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百零七(3 / 3)

乙醜,以薩敦上都居第賜太保定珠,仍束有司籍薩敦家財。

甲戌,複四川鹽茶之禁。

夏,四月,丁醜朔,日赤如赭。

丁亥,禁服麒麟、鶯鳳、白兔、靈芝、雙角五爪龍、八龍、九龍、萬壽、福壽、赭黃等服。

戊戌,帝如上都。

五月,丙午朔,黃河複於故道。

乙卯,南陽、鄧州大霖雨,自是日至六月甲申,湍河、白河大溢,大為災。

壬申,秦州山崩。

六月,丁醜,禁諸王、駙馬從衛服濟遜衣,係絛環。

辛卯,以汴梁、大名諸路圖卜台地土賜巴延。

禮部侍郎呼勒岱請複科舉取士之製,不聽。

庚子,涇水溢。

秋,七月,庚申,禁隔越中書口傳敕旨,冒支錢糧。

庚午,敕賜上都孔子廟碑,載累朝尊崇之意。

是月,黃州蝗,督民捕之,日有五鬥。

八月,甲戌朔,日有食之。

詔:“雲南、廣海、八番及甘肅、四川邊遠官,死而不能歸葬者,有司給糧食舟車護送還鄉;無親屬者,官為瘞之。”

庚子,詔:“強盜罪皆死;盜牛馬者劓;盜驢騾者黥額,再犯劓;盜羊豕者墨項,再犯黥,三犯劓;鼻後再犯者死。盜諸物者,照其數估價。省、院、台、五府官三年一次審決。著為令。”

九月,戊辰,帝至自上都。

冬,十月,己亥,詔:“每日,右丞相巴延、太保定珠、中書平章政事昂吉爾聚議於內廷。平章事政塔斯哈雅、右丞相袞巴布勒、參知政事納琳、許有壬等聚議於中書。”

十一月,壬子,武宗、英宗、明宗三朝皇後升祔入廟,命官致祭。

丁巳,遣河南行省平章政事勒格布哈於西番為僧。

是月,中書平章政事趙世延卒,年七十七,追封魯國公,諡文忠。世延曆官省、台五十餘年,凡軍國利病,生民休戚,知無不言,而於儒者名教尤拳拳焉。

十二月,江州諸縣饑,總管王大中貸富人粟以賑貧民,免富人雜徭以為息,約年豐還之,民不病機。

陝西行台監察禦史劄實上封事十條,曰法祖宗,攬權綱,敦宗室,禮勳舊,惜名器,開言路,複科舉,罷數軍,一刑章,寬禁網。時巴延等變亂成憲,帝方虛己以聽,劄實所言,皆一時群臣所不敢言者。侍禦史趙承慶見之,歎曰:“禦史言及此,天下福也!”威裏有執政陝西行省者,恣為不道,劄實發其罪而按之;棄職夜遁,有詔勿逮問,然猶杖其私人。

是歲,江浙旱,自春至於八月不雨,民大饑。

順帝至元三年(丁醜,一三三七年)

春,正月,癸卯,廣州增城縣民硃光卿反,其黨石昆山、鍾大明率眾從之,偽稱大金國,改元赤符;命指揮紐薩爾、江西行省左丞錫謗討之。

辛亥,升祔伊勒哲伯皇帝於太廟,諡曰衝聖嗣孝,廟號寧宗。

豫王喇特納實裏買池州銅陵產銀地一所,請用私財鍛煉,輸納官課,從之。

戊午,帝獵於柳林,凡三十五日。監察禦史綽迪、宋紹明進諫,帝嘉納之,賜金幣。綽迪等固辭,帝曰:“昔魏征進諫,唐太宗未嚐不賞,汝其受之。”

二月,壬申朔,日有食之。

棒胡反於汝寧、信陽州。棒胡本陳州人,名閏兒,好使棒,棒長六七尺,進退技擊如神,故稱“棒胡”。至是以燒香惑眾,妄造妖言作亂,破歸德府、鹿邑,焚陳州,屯營於杏岡,命河南行省左丞慶圖以兵討之。

丙子,立船戶提舉司十處,提領二十處。定船戶科差船一千,料之上者歲納鈔六錠,以下遞減。

甲申,定服色、器皿、輿馬之製。

己醜,汝寧獻所獲棒胡彌勒佛、小旗、偽宣敕並紫金印、量天尺。時大臣有忌漢官者,取所獻班地上,問曰:“此欲何為耶?”意漢官諱言反,將以罪中之。侍禦史許有壬曰:“此曹建年號,稱李老君太子,部署士卒以敵官軍,反狀甚明,尚何言!”其語遂塞。

辛卯,發鈔四十萬錠,賑江浙等處饑民四十萬戶,開所在山場、河泊之禁,聽民樵采。

廣西猺賊複反,命湖廣行省平章諾海、江西行省平章圖爾密實哈雅總兵捕之。

庚子,中書參知政事納琳等請立采珠提舉司。先是嚐立提舉司,泰定間以其煩擾罷之,至是複立之,且以蜑戶四萬賜巴延。

三月,戊午,立鴻吉哩氏為皇後。因雨輟賀。後,武宗宣慈惠聖皇後之侄,毓德王傅囉特穆爾之女也。

夏,四月,癸酉,禁漢人、南人、高麗人不得執持軍器,有馬者拘入官。

己卯,帝如上都。

辛卯,合州大足縣民韓法師反,自稱南朝趙王。

己亥,惠州歸善縣民聶秀卿、譚景山等造軍器,拜戴甲為定光佛,與硃光卿相結為亂,命江西行省左丞錫迪捕之。

是月,詔:“省、院、台、部、宣慰司、廉訪司及部府幕官之長,並用萱古、色目人。禁漢人、南人不得習學蒙古、色目文字。”

五月,辛醜,民間訛言朝廷拘刷童男、童女,一時嫁娶殆盡。

戊申,詔:“汝寧棒胡,廣東硃光卿、聶秀卿等,皆係漢人,漢人有官於省、台、院及翰林、集賢者,可講求誅捕之法以聞。”

甲寅,西番賊起,殺鎮西王子丹巴。立行宣政院,以額森特穆爾為院使,往討之。

壬戌,命四川行省參政舉理等捕反賊韓法師。

丁卯,彗見於東北,大如天船星,色白,約長尺餘,彗指西南,至八月庚午始滅,凡六十三日,自昴至房,凡曆十五宿。

六月,成寅,贈丞相安圖推忠佐運開國元勳、東平忠憲王,於所封城內建立祠廟,官為致祭。

辛巳,大霖雨,自是日至癸已不止。禦河、黃河、沁河、渾河水皆溢,沒人畜、廬舍甚眾。

戊子,加封尹子、庚桑子、徐甲、列子、莊子各為真君。

壬辰,彰德府大水,平地深一丈。

秋,七月,癸卯,帝出獵。丙午,幸實喇鄂爾多。丁未,幸龍岡,灑馬乳以祭。

庚戌,河南武陟縣禾將熟,有蝗自東來,縣尹張寬仰天祝曰:“寧殺縣尹,毋傷百姓。”俄有魚鷹群飛啄食之。

庚申,詔:“除人命重事之外,凡盜賊諸罪,不須候五府官審錄,有司依例決之。”

是月,紐薩爾、錫諦擒硃光卿,尋追擒石昆山、鍾大明。

衛輝府自六月淫雨至是月,平地水深二丈餘,漂沒人民房舍,民皆棲於樹木。郡守僧嘉努以舟載飯食之,移老弱居城頭,日給糧餉。月餘,水方退。

八月,辛巳,京畿賊起。壬午,京師地大震,太廟梁柱裂,各室牆壁皆壞,壓損儀物,文宗神主及禦床盡碎;西湖寺神禦殿壁仆,壓損祭器。自是累震,至丁亥方止,所損人民甚眾。

癸未,河南地震。

弛高麗執持軍器之禁。

是月,帝至自上都。

九月,己酉,立皮貨所於寧夏,設提領使、副主之。

立四川、湖廣、江浙行樞密院。

冬,十月,癸酉,日赤如赭。

乙亥,命江浙行省丞相綽斯戩提調海運。國用所倚,海運為重。綽斯戩措置有方,所漕米三百餘萬石,悉達京師,無耗折者。

是月,金華處士許謙卒。當時學者,稱何基、王柏、金履詳及謙為金華四子。

十一月,丙午,立屯田於雄州。

是月,太白屢經天。

十二月,以滿濟勒噶台為太保、分樞密院,鎮北邊。滿濟勒噶台,巴延弟也,時議進爵為王,辭曰:“兄封秦王,弟不宜並受王爵。”故有是命。

是歲,巴延請殺張、王、劉、李、趙五姓漢人,帝不從。

詔賜孝子靳昺碑。昺,絳州曲沃人,兄榮,為奎章閣承製學士,奉母王氏官於朝,母歿,昺與榮護喪還家。至平定,大雷雨,流水驟至,昺伏柩上,榮呼之避水,昺不忍舍去,遂為水所漂沒。後得王氏柩於三裏外,得昺屍於五裏外,故特賜碑以旌之。

劄實除僉浙西廉訪司事。至,即按問都轉運鹽使、海道都萬戶、行宣政院等官贓罪,由是郡縣無敢為貪墨者。又以諸僧寺私芘猾民,有所謂道人、道民、行童得,類皆瀆倫常,隱徭役,使民力日耗,契勘嘉興一路,為數已二千七百。建議請勒歸本族,俾供皇賦,庶少寬民力,朝廷是之,即著為令。

詔知嶺北行樞密院事奈曼台襲國王,授以金印。繼又以安邊睦鄰之功,賜珠絡半臂並海東名鷹、西域文豹,國製以此為極恩雲。

順帝至元四年(戊寅,一三三八年)

春,正月,丙申,以地震,赦天下。

詔:“內外廉能官,父母年七十無侍丁者,附近銓注,以便就養。”

宣政院使布埒齊以年七十致仕,授大司徒,給全俸終身。

是月,詔修曲阜孔子廟。

二月,丁卯,罷河南等五省行樞密院。

庚午,帝畋於柳林。

乙酉,奉聖州地震。

三月,辛酉,命中書平章政事昂吉爾監修《至正條格》。

夏,四月,辛未,京師天雨紅沙,晝晦。

癸酉,以禦史中丞托克托為禦史大夫。托克托,滿濟勒噶台之子也,早為文宗所器,曰:“此子可大用。”至是掌風憲,大振綱紀,中外肅然。

乙卯,帝如上都。

河南執棒胡至京師,誅之。

癸巳,帝薄暮至八裏塘,雨雹,大如拳,其狀有小兒、瑰玦、獅、象、魚卵之形。

五月,命佛嘉律為考功郎中,喬林為考功員外郎,魏宗道為考功主事,考校天下郡縣官屬功過。

六月,辛巳,袁州民周子旺反,僭稱周王,改年號。尋擒獲,伏誅。

己醜,邵武路大雨,水入城郭,平地二丈,漂民居殆盡。

是月,信州路靈山裂。

漳州路南勝縣民李誌甫,聚眾圍漳州城,守將綽斯戩與戰,失利。賊轉掠龍溪,縣民蕭景茂結鄉兵拒之,戰敗,被執,賊脅使從己,景茂罵曰:“狗盜,我生為大元民,死作隔州鬼,豈從汝為逆耶!”隔州,其居裏所也。賊怒,縛景茂於樹,臠其肉,使自啖,景茂益憤罵,賊以刀抉其口至耳傍,景茂罵不絕聲而死。有司上其事,朝廷命褒表之,仍給錢以葬。時賊勢益盛,詔江浙平章拜布哈發閩、浙、江西、廣東四省兵討之,不克。龍岩尉黃佐才與賊戰,妻子四十餘口皆被害;事聞,授佐才龍岩縣尹。

秋,七月,壬寅,詔以巴延有功,立生祠於涿州、汴梁。

己酉,奉聖州地大震,損壞人民廬舍。

丙辰,鞏昌府山裂,壓死人民。

八月,癸亥朔,日有食之。

己巳,申取高麗女子及閹人之禁。

辛未,宣德府地大震。丙子,京師地震,日二三次,至乙酉乃止。

癸未,改宣德府為順寧府,奉聖州為保安州,以其地數震故也。

是月,帝至自上都。

閏月,戊戌,日赤如赭;己亥、壬寅複如之。

九月,癸酉,奔星如杯大,色白,起自右旂之下,西南行,沒於近濁。

冬,十月,辛卯,享於太廟。

十一月,丁卯,立紹熙府軍民宣撫都總使司。紹熙府本領六州、二十縣、一百五十二鎮。國初,以其地荒而廢之,至是居民二十餘萬,故立府治之。命禦史大夫托克托兼都總使,治書侍禦史吉當普為副都總使。

初,帝發上都,至雞鳴山之渾河,將畋於保安州,馬蹶。托克托諫曰:“古者帝王端居九重之上,日與大臣、宿儒講求治道,至於飛鷹、走狗,非其事也。”帝納其言。

壬午,四川散毛峒蠻反,遣使賑被寇人民。

十二月,戊戌,立邦牙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並總管府。先是世祖既定緬地,以其處雲南極邊,就立其酋長為帥,令三年一入貢;至是來貢,故立官府。

是月,太白屢經天。

是歲,集賢大學士陳顥致仕,命食全俸於家。

前樞密副使馬祖常卒,追封魏郡公,諡文貞。

祖常立朝既久,多所建明,會議:“今國族及諸部,既誦聖賢之書,當知尊諸母以厚彝倫。”又議:“將家子弟驕脆,有孤任使,而庶民有挽強蹶張,老死草野者,當建武學、武舉,儲材以備非常。”時雖弗用,識者韙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