做了一次震驚世界的實驗。他在大雷雨即將到來之前,把一隻大風箏放到天空,風箏越飛越高,肉眼幾乎看不見了。這時大雨傾盆而下,富蘭克林握風箏線的手突然感到一陣麻木,緊接著,掛在風箏線下端的銅鈴碰動起來,伴隨著陣陣聲響冒出點點火花。“成功了!成功了!”富蘭克林扔下風箏興奮地大叫起來。他冒著生命危險終於找到雷電背後的真相。

其實,富蘭克林早就在思考雷電的問題,1749年他就曾寫報告給英國皇家學會,建議用尖端金屬杆裝在屋頂,再用鐵絲把鐵杆同地麵連接起來,這樣就可以把天上的電引到地下,防止房屋遭到雷擊。但他的建議遭到了皇家學會的科學家們的譏諷和嘲笑。富蘭克林相信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就寫信告訴一個法國朋友。那個法國朋友用一根鐵杆直立在屋頂上,在雷雨時真的把天空中的閃電引到了地下,這就是富蘭克林發明的避雷針,我們至今還在使用。

此外,富蘭克林還有許多科學發明,比如能節約燃料四分之三的新式火爐——富蘭克林爐,老年人用的雙光眼鏡,醫學上使用的具有伸縮性的導尿管,等等。勤勉好學的富蘭克林用自己的勇氣和知識為人類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你熱愛生命嗎?那麼別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

懶惰像生鏽一樣,比操勞更能消耗身體;經常用的鑰匙,總是亮閃閃的。

愛迪生(1847~1931)

全名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美國著名的發明家、企業家。一生中共完成2000多項發明,其中發明留聲機和白熾電燈是他對科學界作出的最大貢獻。

“我能不能也孵出小雞呢?”

愛迪生在童年時就特別愛動腦筋,好奇心也特別強。

一天早晨,全家突然發現小愛迪生不見了,大家都很著急。可是到處找也找不到,一直到了晚上,才發現他靜靜地趴在雞窩旁。大家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就要拉著他回家。可是不管怎麼拉,小愛迪生也不願意起來回家。大家很奇怪,就問他:“你怎麼不回家?在這裏幹什麼呢?”小愛迪生天真地回答:“我要孵出小雞來。”一句話,把大家都逗樂了。可是小愛迪生卻沒有笑,而是一本正經地說:“我就是要等小雞孵出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