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地放歌9(1 / 1)

後記

讀小學時,我的好幾位語文老師總愛在我的作文後留下這樣的批語:此文倘若屬自己所寫,乃是難得的好作文。當時,正懵裏懵懂的我哪懂得老師批語的意思呢。後來,還是媽媽的點撥,我才略懂老師批語的蘊意。

這也難怪啊,誰要我生長在一個書香門第之家呢。我的外公、母親都是當教師出身的人,我的舅舅、堂叔、姑姑、姑父等等也都是當教師的。隨便哪位親屬指點幾筆,我的作文在班上必定是壓卷之作。然而,這對於我來說,可真是天大的冤枉啊,在作文的寫作中,我根本沒有得到一個親屬的指點。不過,憑心而論,從小喜歡看書讀報的我卻從他們的報刊書籍中,確實吸取了不少的營養。

20世紀70年代初,剛高中畢業的小叔是我們那兒頗有名氣的《湖南日報》通訊員。因此,《湖南日報》的記者,便三天兩頭來我們家。時常邀小叔到外寫寫稿拍拍照,時常亦給我們家老少拍些照片。當然,記者每次來我們家時,總要給小叔帶來幾多的報刊資料及文稿紙。在那報刊資料匱乏文稿紙緊俏的年代,我卻近水樓台,沾了不少的光。記者帶來的報刊資料及文稿紙,大都是我與小叔一起共享。那時,盡管我對那些報刊資料隻是似懂非懂,但我卻從報刊資料中學到了不少有益的東西。

1976年秋,當我跨入初中之後,我的班主任——舒代厚老師,常常把我的作文在班上作為範文朗讀。在讀高中時,教我語文的田宇鬆老師也常把我的作文在班上作為範文來講評。還有張金娥老師、何玉淩老師……是這些老師們為我這徒兒描繪了人生的坐標,也正是這些老師們用智慧之火點燃了我的寫作激情。幾十年來,使我在時陰時晴時風時雨撲朔迷離若隱若現坎坷蜿蜒的人生旅途中,一邊細咀慢嚼著生命旅程中的苦、辣、酸、甜,一邊用生命的標點、用心聲的語言孜孜不倦地踐行著自己人生的理念。

已步入不惑之年的我,在風塵仆仆的生命旅程中,驀然回首,不勝顏汗。有的同窗早已碩果累累,有的朋友已豐收在望……我呢,幾乎還恍恍惚惚在人生的起點蹣跚學步。辛卯年春,應文朋詩友的相邀,發燒網友的慫恿,我亦不怕獻醜匆匆將自己數十載見諸於報端的部分拙作排列組合編輯出版。對此,我總是誠惶誠恐,因自身才疏學淺,對生活浮光掠影,唯恐拙作詞不達意。而更為我所惶恐的是甚怕自己的拙作淺嚐輒止,有負眾多朋友們所望。倘使在閱讀拙作中發現紕漏,但願朋友們不吝雅正。

在編輯自己的拙作《楚地放歌》過程中,承蒙張盛斌的鼎力相助,承蒙焦玫、黃軍、張鏵、舒建橋及麻陽作協、麻陽攝協眾多朋友的關心與支持。特別是黃明亮、田芳、張靜等好友對書中的篇目進行了字斟句酌的精心校對與甄別。在此,謹對各位朋友深表謝意。

張元和

2011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