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把課本上的例題重做一遍(1 / 2)

每次數學考試,大家發現張曉同學都能輕鬆應對所有題目。有的同學很好奇,就問他是不是有什麼學習的好法寶。張曉卻說:“法寶沒有,‘題寶’倒是有一個。”大家都以為是什麼新出的習題集,哪知道張曉卻拿出來一個練習本。

本子一打開,大家發現這裏記錄的都是數學課本上的例題。有細心的同學還發現,例題下麵用不同顏色的筆寫下了兩種解題過程,上麵的解題過程顯然是張曉自己寫的,而下麵的則是書本上規範的解題過程。在這之後,還有張曉自己寫的心得。

看到大家疑惑的表情,張曉解釋道:“其實書本上的例題向我們傳遞了很多信息,它很有代表性,我不過是將例題都重新做了一遍,並學會了觸類旁通,這樣一來無論考試遇到什麼樣的題目,我就都能應付啦!”

大部分同學恐怕並沒有張曉同學這樣的“卓識”,他們普遍都認為,例題不過就是書本上舉的一個例子,老師上課講過一遍了,這樣的題反正也不可能在考試裏再出題,看它也沒多大用處。

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例題之所以會成為例題,就是因為它具有代表性。一般來說,書本上的例題都是經過出題者反複挑選的,無論是從條件還是從題目構成,都是書本某個概念或公式的代表體現。可以說,如果吃透了例題的解法,也就基本上掌握了某個概念、公式。

所以,我們不要忽略例題的重要性,而且,很多練習題、考試題也幾乎都是書本上例題的變體,不過就是改變或增加變量後的結果,掌握了例題,我們就可以輕鬆應對其他題目。

既然課本上例題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麼學過某一課之後,我們也不妨將例題再重新做一遍吧!

好方法

第一,準備一個專門記錄例題的練習本。

當學到了新的知識,遇見了新的例題之後,我們最好將例題謄抄到練習本上,一邊抄還要一邊思考,回憶一下剛學過的概念、公式或者定理,想想例題給出的條件,思考一下自己有沒有什麼解題思路,看看該如何將已經學到的知識應用進去。有了這樣的思考步驟,我們才能憑借自己的能力去解題。

抄題也是一個思考的過程,不要馬馬虎虎地簡單一抄,否則就有可能抄錯數字或者變量。如果一開始抄例題就抄錯了,那麼以後的解題也將是白費工夫。

第二,做過例題之後要翻開書進行校對。

自己做過例題之後,我們還要再翻開書進行校對,對比一下自己的解法與例題的解法有哪些不同,看看自己有沒有漏掉什麼步驟,解題過程是否和書本上的一樣嚴謹。

有的同學在解答例題時會有偷懶的表現,因為例題都是老師講過的,所以他可能會照葫蘆畫瓢,將老師講的東西通過回憶“默寫”下來。而也正因為是默寫,所以解題過程一定和書上一樣,因此他可能會忽略掉校對這一步。

這樣的做法我們需要避免,一定要學會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對待例題就要像對待新題一樣,要從公式、概念的角度去思考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