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1 / 3)

元稹年表簡編

唐代宗大曆十四年(779),一歲

元稹生。白居易八歲。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二歲

李紳生。唐推行“兩稅法”。

唐德宗貞元三年(787),九歲

解詩賦,長者驚其可教。

貞元九年(793),十五歲

明經及第。劉禹錫二十二歲。

貞元十年(794),十六歲

作《代曲江老人百韻》。

貞元十八年(802),二十四歲

與白居易、李複禮、崔玄亮、王起等試書判拔萃科同及第。元白訂交。

貞元十九年(803),二十五歲

元白同授秘書省校書郎。遊蒲州,與雙文相遇,即《會真記》中女主角(《西廂記》所影射的崔鶯鶯)。寫成《鶯鶯傳》。

貞元二十年(804),二十六歲

元稹娶韋夏卿之女叢。

唐憲宗元和元年(806),二十八歲

與白居易在華陽觀閉門累月,揣摩時事,成《策林》七十五篇。四月,應“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元白同及第,元稹授左拾遺,因屢上疏直言,九月貶為河南縣(今河南洛陽地方)尉。白居易罷校書郎,授鱷縣(今陝西周至)尉。

元和三年(808),三十歲

元稹授監察禦史。白居易拜翰林學士。

元和四年(809),三十一歲

春,奉命赴東川按獄,彈劾節度嚴礪,並平八十八家冤事,還,命分司東部(洛陽)。秋,韋叢卒。

元稹擇和李紳新題樂府十二首、白居易新樂府五十首始作於此時。

元和五年(810),三十二歲

元稹因彈奏河南尹房式不法事,被召回,罰俸,驛站受辱,被貶為江陵士曹參軍。

元和八年(813),三十五歲

徙唐州從事。李商隱生。

元和十年(815),三十七歲

自唐州還長安,途中作《西歸絕句》等。三月,出任通州司馬,染瘧甚久。

元和十二年(817),三十九歲

在通州,寫成《酬樂天東南行一百韻》、《連昌宮詞》。

元和十四年(819),四十一歲

自通州司馬遷虢州長史,不久召還,授膳部員外郎。與白居易、白行簡於三月十一日相遇於峽口,停舟夷陵(今湖北宜昌),留三日而別。

元和十五年(820),四十二歲

元稹與監軍崔潭峻(宦官)善,因托崔向朝廷獻詩百餘篇,五月以元稹為祠部郎中、知製誥。

唐穆宗長慶元年(821),四十三歲

元稹與樞密使魏弘簡(宦官)相結納,十月,自中書舍人、翰林承旨學士拜工部侍郎。

長慶二年(822),四十四歲

二月,以工部侍郎同平章事。七月,白居易自中書舍人除杭州刺史。

長慶三年(823),四十五歲

冬,元稹遷浙東觀察使、越州刺史。十月,經杭州,元白相會,數日而別;此後二人詩簡往來,唱和甚多。

長慶四年(824),四十六歲

元稹編《白氏長慶集》成,並為之序。

唐文宗大和二年(828),五十歲

元稹在浙東觀察使任,加檢校禮部尚書。

大和三年(829),五十一歲

自越征為尚書左丞。白居易以太子賓客、分司東部。元、白於九月會於洛陽。

大和四年(830),五十二歲

元稹代牛僧孺為武昌軍節度使。

大和五年(831),五十三歲

七月二十二日,元稹暴卒於武昌任所。明年七月,葬於鹹陽。白居易在河南尹任,為元稹撰寫墓誌,元家饋潤筆六、七十萬錢,白居易全部布施修香山寺。

元稹研究主要參考文獻

全唐詩 上海古籍出版社

全唐文 山西教育出版社

詩淵 書目文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