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霞道長說:“從明天起,你每天圍著雲集園內的八棵菩提樹轉五百圈,這是基本功。”
董海川點頭稱是。
碧霞道長又說道:“本觀有三條規矩,你要牢記。一、學藝竭盡心力,不得怠慢。二、比武不傷無辜。三、不準進西南角月亮門和東南角瓶門。否則,攆出道觀,廢為無用之人。”
董海川道:“弟子牢記在心。”
碧霞道長一揮袍袖:“好,歇息去吧。”
董海川與那女子及眾道童走下樓來,路上,董海川忍俊不住,問那女子:“你叫什麼名字?為何在此?”
女子眉毛一揚,笑道:“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我這裏也有個規矩,不能多言,今後你就叫我小姐好了。”說罷,“咯咯”笑著朝東南角門走去,一閃就不見了,董海川也回房中歇息。
第二天天蒙蒙亮,董海川來到雲集園內,碧霞道長正端坐石凳上,兩邊有道童侍立。碧霞道長把董海川帶到一片菩提樹下,說:“從今日起,你在這八棵菩提樹之間練轉圈,每天走五百圈,先練一年。”說完拂袖而去。
董海川見那菩提樹枝繁葉茂,每株樹要七、八個人才能合抱過來,就像八個粗壯的武士。董海川繞樹轉起來,轉著轉著,氣喘籲籲,愈轉愈慢,感到頭暈眼花,竟一踉蹌,頭撞在一株菩提樹上,頭上撞出一個大包來。猛聽“嘻嘻”笑聲。董海川從地上爬起來,左右瞧瞧,並無人跡,心中納悶。
“呆子,記住!你練的是‘九宮步’。”董海川抬頭一看,隻見藏書樓窗口探出小姐的半截身子。
董海川埋怨道:“人家在練功,你卻湊熱鬧?”
小姐揚了揚手,叫道:“送你一個詩訣:疾走如狂蛇,邁腳穩如車。身形走利剪,雙腿功夫多。”說罷,倏忽不見。董海川思忖這詩訣,覺得有道理。於是鼓起勇氣又繞樹轉起來。
次日,董海川又來到雲集園內,隻見碧霞道長也在菩提樹下練藝他穿梭如飛,身輕如燕,仿佛身陷重圍,左劈右閃,煞是熱鬧。道長一招“嫦娥奔月”,伸手將一隻雲雀抓在手中。董海川看得興起,禁不住發一聲喊:“真絕!”
碧霞道長慈祥地朝他笑了笑,悄然離去。
董海川抖擻精神,又圍著菩提樹轉起來。這時竟有一個紙團向他頭上打來。他左右瞧瞧,並無旁人。
他撿起紙團,打開一瞧,上麵寫著:有誌者,事竟成。
他茫然四顧,一籃水靈靈的荔枝從樹上飄然而落,他伸手接住,抬頭一看,小姐從樹上飄然而下。
小姐笑道:“練得不錯,賞給你的!”說完,莞爾一笑,匆匆離去。
日月如梭,一晃一年過去,九華山層林霜染,如同火炬一般,更顯得絢麗多姿。這時,碧霞道長又開始教董海川拳法,讓董海川每月在冷梅苑碑林練習用掌擊碑。董海川一連練了幾日,沒想手掌震得巨痛,碑石紋絲不動,不由十分煩惱。
這天晚上,他躺在床上久久未寐。更深人靜,後園內仿佛有什麼響動,他機警地披衣起來,來到後園,隻見西南月亮門半掩,門內傳出響動。
董海川想探個究竟,竟忘了師父講的道規。他悄悄來到西南角月亮門前,往裏窺視:庭院幽雅,古柏參天。見老道顫巍巍跪地膝行,沿著石甬道跪到大殿內。一忽兒,大殿內飄出縷縷幽香。
一會兒,老道從大殿內走出來,來到一株古銀杏樹下。他大喝一聲,練起功法,走如行雲流水,旋若遊龍飛鳳。道長練罷,又從殿堂內取出一柄雞爪鴛鴦鉞,成雙成對,鉞頭呈雞爪形,明光鋥亮,看樣子煞是鋒利。碧霞道長舞起來如金蛇狂飛,形成一個光圈,精彩動人。
碧霞道長練完後,又將那鉞放回殿內,然後走出月亮門,這時董海川已隱到碑林之中。董海川等道長走後,攀牆翻進去,來到殿前,殿堂正中上書三個朱紅大字:“正氣殿”,湖藍鑲底,金色鑲邊。兩邊有一副對聯,左聯是:山河破碎風飄絮;右聯是:身世浮沉雨打萍。
他走進殿堂,正中一尊塑像,正是南宋末期著名民族英雄文天祥。供桌上鮮果飄香,香爐內燭香嫋嫋。
董海川回屋後,百思不得其解,他想道長決非凡人,一定有許多來曆。從這天起他每日深夜都來那裏查看動靜,原來道逢長逢九才去那裏。因此每逢九字日,董海川都去那裏偷看道長練武。過了三月有餘,董海川看師父練功正看得入神。忽然,有人一把揪住他的左肩,他屏氣用力也掙脫不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