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搶救(1 / 2)

柯化到達楚江後,局裏來電話,說有一些緊急公務要他回京處理。臨行前他在楚江抽了幾名一流的醫師,把他們和廣州派來的醫療人員組織到一起,成立了一個“聯合醫療組”,指派醫學碩士楊帆擔任組長,全麵負責天苑四人的搶救工作。方雨田也以觀察員身份參加到小組裏來。

盡管他們都是醫術高明的醫師,但在昏迷不醒的天苑四人麵前,也感到十分為難。要知道,天苑四人的生理結構和我們不盡相同,有的甚至相去甚遠。要想搶救治療,首先就得了解它,熟悉它,這就需要時間。但天苑四人在這幾天之中,漸漸消瘦。如果不是他們在昏睡中代謝程度極低的話,那也許早就維持不住了。

醫師們詳盡地觀察研究了病情,發現天苑四人有些症狀和地球上的汙染病類似,因而推斷他們的病,可能是因環境改變,對地球上的空氣不適應所致。這也就是他們被送到全國條件最好的汙染病防治所的原因。

到楚江後發生了一個偶然情況:皮洛西在沒有采取任何措施的情況下,病情有了些微好轉。這件事使這些名醫大惑不解。其中有一位提出,這可能是因為防治所裏的空氣比較新鮮的緣故。楊帆並沒有從環境檢測報告中看到過這樣的結論,但覺得可以試一下。

臨床實驗開始了。皮洛西被送進淨化室,楊帆和方雨田以及另外兩名醫師也跟了進去,他們全都經過嚴格的滅菌、除塵步驟。淨化室與外界之間用雙層密閉門隔開,有事聯係時可以使用電話,室內外之間通過一扇密不透風的觀察窗觀望。經過淨化消毒的、不含有任何不純氣體和雜質粉塵的純淨空氣,被源源不斷地送進來。淨化室內的溫度、濕度自動保持在最合適的數值上。這裏使用的飲水是從外地運來的未經汙染的泉水。

出乎名醫預料的是,皮洛西在這種幾乎是絕對純淨的人造環境中,病情非但沒有繼續好轉,反而惡化了。她緊閉雙眼,口中不時流出白沫和粘液,呼吸也急促了。

楊帆焦急地看著她,心裏很難過。她作為醫療組的負責人,卻拿不出治療方案。為此,她深深感到內疚。方雨田惋惜地說:“這麼好的條件,她卻享受不了。”

聽了這話,楊帆想,也許天苑四人的情形恰恰和地球人相反,他們可能更適應於在汙染了的環境中生活。一個新的念頭在楊帆腦海中出現:如果把天苑四人放在一個汙染了的環境中,那又會怎樣呢?她把這個念頭和大家談了。

“這不符合起碼的衛生常識!”

“這違反了人道主義原則!”

“這是反科學的!”

整個醫療組幾乎都在反對她。

楊帆並不在乎,仍然堅持了自己的意見。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一些粉塵按一定比例輸送到淨化室。楊帆感到嗓子很難受,劇烈地咳著。她迅速從櫥裏取出四副防毒麵具,分發給大家。她看到方雨田戴上麵具後的樣子,心裏想自己一定也那麼滑稽,不覺笑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