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恩威並施篇(1)(1 / 3)

斯坎德培扭轉危局

1457年,土耳其8萬精兵在久經沙場的土耳其將領伊沙克·別伊·葉弗列諾紮指揮下向阿爾巴尼亞進發。此時,阿爾巴尼亞正麵臨著極為嚴峻的處境。歐洲的盟國大都自顧不暇,無法援救阿爾巴尼亞。阿爾巴尼亞國內的封建領主也開始反對阿爾巴尼亞的領導人斯坎德培;有些阿軍將領臨陣投降土耳其。

斯坎德培臨危不亂,他製定了在極為不利的環境下打敗敵人的計策。他把自己的部隊分散、隱蔽起來,不讓敵人發現,在看準時機的情況下突然出現,猛擊敵人一下,就又消失得無影無蹤。土耳其大軍急切地想與阿軍決戰,企圖一戰定乾坤。然而斯坎德培卻不斷神出鬼沒地消耗著敵人的力量,從不與敵人做正式的對麵交鋒。這使土軍十分惱火和焦躁。

斯坎德培知道,土耳其人非常害怕自己,把自己看成是阿爾巴尼亞抵抗力量的像征。因此,他決定利用土耳其人這一心態,設計迷惑、誘騙敵軍。於是,他秘密躲藏起來,同時派人四處散布謠言,說他領導的部隊已土崩瓦解,還說他為了保住腦袋已藏入深山老林,再不敢出頭露麵。以至土耳其軍隊司令和他的侄子也相信了這些謠言,深信斯坎德培已不會再起任何作用了。土耳其軍隊欣喜若狂地慶祝阿爾巴尼亞的被征服。然而,就在1457年9月7日土耳其人在阿爾巴尼亞首都克魯雅附近的阿爾蒲萊納平原上歡慶自己的勝利之時,斯坎德培率領阿爾巴尼亞大軍從天而降,包圍了不知所措的土耳其人。這一仗土軍徹底被擊潰,數千名土軍被俘虜。

阿爾蒲萊納戰鬥一舉扭轉了阿爾巴尼亞的危境,它不但狠狠打了土耳其人,也打擊了那些動搖和背叛的封建主,驅散了對斯坎德培政權命運的任何懷疑和猜測,阿爾巴尼亞人和自己的領袖在國際上更受尊敬。

豐臣秀吉的眼淚

話說日本幕府時期,織田信長不幸死於橫禍以後,豐臣秀吉就逐個討伐各方軍隊,試圖平定天下。信長之子信雄,眼看秀吉日益擴張,氣勢逼人,便向各方告發秀吉有奪取織田政權的野心,並向家康提出救援的請求。家康慨然應允,表示將鼎力相助。

不久,秀吉與家康兩軍相遇於小牧山,經過一番激戰,秀吉不敵而敗。

秀吉吃了這一虧,頭腦清醒多了。暗自思忖:拚武力,自己尚不是家康的對手;須避強就虛,方能成就安定天下的宿願。於是便前往信雄處哭訴一番,道:“臣一向都依循令尊的意誌行事,為了顧全大局,不惜犧牲一切,豈料會引起公子的猜疑?·如果公子認為臣有二心,臣願交出所有軍隊,以示忠心”。說完失聲痛哭。愚蠢的信雄被秀吉的眼淚所迷惑,心腸一軟,竟擅自與他締結了和約。家康聞訊,立即對信雄曉以大義,但為時已晚。

秀吉與信雄締結和約後,形勢迅速改觀。家康師出無名,不便幹預秀吉的事了;而信雄失去了家康的強有力的支持,便立時成了一隻紙老虎,奈何秀吉不得。不久,當秀吉南征北伐、恢複勢力,並有了相當雄厚的實力後,可憐的信雄竟然被謫他鄉,飲恨不已。

申包胥為借兵複楚作秦庭之哭,用的是以悲泣動人之法,通過自己痛不欲生的悲憤之情去感染他人,激起他人的同情心。豐臣秀吉巧妙地安排了類似的一出鬧劇,結果竟收異曲同工之效。

拿破侖智勇兼備一舉成名

1793年夏秋之季,法國南部港口土倫被王黨分子和英國艦隊占領。9月,革命軍開始對土倫的圍攻。起初,革命軍把攻城火炮配置在距城較遠的地方,步兵的衝擊得不到炮兵火力支援,因而幾次失利。後來,又以火炮直接轟擊城市,但由於城防堅固,並有英國軍艦的支援,也一直未能成功。這時,拿破侖被指派暫時擔任這支征討叛亂部隊的指揮。他分析了多次失敗的原因,向上司提出了自己的攻城建議。他認為,在土倫城堅靠海而有外敵支援的情況下,必須講究戰術,采取策略。因為城堅而不易攻破,應該圍城打援。他建議把火炮移向海邊,直接轟擊停泊在港口內的英國軍艦,將其封鎖,這樣先使土倫城失去外敵的支援,迫使英軍棄城保艦,而後解決城內叛黨的問題。上司讚賞拿破侖的設想,命令他製訂具體的作戰計劃,並委派他擔任攻城炮兵的副指揮官。

按照拿破侖的作戰方案,革命軍必須把兵力從港灣東岸的遠郊集中到西岸的小直布羅陀高地,奪取它的製高點,而後從那裏的小直布羅陀炮台和埃吉利耶特炮台直接轟擊港內的英國軍艦,控製港口出入門戶,截斷英艦後路。為此,拿破侖曾親率士兵在小直布羅陀高地北麵秘密地構築一個炮陣地,為首先奪取小直布羅陀炮台作好準備。11月初,炮兵陣地。已經構築成功。拿破侖本想借橄欖樹的掩護來轟擊高地,然後奪取小直布羅陀炮台和埃吉利耶特炮台。可是,法軍戰場指揮官頓涅卻未能聽取拿破侖的勸告,在沒有部署就緒的情況下竟下令實施炮擊,結果暴露了自己的陣地,打亂了作戰部署。在敵人全力猛攻的形勢下,頓涅敗退,使革命軍的炮陣地落入敵手。拿破侖獲悉炮台失守的消息,立即率領部隊前去援救。由於士兵們英勇作戰,又奪回了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