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暗示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見。它是人或環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個體發出信息,讓個體在無意中接受這種信息,從而會出現相應的反應。我們每天都在不斷地接受他人的暗示,同時,又在不自覺地暗示別人。各種心理暗示,有時會給我們帶來信心和力量,有時又會給我們帶來痛苦和沮喪。
孩子也很容易受到家長的心理暗示。人常說的,“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壞孩子是罵出來的”就是這個道理。然而,人們常常忽略一個問題,那就是,給孩子施加不良心理暗示最多的人,恰恰就是孩子最愛、最信任,也最為依賴的人——父母。甚至,有的孩子還不會走路,媽媽就開始在別人麵前這樣評論孩子:“這孩子太淘氣了,整天爬來爬去,我可真拿他沒辦法。”這就是媽媽在不自覺中對孩子的消極心理暗示。
一個孩子將來能不能成為“天才”,不在於他天生是不是“天才”,而取決於父母能不能像對待天才一樣,愛他、教育他。從表麵上看,這隻是一個簡單的心理暗示,探究其背後,卻會發現,其中實際上隱藏著深刻的道理。
父母對孩子的態度會深深地影響孩子。如果父母把孩子當“天才”來對待,孩子就會以“天才”的標準來衡量和約束自己。為了不辜負父母對自己的期望,孩子就會努力改變自己,力求使自己更接近父母眼中的“天才”。相反,如果父母經常說孩子不好,說孩子不行,那麼孩子便會暗自認定:父母都說我做不了,看來我是真的不行了。這樣以來,孩子就算有振翅起飛的想法,但卻難以相信自己真的能飛起來。因此,對孩子來說,來自父母的積極向上的心理暗示,是非常重要的。
某劇組到一所幼兒園挑選小演員,最終,導演選中了兩個眼睛小小的男孩。到最後一關的時候,其中一個小男孩忽然對導演說:“叔叔,我是不是選不上,因為媽媽經常說我眼睛太小,不好看。”而另一個孩子則對導演說:“叔叔,您是不是看我眼睛小才選我的?我媽早就說了,小眼睛聚光,顯得人比較機靈,會給我帶來好運氣。”劇組要選的演員就是眼睛小小的,帶著機靈勁兒的男孩子,於是,第二個小男孩就順利入選了。
同樣是眼睛小,兩個孩子對自己的看法怎麼就有那麼大的差別呢?
原來第一個男孩的媽媽在與朋友們聊起孩子時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家孩子眼睛太小了,要是再大點就好看了”。她覺得孩子還小,不會在意大人所說的話的內容。沒想到她不經意的一句話竟對孩子的心靈產生那麼大的影響,孩子不到5歲,就那麼關心自己的容貌:認為自己不好看!這就是消極的心理暗示。
而第二個男孩的媽媽則經常說:“小眼睛的男生好迷人啊,媽媽當年就是被你爸爸的小眼睛迷倒的。你遺傳了爸爸的小眼睛,相信它將來也會給你帶來好運……”這就是積極的心理暗示。
久而久之,兩個母親的暗示教育就對孩子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消極心理的暗示下,第一個小男孩越來越自卑,越來越不喜歡別人評論自己的小眼睛;在積極心理的暗示下,第二個小男孩越來越自信,甚至有點以自己的小眼睛為榮的感覺。
心理學家指出,暗示就是通過語言、手勢、表情等對心理施加影響的過程。暗示的結果是,使被暗示者的心境、情緒、興趣、意誌等發生變化。暗示教育最大的特點就是“暗”,它能在潛移默化、不知不覺中影響孩子的心靈。
孩子的心理好比一個銀行,豐厚的利息是不可估量的。如果做父母的不斷往裏邊存貯積極、自信、奮鬥和期待,那麼孩子就能不斷支取進步和成功的喜悅;如果做父母的存貯的隻是消極、悲觀、失望和埋怨,那麼,孩子就隻能支取退步和失敗的苦果。這很可能會耽誤孩子一生的前途。
暗示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教育孩子一定要慎言慎行。做父母的千萬別輕視一些細節,因為你的一個不同的眼神都會給孩子帶來不同的心理感受。當孩子表現好的時候,父母要以微笑的眼神給孩子以讚賞和肯定,讓孩子體會到成功的喜悅;當孩子遇到挫折時,父母要以愛撫的目光給孩子以鼓勵和安慰,這樣孩子才能從中汲取勇氣和力量。
飽含情感和愛意的積極暗示,就像絲絲細雨一般潤物無聲,能在無形中滋潤孩子稚嫩的心靈,對培養孩子規範的舉止、優秀的品質和良好的習慣,都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很多時候,積極的暗示要比擺到桌麵上說教,更容易被孩子接受,也更能激發孩子的熱情,使孩子真正樂觀起來。
寫給父母
我們都知道,一個人的潛能能否發揮,有相當一部分取決於周圍的環境,尤其是他人的期望。由於孩子的心智尚不成熟,心理控製能力還比較弱,容易受暗示,所以很容易被父母的期望所左右。他們很容易相信和接受父母對自己的看法和判斷,並會把這種外來的評價,內化成為對自我的預期和判斷。所以,父母要想孩子更自信,更樂觀,就要多對孩子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
§§第六章 順應孩子的心思,培養孩子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