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情可待成追憶37(1 / 3)

花溝?寨上?坪上村

題記:坪上村屬於沁水縣端氏鎮,距離端氏二三裏路程,之所以對這個村子興趣濃厚,是因為這裏是明萬曆年間能臣劉東星的故鄉,此外坪上和明代大思想家李贄有點關係,再有就是得知此處還有一座“張家大院”。

花溝 隔著沁河,遠遠看見一座古舊的村落,掩映在老樹雜陳中,那就是坪上的一部分,叫花溝村。

花溝從外形看上去像是一個寨子,土坯築就的寨牆輪廓尚在。村民說,花溝曾經是劉東星養花的地方,因此叫了花溝。花溝村老房子前有一座低矮的門洞,門楣上有磚雕,寫著“長興莊”三個字,壓在了各種管道和線路的後麵。老鄉告訴我說,“長”不念chang,念zhang,花溝當年屬於劉家大兒子的地界,所以念zhang。花溝村名的來曆準確緣由,因年代久遠,後人已然語焉不詳了,隻有破舊的老房子,滿目滄桑地佇立在西風裏,用奢華的殘敗,展示著富麗的荒涼。暖氣管道和黃色的煤層氣管道,橫平豎直地穿插在老房子的外圍,和古舊的建築格格不入地入進了各家各戶。

沁水、陽城一帶在明清時名臣能相迭出,曾是風流蘊藉的文繡膏粱之地。距離坪上村三十裏外有明代吏部尚書王國光故居上莊。緊挨上莊的砥洎城,是清代著名數學家張敦仁的故居。不出二三裏,是明代萬曆年間兵部尚書張五典的故鄉竇莊。距此不遠的陽城縣屯城村,是南明禮部尚書、大詩人、思想家張慎言的故鄉。陽城下黃村是明萬曆年間工部尚書白所知的故鄉……山野鄉居,雖不敢稱煙柳繁華地,卻也當得起鍾鳴鼎食家、溫柔富貴鄉。幾百年前的坪上村,曾經椿榮楦茂、芝秀蘭芳,曾經雕梁畫棟、戶盈綺羅……當年的劉氏家族,想來其榮華富貴應該比得上曹雪芹祖上的江寧織造。

花溝的老房子,建築風格和其他地方見到的不大相同,也許和劉東星雖係北人卻在南方任職有關,在建築上會自覺不自覺地把南方的建築風格糅合進來,影響了周圍一帶有錢人家修樓蓋屋的審美取向也未可知。那些古舊的老房子,北方傳統建築的的凝重裏兼容了南方秀麗。在百年老樹的掩映下,“巍巍然,堂高數仞,榱題數尺”。如今年久失修,在風霜雨雪中淪為了頹井殘垣,院落裏長滿了荒草雜樹,砂石門墩上的石刻圖案已然模糊不清,在冬日的陰天下尤顯得荒寒蕭索,充滿鬼狐之氣。幾百年的漫長歲月,這些老房子不知更換了多少主人,舊日王謝堂前燕,早已飛入尋常百姓家,而今就連尋常百姓也不屑居住了。

老村裏還住有一兩戶人家。一位老鄉在門外點火,滿院子彌漫著嫋嫋青煙。老鄉告訴我,村民都修起了新房子,搬到外麵去了。

我問:“人們為什麼不把這些老房子修一修,那麼漂亮,荒廢了多可惜。”老鄉說:“農民的事情不好辦,一個院子裏住的都不是一家人,那是‘土改’時候分下的,東一家西一家,滴水連著房簷,你想修他不想修,弄得誰也修不成。再說看著好看,其實不能住了,太舊了。人們現在都修了新房,趁不住再去費那勁了。”

一家大門上懸掛著“居敬行恕”的匾額,依舊完好,落款為“甲辰孟秋洎園張竹書題”。字體凝重內斂,充滿了曆史的厚重感。但不知道是哪個朝代的“甲辰孟秋”,落款邊上有兩枚紅色嶔印,內容不詳。

在花溝逗留了一會兒,沿著河邊的一條小路,來到了寨上。

寨上 寨上是坪上村的一部分。在人民公社時期和花溝、坪上分為三個小隊。據村裏的老人介紹說,寨上早先是坪上村的一個軍事防禦設施,凡遇兵荒馬亂,劉氏家族都會躲進這個寨子裏,前後大門一關,任誰都難進來。一位出生於1955年的村民,至今記得從前的寨上有四圍寨牆高築,要進村子必須通過箭樓的門洞才能進去。如今殘留的除了一座箭樓外,還有一部分寨牆的牆基。寨子裏的老房子大都破敗不堪,而新房子低矮簡陋,毫無意趣。許多人家的大門上噴著一個同樣筆體的“福”字。正趕上有人家給孩子過生日,許多親戚提溜著大包小裹前來祝賀,這是活在鄉間所剩不多的一點老傳統了,熱鬧的場麵讓連日來見多了荒涼衰敗的我生出了一點感動和感慨。

在一座老院子裏,碰到一位老太太,看著我表情淡淡的,有一種老於世故的冷漠,老太太臉上有一大塊的老年斑,身體硬朗,正在外麵的小廚房裏收拾著什麼,問知已有九十歲高齡。這位生活在鄉村老人,一定不懂什麼養生之道,卻一樣健康長壽。獲得老人家的同意,走進了她的屋裏。老房子外觀高大,裏麵卻低矮窄小,聚氣溫馨。房子裏麵的格局一如鄉間常見的上下二層,樓上堆放雜物,下麵住人。屋子裏還有兩位老婦人,其中一位也有八十多歲,另一位六十出頭,二位老人正在剝花生,看見我們樂嗬嗬地招呼說:“進來吧,坐下吧。”問她們:“剝那麼多花生做什麼?”老婦人說:“拿到鎮上賣錢,你們吃點吧。”

老婦人口中的鎮上指得是端氏,端氏是沁水縣一個沒有了絲毫曆史感的曆史名鎮,如今繁華雜亂,哄哄吵吵,熱鬧的程度堪比一個縣城。

屋子裏很暖和,以為生有煤火,走近火爐邊一看,爐中確實有火,卻不是煤火,而是煤層氣火。爐子裏冒著藍色火焰,爐腔裏放置的卻不是煤炭,而是是鋼球。火焰從鋼球中升起,看上去和煤火並無二致。老婦人給我展示了一下,說:“下麵有開關,火大小能調節,好用。我們這裏家家都安裝了暖氣,我嫌麻煩,沒有裝。”煤層氣使用方便,且幹淨、隨意。這是城裏人都享受不到的福利。沁水不僅地上風光秀麗,地下煤炭資源也十分豐富,坪上村附近有一座“坪上煤礦”,應該是本村農民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