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二十六(3 / 3)

是日,拜文會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兼權參知政事。自是執政免,即以言諸代之。

丙寅,太常諡故觀文殿大學士張商英曰文忠。

戊辰,權尚書吏部侍郎陳康伯假吏部尚書,充金報謝使,以金來賀生辰故也。上欲用右武大夫、嘉州防禦使錢愷為副,方持母喪,乃起複故官,假保信軍承宣使、知閤門事。

己巳,金主始遣驃騎大將軍、安國軍節度使烏延和、通議大夫、行大理少卿孟浩來賀天申節,遺上珠一囊,金帶一條,衣七對,色綾羅紗縠五百段,馬十匹。自是歲如之。

辛未,天申節,文武百官、金國人使上壽於紫宸殿。故事,北使上壽畢,同百官殿上賜酒三行,次赴筵於尚書省。至是特就驛燕之,仍以執政官押伴。

癸酉,大燕垂拱殿。

丁醜,北使辭行。自是留館中率不過十日。

己卯,右諫議大夫詹大方為禦史中丞兼侍講。

六月,辛巳朔,日有食之。

乙未,帝謂大臣曰:“浙東、福建被水災處,可令監司躬往,悉力賑濟,務使實惠及民,毋為文具。”

時江、浙、福建同日大水。建州水冒城而入,俄頃深數丈,公私廬舍盡壞,溺死數千人。嚴州水暴至,城不沒者數板,右奉議郎、通判州事洪光祖,集舟以援民,且區處山阜,給之薪粥,卒無溺者。衢、信、處、婺等州,民之死者甚眾。

丙申,右武大夫、華州觀察使、提舉佑神觀白鍔,特刺麵配萬安軍。

時閩、浙大水,鍔乃自北方從太後歸者,宣言燮理乖繆,洪晧名聞中外,顧不用!太師秦檜聞之,奏係鍔大理寺。鍔館客張伯麟嚐題太學壁曰:“夫差,爾忘越王之殺而父乎!”伯麟亦下獄。獄具,鍔坐因伯麟嚐問何故不用廉訪使,鍔答以任內臣作耳目,正是祖宗故事,恐主上不知,因出言指斥,乃有是命。伯麟亦杖脊,刺配吉陽軍。

禦史中丞詹大方即奏晧與鍔為刎頸交,更相稱譽,誑惑眾聽。時晧以徽猷閣直學士知饒州。丁酉,詔晧提舉江州太平觀。

秋,七月,庚戍朔,知濠州李觀民以赴任上殿,帝戒以毋招集流亡,恐金人啟釁也。旋以語宰執,俾申諭之。

壬子,秘書省正字吳芾、何逢原並罷。

殿中侍禦史汪勃言:“芾與潘良能結為死黨,變亂是非;逢原因藍公佐之回,揣見和議少變,乃公肆異論,求合流俗。二人者不罷黜,緩急之際,必為國家之害。”乃以芾通判處州,逢原通判池州。

丁巳,詔:“與國同姓者不得二名。”

命有司改作祭器,三年乃成。

庚申,複置梅州。

先是諸軍請衣賜,所差使臣多以弊朽易取良縑,而諸軍所得皆怯薄者。至是詔戶部委官封記,仍令總領所差官偕本軍使臣同領,以絕其弊。

秘書省舊有提舉官,見《麟台故事》。少監遊操,言肇建新省,望依故事,旋詔以禮部侍郎秦熺兼之。操,建陽人也。

辛酉,升蜀州為崇慶軍,以帝始封之地故也。

庚午,金建原廟於東京。

丙子,帝幸秘書省,太師、尚書左仆射、監修國史秦檜,率百官及實錄院官奉迎。帝遂幸秘閣,召群臣觀晉、唐書畫,三代古器。還,禦右文殿,賜群臣茗飲,從官坐於堂上,省官席於廡下。

八月,癸未,金主殺其子魏王道濟。

庚寅,直顯謨閣、兩浙轉運副使李椿年權尚書戶部侍郎。

癸巳,召尚書左司郎中林保、國子司業宋之才入對,以保權尚書吏部侍郎,之才權禮部侍郎。後二日,以保為賀金正旦使,知閤門事康益副之;之才為賀生辰使,閤門宣讚舍人趙瑰副之。

九月,己酉,金主如東京;壬子,畋於沙河。

乙卯,金遣使祭遼陵。

辛酉,詔分利州為東、西兩路,用端明殿學士、四川宣撫副使鄭剛中請也。

時川口屯兵十萬人,分隸三大將,檢校少師、鎮西軍節度使、右護軍都統製、階、成、西和、鳳州經略使吳璘屯興州,檢校少保、武當軍節度使、利州路經略安撫使兼知興元府、宣撫司都統製楊政屯興元府,檢校少保、奉國軍度度使、金、房、開、達州經略安撫使兼知金州、樞密院都統製郭浩屯金州,皆建帥府,而統製官知成州王彥、知階州姚仲、知西和州程俊、知鳳州楊從儀亦領沿邊安撫使。剛中請以興元府、利、閬、洋、巴、劍、天安軍七郡為東路,治興元府;興、階、成、西和、文、龍、鳳、七州為西路,治興州;即命政、璘為安撫使,浩為金、房、開、達州安撫使,諸裨將領安撫使命者皆罷,從之。

時和議方堅,而璘獨嚴備,日為敵至之虞,故西路兵為天下最。上覽剛中奏,謂檜曰:“川、陝地遠,為將尤難得人。如璘統兵有法,肯為朝延出死力,諸將所不及也。”

政故為璘兄玠裨將,及分道建帥,而執門下之禮益恭,世頗賢之。

金主詞:“熏風殿二十裏內及巡幸所過五裏內,並複一年。”

辛未,禦史中丞詹大方言:“責授清遠軍節度副使、潮州安置趙鼎,輔政累年,不顧國事,邪謀密計,深不可測;與範衝輩鹹懷異意,以邀無妄之福;用心如此,不忠孰甚?王文獻,一狂士也,鼎方在貶所,尚啖之以利,使之遊說。偶然敗露者,獨文獻耳;其詭計所施,人所不知者,又不知幾十百人。今文獻與守臣龔寬已有行遣,而鼎為誅首,置之不問,則鼎與其黨轉相惑亂,決無安靜之理,非宗廟社稷之福也。”壬申,秦檜進呈,帝曰:“司遷之遠地,使其門生故吏知不複用,庶無窺伺之謀。”於是移吉陽軍安置。

癸酉,金行台左丞相張孝純卒。

冬,十月,庚辰,詔昌化、萬安、吉陽依舊為軍,置守臣,還屬縣。

壬辰,金立借貸饑民酬賞格。

庚子,詔:“州縣文臣初至官,詣學祗謁先聖,乃許視事。”用左奉議郎羅長源請也。長源言:“士大夫皆學夫子之道以從政,而不知所自。望令先詣學宮,以彰風化之本。”後遂著為令。

長源又言:“朝廷通好息民,興崇學校,多士潛心經史,而終歲未有升進之望。乞以諸州進士解額,留七分以備科舉,餘三分歸於學校,稍取大觀三舍之法參酌增損之,務從簡便。”事下禮部。遂以長源知鄂州。

甲辰,金以河朔諸郡地震,詔複百姓一年,其壓斃者,官為斂藏。陝西蒲、解、汝、蔡諸郡縣,饑民質為奴婢者,官給絹贖為民,放還其鄉。

十一月,戊申朔,禦史中丞兼侍讀詹大方試工部尚書。

己酉,金主獵於海島,三日之間,親射五虎,獲之。左丞完顏勖獻《東狩射虎賦》,金主悅,厚賜之。勖能以契丹字為詩文,凡遊宴有可言者,輒作詩以見意。

癸醜,給事中兼侍講兼直學士院楊願試禦史中丞。

甲子,帝即宮中閱試殿前馬步諸軍,將士藝精者錫齎有差。自是歲以冬月行之,號內教場。

乙醜,觀文殿大學士、提舉臨安府洞霄宮硃勝非薨。勝非與秦檜有隙,奉祠八年,寓居湖州僧舍。及薨,贈三官為特進。後諡忠靖。

壬申,秦檜請以軍器監趙子厚兼權吏部侍郎。檜言今日宗室不可不崇獎,令聚於朝,帝曰:“宗室中之賢者,如嚐中科第及不生是非之人,可收置行在,如寺、監、秘書省,皆可以處之。祖宗以來,不用宗室作宰相,其慮思[甚]遠,可用至侍從而止。”

檜又奏請依舊置宗學教育宗子,帝可之。

十二月,乙卯,詔臨安府及諸郡複置漏澤園。

乙酉,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李文會罷。

禦史中丞楊願,殿中侍禦史汪勃,右正言何若,共劾“文會憸邪害政,自登言路,每論一人,必遣家仆密送於門外曰:‘此出上意。’及為禦史,又與王文獻締交,俾遊說於外,私養台吏,伺台中章疏,梟心虺誌,無所不為。陛下講修鄰好之時,儻使奸險小人尚在政地,獸窮則搏,必致為國生事。”疏六上。詔文會落職,依前左朝奉郎、提舉江州太平觀。願等又攻之,詔文會筠州居住。

自秦檜再居相位,每薦執政,必選世無名譽、柔佞易製者,不使預事,備員書姓名而已。百官不敢謁執政,州縣亦不敢通書問,如孫近、劉炤、萬俟禼、範同、程克俊及文會等,不一年或半年,必以罪罷。尚疑複用,多使居千裏外州軍,且使人伺察之。

甲午,金主至自東京。

庚子,禦史中丞兼侍講楊願充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辛醜,複詔願參知政事。

壬寅,詔:“自今北使在庭,嚐借官奉使者,並權立借官班。”自是遂為故事。

癸卯,金賀正旦使金吾衛上將軍、殿前右副都點檢布薩溫、安遠大將軍、充東上閤門使高慶先,見於紫宸殿。

以右正言何若試諫議大夫。

丙午,秘閣修撰、兩浙轉運副使王鈇權尚書戶部侍郎;權尚書戶部侍郎李椿年,以憂去官。

金以龍虎衛上將軍亮為中京留守。

亮為人僄急,殘忍任數。初,金主以太祖嫡孫嗣位,亮意以其父宗幹乃太祖長子,而己亦太祖孫,遂懷覬覦。在中京,專務立威以壓伏小民,與明安蕭裕深相結。

是歲,右宣教郎、直秘閣、主管佑神觀硃弁卒於行在。秦檜惡洪晧,故弁亦不得遷,逾年卒。

融州觀察使、行營右護軍選鋒統製、知洋州、節製巴、蓬、洋州屯駐軍馬王俊卒。

俊行軍紀律嚴明,退者必誅,軍中號為“王開山”,言其所向無前也。然性強,好犯上,吳玠亦畏其反複而喜其勇,常厚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