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
村東邊小河橋上。“你媽答應沒有啊?”吳大誌問道。“哎!答應是答應了,不過我感覺我媽沒把這事當真,覺得我們成不了。”張金科一臉衰樣。經過昨晚的冷卻,也沒昨天那種激情了。
“隻要答應就好,有人出錢,剩下出力的活那還不好辦嗎。”吳大誌鼓舞說到。
“那下麵我們該怎麼做?”“是啊?大誌我們都聽你的。”
在場除了吳大誌和張金科,還有同村的孫小虎、李強,是被叫來幫忙的。聽說這件事成了的話有錢可賺,二人啥話沒說屁顛屁顛跟著來了。
“首先,我們要讓村裏家家戶戶知道有這個便宜可占,先利用貪欲攻人心,確定有多少家願意不出書本錢隻交學費的。在統計一下後就知道需要多少課本了。”大家紛紛點頭,覺得說得有道理。
“大誌,我們怎麼能讓村裏人知道了?”幾人都是十五六歲的初中生,正直思維開拓期,吳大誌一說完大家就明白了意思。李強問道。
“要不我們寫些廣告貼在村裏到處,可以節約我們時間?”孫小虎說。
“不行,這個賺錢的法子是剛想出來,還沒有得到別人的認可和信任。就算貼了廣告也不會啟到一呼百應效果,況且,絕大部分村裏人又都不識字,他們根本看不了廣告。”吳大誌一口回絕了這個辦法。
見幾人有些懵,吳大誌頓了頓又說:“我看這樣吧,如果這個賺錢辦法真能成功,以後我們就有一條賺錢路線了。所以,我們要讓這條路變得穩定,固定下來,把基礎先打好,以備以後繼續使用。”
“你就直說,我們該怎麼去做?”張金科問。原先他有些搖擺不定心思,聽吳大誌講得頭頭是道很有道理樣子,也打消了之前不安心緒。
吳大誌笑了笑,說:“我已經想過了,最直接了當辦法就是聯合和我們一般大同村小孩,讓他們和家裏人提,節省了我們時間不說,還更有說服力。再者說,就算想要拒絕這樣天上掉餡餅好事,也會掂量掂量其中可省下多少錢?”
“這個辦法好,反正村裏小孩我們都認識,聯係起來也方便。就這樣辦吧。”“好啊,我也讚同。”“沒想到大誌還真有辦法。以後不叫他‘胸無大誌’了,改叫‘大智若愚’嗬嗬。”孫小虎和李強一前一後同意,最後一句是張金科說的。搞得大家哈哈大笑~~。
一天下來,幾人分頭行事,總算跑遍了全村。兩百多戶的村子已經被通知的七七八八。另一方麵,張金科也在吳大誌提議下,回家整理書本,每個年級書本分好類後,統計每年級有多少套書本。
第二天一早,張金科便來找吳大誌,把昨天統計結果告知他。吳大誌不希望家裏人知道他做這事,尤其是父親,多麼希望他能考上好大學!為了不讓家人知道他倒騰買賣,和張金科還是去了東邊小河橋談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