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實現這一雄偉計劃,聖馬丁辭去了他當時擔任的北方軍總司令的職務,而前往庫約省擔任了軍政長官,著手組建安第斯山遠征軍。巍峨險峻的安第斯山,從南到北縱貫南美大陸,長達8900公裏,素有“美洲大陸脊梁”之稱。山脈平均海拔3000多米,靠近庫約省的阿空加瓜山高達6900多米。整個山脈隻有幾條婉蜒曲折的羊腸小道通向山峰上的隘口,翻越這樣一座高山無疑將會遇到說不盡的艱難險阻。因此,聖馬丁以其全部知識和精力用來組建這支即將擔當重任的職業軍隊。經過兩年多的艱苦努力,聖馬丁終於成功地建立了一支4000多人的訓練有素的“安第斯山軍”。
1817年1月,一切軍事準備工作就緒。聖馬丁親自率領這支軍隊,攜帶大批騾馬和裝備,開始翻越安第斯山,向智利進軍。聖馬丁首先派一支人數不多但很精幹的隊伍從地勢稍平緩的拉普拉塔隘口過山,以引開敵人主力;而安第斯山軍的主力則直奔安第斯山終年積雪的兩個最險要的隘口,以避開敵人,出其不意地進入智利。在翻越安第斯山時,有些戰士得了高山病,部隊備受高山嚴寒和缺水之苦。騾馬死亡過半。但部隊堅韌不拔,一往無前,經過20多天的艱難跋涉,終於在預定時間成功地翻過了安第斯山,抵達智利境內。
聖馬丁率領安第斯山軍這次奇跡般的進軍,被譽為“軍事史上最驚險和光輝的長征之一。”在戰略上,這次進軍收到了出奇製勝的效果。智利的殖民軍聽說聖馬丁的軍隊已從安第斯山多路進入智利,皆膽戰心驚。他們急急忙忙企圖在聖地亞哥附近阻止安第斯山軍,但為時已晚。在首都盆地北部的恰卡布科,臨時拚湊起來的一支1500多人的殖民軍,在幾小時內就被聖馬丁的軍隊所包圍殲滅。安第斯山軍勝利進入智利首都聖地亞哥。阿根廷愛國軍從此有了在太平洋上從事軍事活動的根據地,為日後解放秘魯創造了條件,拉丁美洲獨立戰爭從防禦轉入了進攻。
漢謨拉比統一兩河流域
公元前1792年,漢謨拉比繼承王位,成為古巴比倫王朝的第六任國王,給這個弱小的國家帶來了新的希望。古巴比倫王朝是公元前1894年由阿摩利人建立的,經過100多年的發展到漢謨拉比時,其疆土長不過120~130公裏,寬隻32~33公裏,疆域狹小,國勢很弱。而在古巴比倫王朝的周圍,卻是強國如林:西北有瑪裏、東北有埃什努那,南邊有伊新、烏魯克,東南有拉爾薩,北麵則是正處盛勢的亞述帝國,東鄰是善戰的伊蘭人。處在諸強的夾縫中,古巴比倫王朝為求生存,常常向鄰邦俯首稱臣,遭其欺淩。
為了改變王朝的這種屈辱地位,漢謨拉比充分發揮其智謀,思考著興國大計。他認為,要使巴比倫強盛起來,必須要確立法製,發展經濟,因而采取了一係列的措施,使巴比倫幾年之後便物豐財富。但是,如何使巴比倫王朝在列強的包圍中強大起來,並最終統一兩河流域呢?雄才大略的漢謨拉比看到諸鄰國間各懷擴張領土的野心,彼此不和的情況,經一番深思,決定用遠交近攻集中全力、逐一消滅主要對手的外交方略,完成自己振興國家、統一兩河流域的大業。
漢謨拉比把南方緊鄰伊新作為他的第一個吞並目標。他向國勢強大的亞述國王沙瑪什亞達德一世俯首稱臣,極力討好他,同時又同拉爾薩密切關係。之後,漢謨拉比聯合拉爾薩的力量,一舉滅亡伊新,順勢吞並烏魯克,使巴比倫的南境與拉爾薩相連。漢謨拉比這時自估,攻取拉爾薩的時機尚不成熟,因為巴比倫北部還有強大的亞述。於是,漢謨拉比又聯合飽受亞述欺淩的瑪裏,決定共同對付亞述。公元前1783年,亞述國王沙瑪什亞達德一世去世,漢謨拉比乘機幫原瑪裏國王吉摩裏利姆複位,接著,兩國聯軍向亞述進軍,占據了亞述的南部地區。亞述從此一蹶不振。為進一步拉攏瑪裏,漢謨拉比出兵幫助瑪裏擊退西邊遊牧部落和東鄰埃什努那的侵犯,從而使瑪裏國王吉摩裏利姆同他結為刎頸之交。看到巴比倫的北部再無強敵,加之國力增強,漢謨拉比又把吞並的矛頭指向先前的盟友拉爾薩。公元前1763年,漢謨拉比調集大軍,聯合瑪裏軍隊,向拉爾薩發動總攻。經過激戰,拉爾薩終於不支,國王黎利姆出逃。此時,瑪裏國王吉摩裏利姆深感不妙,但為時已晚,漢謨拉比再也不需要他這個刎頸之交了。公元前1759年,漢謨拉比在統一蘇美爾地區後不久,揮師北上,直逼瑪裏城下,迫使瑪裏國王吉摩裏利姆臣服。兩年後,當吉摩裏利姆舉兵叛變時,漢謨拉比出動大軍,把繁華的瑪裏城夷為平地。公元前1755年,漢謨拉比又征服了自己的最後一個鄰國——位於底格裏斯河畔的埃什努那。這樣,經過30多年的努力,漢謨拉比的遠交近攻謀略取得了成功。漢謨拉比終於統一了兩河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