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百(2 / 3)

甲辰,中書右丞相巴達錫罷。太子太師特們德爾以皇太後命,複入中書為右丞相。

參議中書省事韓若愚,廉勤稱職,特們德爾初為相時,以其不附己,欲羅織以事而不得遂,至是複相,乃誣若愚以罪,請殺之,皇太子不從。複奏奪其官,除名,歸鄉裏。

丙午,遣使分讞內外刑獄。

戊申,汰知樞密院四員。

禁巫、祝、日者交通宗戚、大官。

二月,壬子,罷造永福寺。

賑大同、豐州諸驛饑。

以江浙行省左丞相赫嚕為中書平章政事。

戊午,祭社稷。

建禦容殿於永福寺。

汰富民竄名宿衛者,給役蒙古諸驛。

辛酉,中書平章政事齊勒特穆爾、禦史大夫托歡並罷,為集賢大學士。

甲子,特們德爾、阿克繖請捕逮四川行省平章政事趙世延赴京。特們德爾以世延嚐劾奏其罪惡十三事,銳意報複,屬其黨何誌道秀世延從弟索哈爾哈呼誣告世延罪,逮世延置對;且使諷世延,啖以美官,令告引同時異己者,世延不肯從。行至夔州,遇赦,以疾抵荊門就醫。特們德爾遣使督追至京師,俾其黨鍛煉成獄,會有旨,事經赦原者勿複問,乃已。

參議中書省事奇勒監,坐鬻官,刑部以法當杖,太後命笞之,太子曰:“不可,法者天下之公,徇私而輕重之,非示天下以公也。”卒正其罪。

丙寅,以陝西行省平章政事趙世榮為中書平章政事,江西行省右丞穆布喇為中書右丞,參知政事張思明為中書左丞,中書左丞完珠罷為嶺北行省右丞。

白雲宗統攝沈明仁以不法坐罪,詔籍江南冒為白雲僧者為民。

己巳,修鎮雷佛事於京城四門。

辛未,括民間係官山場、河泊、窯治、廬舍。

癸酉,括勘崇祥院地,其冒以官地獻者追其直,以民地獻者歸其主。

丙子,定京城環衛更悉法,淮五衛漢軍歲例。

丁醜,特們德爾以李孟初不附己,奪其秦國爵及前後製命,仆其先墓碑。

戊寅,中書平章政事烏巴都拉罷,為甘肅行省平章政事;阿爾哈雅罷,為湖廣行省平章政事。

特們德爾怨集賢學士楊多爾濟前為中丞時發其奸贓、專製等罪,而平章政事蕭拜珠在中書牽製其所為,於是矯皇太後旨,召多爾濟、蕭拜珠至徽政院,與徽政使實勒們、禦史大夫圖勒哈雜問之,責以前違太後旨之罪。多爾濟曰:“中丞之職,恨不即斬汝以謝天下!果違太後旨,汝豈有今日耶?”特們德爾請殺之,皇太子曰:“人命至重,刑殺非輕,不宜倉卒。二人罪狀未明,當白太後,使詳讞之,誅之未晚也。”特們德爾乃引同時為禦史者二人證成其獄。多爾濟顧二人唾之曰:“汝等嚐得備風憲,乃為是犬彘事耶?”坐者皆慚,俯首。即起入奏,未幾,稱旨執多爾濟,載詣國門之外,與蕭拜珠俱見殺。是日,風沙晦冥,都人恟懼,道路相視以目。後又欲奪多爾濟妻劉氏與人,劉剪發毀容自誓,乃免。蕭拜珠之死,有吳仲者,潛守其屍,三日不去,竟收葬之。

時特們德爾日思報複仇怨,誅戮不已,張思明謂曰:“山陵甫畢,新君未立,丞相恣行殺戮,人皆謂丞相陰有不臣之心,萬一諸王、駙馬疑而不至,奈何?”特們德爾乃止。

徽政院使實勒們,以皇太後命請更朝官,皇太子曰:“此豈除官時耶?且先帝舊臣,豈宜輕動!俟予即位,議於宗親、元老,賢者任之,邪者黜之,可也。”司農卿鄂勒哲布哈,言先帝以土田頒賜諸臣者,宜悉歸之官,太子問曰:“所賜為誰?”對曰:“左丞相哈克繖所得為多。”太子曰:“予嚐諭卿等,當以公心輔弼。卿於先朝嚐請海舶之稅,以哈克繖奏而止。今卿所言,乃複私憾耳,非公議也,豈輔弼之道耶!”遂出鄂勒哲布哈為湖南宣慰使。

三月,辛巳,以中書禮部領教坊司。

壬午,賑陳州、嘉定州饑。

爪哇入貢。

戊子,征諸王、駙馬流竄者,給侍從,遣就分邑。

庚寅,皇太子即皇帝位,詔赦天下,尊皇太後為太皇太後。

壬辰,太皇太後受百官朝賀於興聖宮。特們德爾進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太師。

初,太皇太後以周王和實拉少時有英氣,而帝稍柔懦,諸群小亦以立和實拉必不利於己,遂定策。帝既即位,太皇太後來賀,帝毅然見於色。太後退而悔曰:“我不擬養此兒耶!”

敕:“群臣超授散官,朝會毋越班。”

戊戌,汰上都留守司留守五員。

定吏員秩止從七品如前製。

辛醜,禁擅奏璽書。

壬寅,降前中書平章政事李孟為集賢侍講學士。特們德爾欲因其不就,陰中之,孟拜命欣然。帝謂特們德爾子巴爾濟蘇曰:“爾輩謂孟不肯為是官,今何如?”由是讒不得行。

禦史台請詔諭百司以肅台綱,帝曰:“卿等但守職盡言,善則朕當服行,否亦不汝罪也。”

甲辰,詔中外毋沮議特們德爾。

敕罷醫、卜、工匠任子,其藝精絕者擇用之。

丙午,有事於南郊;夏,四月,庚戌,有事於太廟,告即位也。

罷行中書省丞相。河南、湖廣、遼陽並降為平章政事,惟征東行省丞相高麗王不降。

乙卯,罷回回國子監。

戊午,祀社稷。

己未,紹慶路峒蠻為寇,命四川行省捕之。

祭遁甲神於香山。

命平章政事王毅等征理在京諸倉庫錢穀,虧耗者七十八萬石,及諸路歲貢幣帛稍紕謬者,俱責償所司。程督嚴刻,讟並作矣。

以太常禮儀院使拜珠為中書平章政事。

拜珠,安圖孫也,閎遠端亮,有祖風,襲宿衛長。延祐中,拜太常禮儀院使,每議大政,必問曰:“合典故否?”同官有異見者曰:“大朝止說典故耶?”拜珠微笑曰:“公試言之,國朝何事不合典故?”同官不能對。太常事簡,每退食,必延儒士,諮訪古今禮樂刑政,治亂得失,盡日不倦,嚐曰:“人之仕宦,隨所職司,事皆可習。至於學問有本,施於事業,此儒者之能事,宰相之資也。”帝在東宮,問宿衛之臣於左右,鹹稱拜珠賢,遣使召之,欲與語,拜珠謂使者曰:“嫌疑之際,君子所慎。我長天子宿衛,而與東宮私相往來,我固得罪,亦豈太子福耶!”竟不往。及即位,遂有是命。

壬戌,特們德爾請參決政務,禁諸臣毋隔越擅奏,從之。

乙醜,大行皇帝喪卒哭,作佛事七日。

丙寅,周王和實拉長子托歡特穆爾生。

戊辰,帝如上都。

初,太廟九室,合饗於一殿。及仁宗崩,無室可祔,乃權結彩殿於武宗室前,以奉神主。帝召禮官集議,太常禮儀院經曆曹元用言:“古者宗廟,有寢有室,宜以今室為寢,當更營大殿於前,為十五室。”帝嘉其議,授翰林待製。

戊寅,有獻七寶帶者,因近臣以進,帝曰:“朕登大位,不聞卿等進賢而為人進帶,是誘朕也。其還之。”

五月,己卯朔,禁僧馳驛,仍收元給璽書。

庚辰,殺上都留守賀勝。

勝與特們德爾居同巷,惡其奸惡,且帷薄不修,絕不通問,複與楊多爾濟發其贓罪。特們德爾恚甚,乃奏其便服迎詔為大不敬,棄市,籍其家。勝死之日,百姓爭持紙錢哭於屍旁甚哀。

己醜,中書左丞相阿克繖罷為嶺北行省平章政事。以拜珠為左丞相,鼐喇呼、達斯哈雅並為中書平章政事,濟爾哈朗為參知政事。

特們德爾恃其權寵,乘間肆毒,睚眥之私,無不報複。帝覺其所譖毀者皆先帝舊人,滋不悅其所為,乃以拜珠為左丞相,委以心腹,特們德爾漸見疏外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