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爾斯泰說過:“人的麵貌在於一笑:如果這一笑增加了臉上的魅力,這臉就是美的;如果這一笑不使它發生變化,它就是平平常常的;如果這一笑損害了它,它就是醜的。”中國也有句話說:回眸一笑百媚生!可見,微笑在我們生活中占據著什麼樣的地位。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人的麵部表情可影響人的情緒,你憤怒,心中就是一片怨怒,情緒也會跟著不穩定,這個時候,你該嚐試著把嘴角上揚,試著微笑一下。因為你微笑,心裏是平和愉悅的,微笑能起到緩和情緒的作用。一個人最美的時候是他在發出內心真正微笑的時候——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是小孩還是大人,無一例外。
在第28屆國際心理學大會上,美國著名心理學專家琳達·卡姆拉斯公布的《中美兒童發展》的研究報告指出:3周歲美國孩子微笑要比同齡中國孩子多55.6%;中國兒童發生內向孤僻、焦慮和社交問題的比例分別比外國兒童高出92%、1.3%和138%。卡姆拉斯指出,中國父母往往對獨生子女抱有太大期望,這是令子女內向孤僻,更容易焦慮的主要原因。
社會心理學有一個基本公式:情緒指數=期望實現值/內心期望值。這個公式告訴我們,在期望實現值一定的情況下,內心的期望值越高,情緒指數就越低,這樣人們體驗到的消極情緒就越多。所以,家長們不該把期望定的太高。因為孩子的能力是有限的,當孩子在竭盡努力的情況下依舊無法達到父母所期望的水平時,無形之中就會產生壓力。壓力積壓,對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
除此之外,父母也要善於控製自己的情緒與麵部表情。即使是在孩子失敗的情況下,也不該麵目麻木,而是多多鼓勵與支持,多給孩子一些笑容。
笑容,字麵意思是指笑時麵部所呈現的神情狀態。微笑是一種表情,父母的任何情緒都會輕易地表現在麵部。孩子善於模仿,什麼都是通過模仿開始的。當他還處在牙牙學語的時期,他就會模仿父母的行動以及表情。所以,為了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變得快樂一點,父母就該多笑一笑。
父母的笑容是孩子快樂的催化劑。要讓孩子與你更加親近,你就該表現得和藹可親些。微笑不光是能帶來孩子的親近,它更是家庭快樂的源泉,丈夫在妻子的笑容中感受家的溫馨;妻子在丈夫的微笑中看到愛的長久與堅定;孩子在微笑中看見父母的重視與信任,還有就是了解與支持。妻子、丈夫與孩子,這不就是整個家庭嗎?所以,為了和諧的家庭,我們也應該經常微笑。
早上醒來的時候對著陽光笑一笑,你會發覺,自己今天的心情會很好;吃早飯的時候對愛人笑一笑,你會發覺生活真的很溫馨;上班的時候對同事笑笑,你會發覺原來工作也不是那麼辛苦;下班的時候對孩子微笑,你會發覺孩子臉上蕩漾著燦爛的明天。
寫給父母
學會微笑,把燦爛的笑顏傳遞給下一代,不僅能給自己帶來快樂,同時也能感染身邊的每一個人。父母要給孩子種下微笑的種子,讓孩子從小就具備形象上的親和力。讓孩子學會微笑,對孩子來說並不是一件苛刻的事。隻要孩子能堅持,就能做到。這不僅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而且有利於孩子與同學、與老師、與社會上的每個人和諧相處,能使孩子獲得更多的朋友,贏得更多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