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美好的回憶(1 / 3)

《考古學術研究》公開發表了《西陵峽七號漢墓考古發掘報告》,引起了省內外的考古學家、曆史學家、天文學家和自然科學史研究者的極大關注。

為了便於各方麵專家研究,古星圖已安全運抵省城楚江市,並由省考古研究所裱成一幅精致的掛圖。

此刻,任思宏正站在這幅掛圖前苦苦地思索著。遮掩這幅掛圖的猩紅色金絲絨帷幔已經被拉到一邊。用楠木做的、漆得鋥亮的褐色壁框前,安著一扇整幅的有機玻璃門,門的上沿裝著一把精致可靠的暗鎖。裱得非常考究的古星圖就掛在壁框的乳白色底板上。一束柔和的燈光從壁框上麵一個角落裏均勻地投射到古星圖上,把漫長的兩千年以來時間老人在它上麵抹下的一個個印記以及八百多顆星都照得清清楚楚。看到了它,令人情不自禁地想逆著曆史的長河,去追溯那些已經消逝了的歲月……

一個身材魁梧的青年走了進來。他長著一頭濃密的黑發,兩道濃眉掩著一對閃耀著探索目光的眼睛,嘴角上掛著一絲堅韌的神情。雖然他已有二十八歲,但那英俊的臉上似乎還保留著些微稚氣。當他看到任思宏正在一幅圖前沉思,便悄悄走了過去,站在他的後麵,也看了起來。“啊!這不就是那幅古星圖嗎!”他猜到之後,不禁嚷出聲來。

這話音驚動了任思宏,他回頭一看,原來是徐振宇。他倆又是握手,又是拍肩膀,好不親熱。任思宏向徐振宇簡要介紹了他們在西陵峽七號漢墓中所見到的一切,徐振宇專注地聽著,兩隻探索的眼睛不時流露出讚賞的目光。當任思宏談到這幅古星圖時,徐振宇時而興奮,時而凝思,時而欽佩,時而關切。接著,任思宏又告訴他,所裏楊書記很器重他,幾次到省科學院請求借調他來參加這項研究,但始終未能獲準。

徐振宇微微一笑,堅韌的性格使他對這些瑣事毫不介意,他真誠地說:

“這沒有什麼關係,不同意借調我,我照樣可以參加!可以利用業餘時間搞嘛。你看,我這不是已經參加了!”

徐振宇從衣袋裏取出微型攝影機,任思宏搖搖手說:“不用了,我們有翻拍好的大幅照片,還有竹簡的資料。”說罷轉身到側麵一個卷櫃裏去取。

“資料我也要一份。”

門外傳來楊帆銀鈴般的清脆嗓音。

任思宏把取出來的照片和文字材料遞給了徐振宇,然後故意對楊帆說:

“怎麼,竹簡資料你也要,是不是想和振宇合夥呀?”

楊帆脈脈含情地望了徐振宇一眼,秀美的鴨蛋臉上微微泛起紅暈:

“我哪有那個水平,我以為你們說的是古屍資料呢。”

“你怎麼沒有那個水平?你在中學時不是天文小組的積極分子麼!古墓裏的發現又把我們三人聚到一塊了。”任思宏朝楊帆笑了笑,又說,“我從峽口給你捎來了材料,你們在這裏等等,我去取。”

任思宏的幾句話,勾起了楊帆對黃金般的學生時代的美好回憶……

一個深秋的夜晚,在高一念書的楊帆拿了一道物理題去問她的同班同學徐振宇。徐振宇的母親告訴她,振宇上學校參加天文小組活動去了。楊帆心想,反正學校也不遠,幹脆到學校裏去問他。

在學校的後麵有一座小山,這是當年建校時用平整場地的餘土堆積起來的。現在小山上鋪了碎石小道,植了草皮,種了樹木。在小山頂上有一塊不大的平地,白天可以眺望附近的景色,晚上則是天文小組活動的理想場所。楊帆登上小山,隻見山頂上放著兩架教學儀器廠出品的天文望遠鏡和三架學生自製的簡易望遠鏡,天文小組裏的十幾個同學在一位老師的指導下,正在觀測星空。她借助微弱的星光,看到徐振宇和一個高三的同學正忙著:一個神情貫注地用天文望遠鏡探測宇宙的奧秘,一個手裏拿著紙夾正在記著什麼。

楊帆躡手躡腳走到他倆跟前,突然用她那銀鈴般的嗓音打了一個招呼,把他倆嚇了一跳。徐振宇問她來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