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夏津、武城河堤二十三所,役丁萬七千五百人。
以虞集為翰林學士兼國子祭酒。集嚐因講罷,論京師恃東南海運,實竭民力以航不測,非所以寬遠人而因地利也。乃與同列上言:“京師之東,瀕海數千裏,北極遼海,南濱青齊,萑葦之場也,海潮日至,淤為沃壤。用浙人之法,築堤捍水為田,聽富民欲得官者,合其眾,分授以地,官定其畔以為限,能以萬夫耕者,授以萬夫之田,為萬夫之長,千夫、百夫亦如之,察其惰者而易之。一年勿征也,二年勿征也,三年視其成,以地之高下定額於朝廷;以次漸征之,五年有積蓄,命以官,就所儲,給以祿;十年佩之符印,得以傳子孫,如軍官之法。則東方民兵數萬,可以近衛京師,外禦島夷,遠寬東南海運以紓疲民,遂富民得官之誌而獲其用,江海遊食盜賊之類,皆有所歸。”議者以為一有此製,則執事者必以賄成而不可為,事遂寢。其後海口萬戶之設,大略宗之。
五月,乙巳,修鎮雷佛事三十一所。
罷造福建歲貢蔗糖。
禁西僧馳驛攏民,始從李昌奏也。
甲寅,八百媳婦蠻遣子來朝。
甲子,中書會歲鈔出納之數,請節用以補不足,從之。
監察禦史劾宣撫使多爾濟巴勒、學士李達喇哈、劉紹祖庸鄙不勝任。中書議:“三人皆勳舊子孫,罪無實狀,乞複其職,仍敕憲台勿以空言妄劾。”從之。
丁卯,岑世興及鎮安路岑修文合山獠、角蠻六萬餘人為寇,命湖廣、雲南行省招諭之。
遣指揮使烏圖曼鐫西番咒語於居庸關崖石。
庚午,乞住招諭永明縣五洞猺來降。
征處士劄實至上都。劄實,其先大食國人,後家於真定,博極群籍,見諸踐履,皆篤實之學。延祐初,詔以科舉取士,有勸其就試者,劄實不應;既而侍禦史郭思貞,翰林學士劉賡,參知政事王士熙,交章論薦,及是以遺逸征,見帝於龍虎台,眷遇優渥。時都爾蘇柄國,西域人多附焉,劄實獨不往見,都爾蘇屢使人招致之,即以養親辭歸。
六月,癸酉朔,以圖哈特穆爾為四川行省平章政事;請終母喪,從之。
癸未,播州蠻黎平愛複叛,合謝烏窮為寇,宣撫使楊雅爾布哈招平愛出降。烏窮不附,命湖廣行省討之。
丁酉,遣道士吳全節修醮事於龍虎、三茅、閣皁三山。
戊戌,遣使祀解州鹽池神。
中書省臣言:“比來郡縣旱蝗,臣等不能調燮,故災異降戒。今當恐懼修省,力行善政,亦冀陛下敬慎修德,憫恤生民。”帝嘉納之。
己亥,納皇姊嘉寧公主之女於中宮。
道州路櫟所源猺為寇,命奇珠督兵捕之。
大昌屯河決。
秋,七月,甲辰,車駕發上都,禁車騎踐民禾。
造豢豹氈車三十兩。
丙午,享太廟。
丁未,紹慶酉陽寨冉世昌及何惹洞蠻為亂。
甲寅,幸大元符寺,敕鑄五方佛銅像。
乙卯,詔翰林侍講學士阿嚕衛、直學士雅克齊譯《世祖聖訓》,以備經筵進講。
戊午,遣日本僧瑞興等四十人還國。
作別殿於潛邸。
敕:“入粟拜官者準致仕銓格。”
乙醜,發兵修野狐、色澤、桑乾三嶺道。
戊辰,太白經天。
河決鄭州陽武縣,漂萬六千五百餘家,賑之。
大同渾源河溢;檀、順等州兩河決,溫榆水溢。
八月,甲戌,烏伯都拉、許師敬,並以災變饑歉乞解政柄,不允。
甲申,享太廟。
長春宮道士藍道元,以罪被黜。詔:“道士有妻者悉給徭役。”
寧遠州洞蠻刁用為寇,命雲南行省備之。
辛卯,雲南行省丞相伊爾吉岱,廉訪副使薩圖濟岱,以使酒相抵,狀聞,詔兩釋之。
甲午,以災變罷獵,罷行宣政院及功德使,免武備寺逋負兵器。
辛醜,帝次中都。
鹿頂殿成。
戶部尚書郭良坐贓免。
作天妃宮於海津鎮。
詔諭廉州蜑戶複業。
鹽官州大風,海溢,壞堤防三十餘裏,遣使祭海神,不止,徙民居千二百五十家。
大都昌平大風,壞居民九百家。
揚州、崇明州大風雨,海水溢,溺死者給棺斂之。
九月,庚申,帝還大都。
壬戌,以察納領度支事。
戊辰,中書省言:“今國用不給,陛下當法世祖之勤儉以為永圖。臣等在職,苟有濫承恩賞者,必當回奏。”帝嘉納之。
汾州平遙縣汾水溢。
冬,十月,辛未朔,發卒四千治通州道。
庚辰,享太廟。
辛巳,天壽節,遣道士祀衛輝太一萬壽宮,敕中書省遣官從行,備供億。
癸未,河水溢汴梁路,樂利堤壞,役丁夫六萬四千人築之。
京師饑,發粟八十萬石,減價糶之。
賜大天源延聖寺鈔二萬錠,吉安、臨江二路田千頃。
中書省言:“養給軍民,必藉地利。世祖建大宣文弘教等寺,賜永業,當時已號虛費。而成宗複構天壽萬寧寺,較之世祖,用增倍半。若武宗之崇恩福元,仁宗之承華普慶,租榷所入,抑又甚焉。英宗鑿山開寺,損民傷農,而卒無益。夫土地祖宗所有,子孫當共惜之。臣恐茲後藉為口實,妄興工役,徼福利以逞私欲,惟陛下察之。”帝嘉納焉,然不能用也。
江西行省平章巴延遷河南行省平章政事。舊有賜田五千頃在河南,以二千頃奉帝師祝釐,八百頃助給縮衛,自取不及其半。
十一月,庚子朔,陝西行台中丞姚煒,請集世祖嘉言善行,以時省覽,從之。
宣撫使瑪莫哈、李讓劾浙西廉訪使鄂勒哲布哈受賄,對簿不服,詔遣刑部郎中索珠鞫其侵辱使者,笞之。
賑遼陽等路饑。
癸卯,中書省言西僧每假元辰疏釋重囚,有乖政典,請罷之,詔:“自今當釋者,令宗正府審覆。”
己酉,作鹿頂棕樓。
辛亥,追複前平章政事李孟官。
乙卯,廣西透江團猺為寇,宣慰使邁努諭降之。扶靈、青溪、櫟頭等洞蠻為寇,湖南道宣尉司遣使諭降之。
戊午,造中統、至元鈔各十萬錠。
封諸王特穆爾布哈為鎮南王,鎮揚州。
播州蠻宋王保來降。
己巳,徙上都清寧殿於巴伊勒行宮。
錦州水溢,壞田千頃,漂死者百人,人給鈔一錠。崇明州海溢,漂民舍五百家,賑糧一月,死者鈔二十貫。
十二月,壬午,監察禦史賈垕,請祔武宗皇後於太廟,不報。
敕以來年元夕構燈山於內庭,禦史趙師魯以水旱請罷其事,從之。
丙戌,以回回陰陽家言天變,給鈔二千錠,施有道行者及乞人、係囚,以禳之。
丁亥,寧夏路地震,有聲如雷,連震者四。
庚寅,赦天下。
左丞相都爾蘇與平章政事額卜德寽勒,以私意欲因赦酬累朝賈胡所獻諸物之直,及擢用英廟至今為憲台奪官者,以詔稿示左司都事宋本,本曰:“今警災異而畏獻物未酬直者憤怨,此有司細故,形諸王言,必貽笑天下。司憲褫有罪者官,世祖成憲也。今上禦位,累詔法世祖,今擢用之,是廢成憲而反汗前詔也。後複有邪佞贓穢者,將治之耶,置不問耶?”明日,宣詔竟,本遂稱疾不出。
召江浙行省右丞趙簡為集賢大學士,領經筵事。
癸巳,作鹿頂殿。
己亥,命帝師修佛事,釋重囚三人。
置大承華普慶寺總管府。
禦史言:“比年營繕,以衛軍供役,廢武事不講,請遵世祖舊製,教習五衛親軍,以備扈從。”不報。
是歲,亳州河溢,漂民舍八百餘家,壞田二千三百頃,免其租。大寧路大水,壞田五千五百頃,漂民舍八百餘家。死者人給鈔一錠。
泰定帝泰定四年(丁卯,一三二七年)
春,正月,乙巳,禦史台請親祀郊廟。先是監察禦史趙師魯,以大禮未舉,言:“天子親祀郊廟,所以通精誠,逆福釐,生蒸民,阜萬物,百王不易之禮也。宜講求故事,對越以格純嘏。”至是台臣複以為言,帝曰:“朕遵世祖舊製,其命大臣攝之。”
庚寅,監察禦史辛鈞,言西商鬻寶,動以數十萬錠,今水旱民貧,請節其費,不報。
壬子,以中政院金銀鐵冶歸中書。
甲寅,鷹師托克托病,賜鈔千錠。
戊午,命市珠寶首飾。
庚申,皇子允坦臧布受佛戒於智泉寺。
鹽官州海水溢,壞捍海堤二千餘步。
丁卯,浚會通河。築漷州護倉堤,役丁夫三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