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本身應該是重要的,它本身就是一種享受。
——奧修
產生疲勞的另一大原因是煩悶。打字員溫迪小姐工作了一天之後傍晚才回到家中。她腰酸背痛,疲憊不堪,沒有胃口,隻想睡覺。正在這時,男朋友打來電話邀他去跳舞。頓時她的眼睛亮了,精神也振作起來了。她換上衣服,衝出門去。一直跳到淩晨三點才回家,而此時她一點兒也不疲倦,正相反,她興奮得睡不著覺了。
看得出來,傍晚時分讓溫迪小姐如此疲勞,是因為她對工作感到厭煩,這種厭倦的情緒甚至影響到了她的生活。
約瑟夫·巴馬克博士在《心理學學報》上發表了一篇報告,報告談到了他的一次實驗:他安排一大群大學生參加一連串的實驗工作,這些工作都是他們不感興趣的。結果學生們都覺得疲倦,甚至是頭疼、眼睛疼,而且總打瞌睡,脾氣也隨之變得暴躁,甚至有幾個人表示自己的胃不舒服。通過給他們化驗得出結論,一個人煩悶的時候,他體內的血素和氧化作用會有所下降。但當一個人興趣盎然的時候,其新陳代謝作用就會加速。
當你在做一些有樂趣、令人興奮的工作時,就很少會有疲倦的感覺。
哥倫比亞大學的蒙德博士經過多次調查和實驗得出結論:“工作效率降低的真正原因是煩悶。”
傑羅米·凱恩的音樂喜劇《畫舫璿宮》中的主人公曾說:“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的人是最幸運的人。這是因為他們精力更充沛,快樂更多,而憂慮和疲勞都比較少。”
一個人興趣所在的地方就是他能力所在的地方。
下麵是一位打字員小姐的例子:她在俄克拉何馬州托沙城的一個石油公司工作。每個月她都得做一件最乏味的工作,填寫石油銷售報表。她為了提高工作情緒,就想出了一個辦法,把它變成一項有趣的工作。
這位打字員小姐是怎麼做的呢?她每天跟自己競賽。她統計出上午打印的數量,然後爭取在下午打破紀錄。再統計出第一天打印的總數,爭取在第二天打破紀錄。這樣一來,她的速度比別人快得多,而且有助於防止煩悶帶來的疲勞,她因此節省了體力和精力,在休息時間也得到了很多的快樂。
下麵是另一位打字員小姐的故事。她發現,假裝工作會使人得到很多的報償。她叫維莉·莎拉,家住伊利諾伊州。她在信上講述了下麵的故事:
我們辦公室一共有四位打字員,分別替幾個人打信件。我們經常因工作量太多而加班。有一天,副經理堅持要我把一封長信重打一遍,我告訴他隻要改一改就行,不需要全部重打。可他對我說,如果我不做他就另外雇人了,我氣得要死,但為了這個職位和薪水,我隻好假裝願意重新打這封信。打著打著,我發現如果我假裝自己對工作有興趣的話,我的工作速度就會加快。這種工作態度使我受到大家的好評,後來一位主管請我去做私人秘書,因為他了解我樂於做一些額外的工作而從不抱怨……心理狀態的轉變給我帶來了好運。維莉·莎拉小姐運用了漢斯·威辛吉教授的“假裝”哲學,他教我們要“假裝”快樂。如果你“假裝”對工作有興趣,這種假裝就可以減少你的疲勞、憂慮和煩悶。
在多年以前,另一個年輕人在一家工廠做著件無聊的工作。他覺得整天站在車床邊上加工螺絲釘非常乏味。他很想辭職,可又怕找不到工作。
既然非得做這件枯燥的工作不可,那就讓這件工作變得有趣味吧。下了這樣的決心後,他就和旁邊的一個工人展開了產量競賽。因此,他們的領班對他的生產速度和質量深為讚賞,不久就將他提升到一個高一級的職位。當然,這隻是一連串升遷的開始。最後,這位工人——山姆·瓦克南成了包爾溫機車製造公司的董事長。
著名的無線電新聞分析家卡特斯曾說過如何將一件枯燥的工作變得有趣。他22歲那年,在一艘橫渡大西洋運牲畜的船上工作,為船上運載的牲口喂水和飼料。賺了錢後,他騎著自行車周遊了全英國,並去了法國。在到達巴黎時他的積蓄花光了,隻得把隨身帶著的照相機當了,換了幾美元,並在巴黎版的《紐約先驅報》上登了一個求職廣告,找到了一份推銷立體觀測鏡的工作。
每天早晨給自己打氣是不是一件很膚淺、很孩子氣的事呢?不是的,這在心理學上是非常重要的。
很多年前,馬爾卡斯·艾裏斯在他的《沉思錄》一書中寫道:“我們的生活就是由我們的思想創造的。”這句話在今天也同樣是真理。要不斷地提醒自己:如果你在工作上得不到快樂,那你還能從什麼地方得到快樂呢?要知道,你一天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工作上了。如果你經常給自己打氣,並培養自己對工作的興趣,那你就會把疲勞降到最低限度,這也會有助於你事業的發展,並給你帶來升遷的希望。即使沒有這樣的好處,至少在減少了疲勞和消除憂慮之後,你可以更好地享受自己的閑暇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