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為什麼不能忘了自己的理想(1 / 3)

人要生存就不僅要在物質上獲得基本的滿足,還要在精神的維度上獲得自由的發展。理想對於每個人來說都必不可少,它是每個人精神的基石,正因為有了它,我們才能談自由和發展。從某些層麵來講,理想或可約等於追求卓越。

追求卓越不僅是一種工作態度,還是一種重要的生活標準,是我們不斷提高生活質量的重要保證。一個安於現狀故步自封的人隻會沉浸在生活的湖底,永遠無法浮出水麵享受溫暖的陽光。追求卓越,超越自我是人類的本性,也是自然賦予我們的神聖使命。

理想激勵著我們前行

偉大理想造就偉大的人。詩人流沙河說:“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點燃熄滅的燈;理想是燈,照亮前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理想是羅盤,給船舶導引方向;理想是船舶,載著你出海遠行。”有了理想,我們就會“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有了理想,我們就會“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之而奮鬥,奮鬥的結果不一定能取得“燈火闌珊”的輝煌成就,但一定會“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

周恩來少年時就立下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偉大理想。他後來為了民族的獨立、國家的振興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正是由於這種偉大理想的導引,1976年,周恩來總理不幸病逝,他為祖國操勞一生的光輝品質,深深地感動了當時聯合國秘書長瓦爾德海姆,他下令聯合國總部為周總理下半旗致哀。

馬克思早在中學時代就樹立了為人類謀求幸福的遠大理想。他在中學畢業論文中寫道,一個人隻有立誌為人類勞動,才能成為真正的偉人。正是這種崇高的理想激勵著馬克思克服重重困難,戰勝一次次挫折,堅持鬥爭,為全人類的解放做出了卓越的成就,成為全世界敬仰的偉大人物。

由此可見,崇高的理想可以催人奮進,不會陷入個人的狹小天地中。樹立遠大的理想使我們有自己的航向,並為此目標奮力拚搏。

要想有喜愛的職業,就必須要有理想。而我們的生活就像旅行,思想是導遊者,沒有導遊,一切就會停止,目標會喪失,力量也會化為烏有。理想是指路明燈,沒有理想,就沒有堅定的方向,就沒有生活。

“I believe I can fly,I believe I can touch the sky ……”20世紀90年代中期的這首《相信我能飛翔》,使俞敏洪明白了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夢想:“如果我能看見夢想,我就能夠實現夢想;如果我相信夢想,實現夢想並不遙遠……”今天,他走近大學生這個群體,用40餘年的歲月劃痕告訴他們,生命中不能沒有夢想。

“年輕人要時刻相信夢想,如同相信在黑暗中仍然能看到北極星,想要追求+能力+智慧=得到自己想要的。”俞敏洪用創辦新東方的成功曆程證明了這個等式。高考兩次失敗,第三次俞敏洪走進了北京大學;出國三次失敗,他創辦了新東方幫助別人實現出國夢想。

想要得到什麼,才能成為什麼。高遠的夢想,成就了新東方從1993年9個學生到2004年80萬學生的奇跡,從夫妻店到4000多名員工的發展,從無名小卒到如今中國唯一拿到美國教育投資的民辦學校的跨越。

“你是否有過周遊世界的夢想?”俞敏洪曾經帶著遠遊的夢想和100元錢獨自出發,走到廬山,他為一個旅館打掃院子求得一夜安居;走到九華山,他憑自己插秧的技能掙得10元錢,然後繼續上路。“隻要你努力追求,總有辦法做到,人的真正能力就是可以隨時隨地地拿自己的能力交換財富。”他希望同學們相信,世界是為你而存在的,要努力把它放在心中。

“從絕望中尋找希望,人生終將輝煌”的新東方精神幫助許多人找到了人生的夢想,但擁有夢想容易,難的卻是實現夢想的那一步步堅持的過程。

人生尤如火炬,我們一定要把它燃燒得十分光明燦爛。隻有起程,才會到達理想的目的地;隻有拚搏,才會獲得輝煌的成功;隻有播種,才會有收獲;隻有追求,才能品味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