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抓住一切機遇經營市場(2 / 2)

俗話說,市場如戰場。在買方居於市場主導地位的今天,一個企業的產品再好、銷售團隊再強大,如果不主動去與其他企業爭搶市場,市場也不會主動找上門來。因此,一個企業要想發展壯大,必須主動出擊,抓住時機,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

市場是企業的生命。有了市場,企業就有了發展壯大的機遇,就有了做大做強的可能。那些在短時間裏做大做強的知名企業,無一不是善於抓住機遇,搶占市場的能手。

20世紀80年代初,一直對微型電腦不屑一顧的IBM決心進軍個人電腦市場。可是,IBM多年來忽視了對微型電腦的研究,一時來不及研製微處理器和操作係統這兩項核心技術。於是,IBM決定暫時先向技術領先的小公司購買微處理器和操作係統應急。此時,微軟公司立刻意識到,IBM微型電腦有可能擊敗蘋果電腦,占據個人電腦市場的主導地位,這對微軟來說,同祥是一個巨大的商機。

比爾·蓋茨認為,在市場開拓的初期,一時的技術水平高低有時並不重要,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是市場份額,然後在此基礎上憑借核心競爭力建立市場標準。於是,微軟在與IBM合作初期,向IBM開出了極具誘惑力的合作條件——微軟完全配合IBM和英特爾的硬件標準和規格,特別設計PC—DOS操作係統,每台電腦收費不到50美元。雙方一拍即合,結果IBM成為替微軟開拓市場的“分銷商”。在比爾·蓋茨的一再堅持下,微軟不但幸運地保留了PC—DOS的獨占權,而且可以授權其他硬件廠商使用將PC—DOS略為修改而成的MS—DOS。毫無疑問,比爾·蓋茨免費搭售、靈活自主、左右逢源的營銷策略,不僅為自己節省了大筆開支,而且很快讓全世界的電腦用戶認識了微軟。

1981年,藍色巨人IBM正式推出個人電腦。憑借其雄厚的實力,依靠自己的電腦巨人的威名和營銷網絡,IBM個人電腦一經推出,便暢銷全世界,全球的電腦廠家紛紛爭先恐後地為IBM個人電腦開發相關的應用軟件,這便使與應用軟件緊密相關的微軟DOS成為了軟件產業的行業標準,這使更多的人再次認識了微軟。而此前最具競爭實力的蘋果公司的Macintosh操作係統因與DOS標準不兼容,並且在開拓市場的初期出於技術保護的考慮,沒有形成市場規模,因而失去了占領個人計算機操作係統市場的大好時機,成了微軟的手下敗將。

微軟能夠占領軟件市場,主要得益於比爾·蓋茨搶占市場的意識。他看準IBM的潛力,以優惠的條件與其合作,結果借IBM的東風搶占了蘋果公司的市場份額,很快成為電腦軟件行業的霸主。

由此可見,如果企業家具有搶占市場的意識,那麼,即使實力並不雄厚的企業也很有可能在短期內迅速崛起,做大做強;相反,如果一個企業家沒有搶占市場的意識,那麼往往會錯失良機,把大片的市場份額拱手讓人,從而使自己的對手變得更加強大起來,把自己置於競爭的不利位置,蘋果公司的教訓就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

市場是企業的生命線,失去市場就等於失去了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土壤。因此,對於經營者來說,要想把自己的企業做大做強,一定要抓住機會,去獲取更多的市場份額。有了市場份額就有了財源,隻要能鞏固和開拓更多的財源,企業也就一步一步做大做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