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你關注過孩子的心理健康嗎(1 / 1)

父母對孩子真正的愛是什麼?是對孩子心靈的溫暖和嗬護。愛孩子,從讀懂孩子的心思,嗬護孩子的心靈開始。父母應該試著走進孩子的心靈世界,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態,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發現孩子的心理異常,幫孩子解決成長的煩惱,為孩子的成長做好心理指導,從而成為孩子最好的心理醫生,為孩子的健康成長保健護航。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健康越來越重視,父母對子女的健康關懷越來越多。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父母殷切希望孩子身體健康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為了孩子的身體健康,為了孩子能茁壯成長,父母們不惜金錢為孩子準備各種各樣的食物和營養品。可是,在關注孩子身體健康的時候,你關注過孩子的心理健康嗎?

陽陽是小學六年級的學生,麵臨升學考試的壓力,陽陽一看書就頭疼。媽媽還總在一旁給陽陽施加壓力,要陽陽必須要考上實驗中學。陽陽有時候覺得自己快要瘋掉了,萬一考不上,自己該怎麼麵對父母。陽陽漸漸地開始變得脾氣暴躁、神經有點失常,還經常失眠、做噩夢。

娜娜是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平時在學校裏膽小,不與同學說話,有些自閉、自卑。回到家裏也是很少與父母交流。娜娜在日記裏寫到:“其實很希望自己能夠和同學在一起玩,和父母在一起聊天,但不知道該如何與他們相處。”

孩子的健康應該包括兩個方麵: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如今的社會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社會競爭力也越來越激烈,孩子麵臨著種種挑戰,承受的心理壓力也越來越大。調查顯示,現在不少獨生子女存在心理障礙,這就是家長忽視孩子心理健康的後果。

科學研究和教育實踐表明,心理健康與否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思想品德、智力和學習有很大的影響。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同是孩子成材的基礎,缺一不可,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無不具有健康的心理。因此,所以作為父母,不但要關心孩子的身體健康,而且還要多多關心孩子的內心世界。

那麼父母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健康心理素質?如何才能幫助孩子擺脫不健康的因素,讓孩子有一個正常的心態呢?俗話說:“心病還需要心藥醫。”孩子不健康的心理狀態,不是與生俱來的,所以,教育專家給父母提出了以下一些小建議:

1.營造和諧的家庭氣氛

家是人類心靈避風的港灣,更是孩子成長的搖籃。孩子一生成長的關鍵就是家庭教育,“健康的心理存在於和諧的關係之中”,所以,父母要給孩子提供一個健康、快樂、溫馨的成長樂園。父母要注意自身的文化素養、道德修養、心理品質、言行舉止、家教理念,這樣才會在無形之中,潛移默化地塑造孩子的心靈。

例如,父母不要在孩子麵前情緒失控,萎靡不振;不要在孩子麵前爭吵、打架;不要對孩子大聲訓斥、體罰;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要始終以開明的政策對孩子;要經常讚賞孩子、肯定孩子、鼓勵孩子;要與孩子建立平等、融洽的朋友關係。倘若孩子做錯了事,父母應正視孩子所犯的錯誤,注意批評的時機和場合,要講究批評的藝術性,使孩子心悅誠服。

2.培養孩子健全的性格

父母要教育孩子正確的認識自我,培養孩子適應社會的能力。父母要與孩子之間經常溝通、交流,多注意觀察孩子的心理需求,及時地給孩子一些幫助。

例如,父母可以經常給孩子講故事,讓孩子看一些名人傳記。當孩子自卑時,父母可以給孩子講拿破侖的故事。告訴孩子,拿破侖小時候也很自卑,但是拿破侖會把自己的優點放大、缺點縮小,總是在不斷地進步。所以,從小小的士兵升到將軍一職,還打了許多勝仗,最後成了一位領袖。家長也可以讓孩子多參加一些有益活動,多聽一些感人的故事,多看哲理深刻的書。

3.讓孩子正確地釋放情緒

孩子應該有適合他自己的緩減壓力、調整心態的方法。例如,孩子沮喪時,父母可以讓他做自己最喜歡做的事情,打籃球、畫畫、唱歌等。或者,父母耐心地聽孩子訴說自己的苦惱,讓孩子從父母這裏得到撫慰,從而解除困惑、消除煩惱、明確方向,更加成熟。

4.避免揠苗助長和給孩子潑冷水

一些孩子有心理障礙,往往是由於父母對孩子潑冷水和揠苗助長的結果。例如,孩子興致勃勃地對父母訴說自己引以為傲的事情時,父母卻不屑一顧地認為孩子那隻不過是小兒科的事情,不值得一提的事情。這樣長此以往,孩子就會造成自閉、自卑、自我壓抑等心理不健康的因素。

還有些父母揠苗助長,對孩子提一些苛刻的要求,結果往往適得其反。不僅會使父母對孩子失望,而且還會讓孩子患上憂鬱症。

寫給父母

一般來說,對孩子的心靈是很脆弱的,父母若不能及時發現孩子心理的小毛病,那麼,當悲劇發生的時候,一切都遲了。所以父母要保證孩子身心都能健康地成長。因為沒有了健康的身心,一切都無從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