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節 分數重要,孩子的身心健康更重要(1 / 1)

孩子們中間廣為流傳的一句話是“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問一問天底下的孩子,大概沒有一個不願考高分的,這也難怪,傳統的觀念和保守的思想使父母和老師不允許他們對分數懈怠絲毫,隻期望他們成為爭分的高手,這就形成了一個極不公平的局麵:分數線的一端,是讚美與鮮花,是獎賞與“高尚”;另一端,則是批評與苦果,是懲罰與“低俗”……

生活中,隨處可以聽見父母們在一起談論誰家孩子的成績如何好,考分如何高,而後便是聰明能幹等來將其美化塑造,形成一個定理:考分高的孩子什麼都好,什麼都是高人一等。然而父母們沒有想過,在學習與生活中,隻把分數當命根而毫無實踐經驗又有什麼用呢?

當然,分數自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通過考試,通過評分,可以檢驗一個孩子的階段學習情況。這確實是一個衡量學業的重要標準,但並不是唯一的標準。分數高,不一定證明知識掌握得全麵、牢固,因為考試不可能涉及沒有學過的知識:分數低,這也不一定證明這個孩子已無可救藥,因為失誤對於任何人都是難免的。考試隻能是檢驗老師教與孩子學的一種手段,其真正原因是為了促進孩子更努力地學習知識,掌握本領。

分數固然重要,但是孩子的身心健康更重要。作為父母一定要把握好這個概念和尺寸,不要再逼迫孩子去“爭分”了。否則,就是用孩子的健康去換分數。因此,父母要正確對待孩子的分數。你不妨從以下幾點做起:

1.不要過於重視分數

盡管分數在一定程度上表示孩子對課本知識的掌握程度,但它並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標準,而且根本不涉及道德方麵的問題。在你抱怨孩子成績不好,並認定孩子是個差生之前,不妨靜下心來想一想:試卷上的考題是否符合實際,能否考出孩子的真實水平?孩子可能很優秀,隻不過沒有在試卷上發揮出來而已。

2.幫孩子正確對待考試分數

我們不能僅憑分數判斷孩子學習的全部真實情況。考試分數高,不一定就表明孩子成績優秀或是進步了;分數低,也不見得就是孩子學習不好,或是退步了。家長要作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孩子某一次考分的高低,與老師命題的動機,以及孩子臨場的發揮等都有一定的關係。父母可將孩子的分數與班級同學的平均分作橫向比較,幫助孩子與自己以往的成績作縱向比較,這樣更能反映實質情況。

3.不盯分數看學習效果

作為父母,我們不能隻盯著孩子的考試分數,更應該看孩子實際的學習效果。分數不是評價孩子學業水平的唯一標準,我們要以一種平和的心態對待孩子的考試分數。孩子考好了,不妨進行鼓勵;孩子考砸了,要幫助孩子認真分析,找出失誤的原因,並鼓勵孩子繼續努力。這樣孩子才會情緒穩定,自信心增強,身心各方麵才會健康發展。孩子不僅需要掌握基礎知識,還要掌握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這些都需要父母配合老師對孩子加以積極的引導。

4.幫孩子學會自我調節

如果孩子考試失利了,父母緊抓著不放不僅於事無補,於己也無益。父母要做的是引導孩子學會自我調節,要讓孩子知道,人生中有許多次考試,僅憑一次考試是難定勝負的。要想笑到最後,關鍵在於自己的努力。父母要不斷為孩子打氣,引導孩子放下心理包袱,變失望為新希望,重新振作起來,然後輕裝上陣。

寫給父母

小學階段的孩子,大都已經明白學習的重要性和競爭的壓力,但由於每個孩子的智力因素,所在學校的教學水平以及自身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和理解能力等的不同,學習成績總會有差異。父母要做的是認真了解情況,聽聽孩子的解釋,不能武斷地得出孩子學習不努力、不用功的結論。要以尊重平等的態度和孩子一起分析、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幫助孩子掌握適合的、有效的學習方法,製訂適當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