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科學以及大量的事實證明:自信心是一個人的潛能源源不斷地得以釋放的精神源泉,是人們克服困難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證。然而有些孩子不管做什麼事情,總是對自己沒有信心。“我不知道”、“我沒有信心”、“我是比別人笨”、“這件事你們做主就行了”等,這些都是他們的“口頭禪”。孩子長期處於這樣心理狀態,會越來越不敢嚐試新的事物,會對自己越來越沒有信心。
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取得成功,這就需要我們給孩子的心靈注入自信的力量。
有一個家庭,母親是個文盲,不認識字,所以她根本就看不懂兒子的作業。但是,兒子每次做完作業,都會拿給她看。孩子給母親看自己的作業,是因為孩子不夠自信,希望媽媽幫自己指出錯誤,這樣老師批改作業時,錯誤就會少一些。這位母親並不知情,她每次拿著兒子的作業,都會激動地說,“棒極了!又學會了這麼多字!”家裏來了客人,她也會很自豪地在客人麵前誇獎兒子:“瞧,我兒子寫的,寫得多棒!”其實,孩子寫得並不好,但客人出於禮貌也會連連點頭附和:“不錯,不錯,真是不錯!”孩子聽後,備受鼓舞,心想:“家人朋友都說我寫得不錯,那我肯定就是不錯!”在這種心理的作用下,孩子一直很自信,學習成績也一直都不錯。
孩子有自信就會產生奇跡。以下是一些教育專家提出的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學會自我肯定的簡單易行又行之有效的辦法:
1.幫助孩子發現自身的長處
自信心是建立在充分估價自己的基礎之上的,因此要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必須幫助他認識到自身擁有的巨大潛能。如果一個孩子能在小學階段就認識到自己的潛力和優勢,及早采取措施,揚長補短,努力挖掘,那他將來很有可能在某些方麵有所成就。一個成功的家長所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獲得這方麵的認識,引導孩子去挖掘自己的長處。
2.增加孩子的成功體驗
渴望成功是人的天性,年幼的孩子同樣如此。自信心與成功是相輔相成的,有了自信心容易獲得成功,而獲得成功,又可增強自信心。古人雲“失敗是成功之母”,而對年幼的孩子來說,過多的失敗,則很容易摧毀他們對生活所抱的美好希望,所以有教育專家認為,對孩子來說,成功則是成功之母。因為隻有先體驗成功,孩子才容易增強自信心。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然後受到讚美,會對他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讚美是春風,它可以帶給孩子溫馨和舒暢;成功是火種,它能夠點燃孩子的憧憬和理想。在孩子生活的環境裏,父母應該努力創造條件,善於捕捉機會,讓孩子在成功的體驗中獲得強大的自信。
3.創建快樂的家庭氣氛
家庭的氣氛,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孩子性格的形成。研究表明,孩子在牙牙學語之前就能感覺到周圍的情緒和氛圍,盡管當時他還不能用語言來表達。可以想見,一個充滿了敵意甚至暴力的家庭,絕對培養不出開朗樂觀的孩子。孩子有極強的模仿能力——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師。相信你知道自己該怎麼做。
4.引導孩子學會戰勝困境
即便是天性樂觀的人也不可能事事稱心如意,也不可能“永遠快樂”。父母最好在孩子很小時就著意培養他們應付困境、逆境的能力。要是孩子一時還無法擺脫困境,還可以教育孩子學會忍耐,或在逆境降臨之時尋求另外的精神寄托,如參加運動、遊戲、聊天等等。
寫給父母
對孩子要嚴格,但不是苛刻。研究顯示,中國父母的易發怒程度要比美國父母高出26%,嚴厲程度超出52.5%。若孩子滿眼所見都是父母緊皺的眉頭和不滿的眼神,那麼如果才能讓孩子增加更多的自信和快樂呢?孩子畢竟隻是孩子,不能承受批評和責罵之重。如果家長總是對孩子表示不滿和批評,甚至拳腳相加,必然會傷害孩子的自尊,使他失去自信。家長對孩子多一些耐心,孩子才會多一些快樂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