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發現商機(1 / 2)

一九九七年,蘇北農村。

吳大誌今年十六歲,除了父母以外還有一位姐姐。父親是當地中學教書先生,母親是務農的。家庭的經濟收入不高,生活條件在村子裏算是倒數了。

正是因為這樣,姐姐吳麗麗在兩年前初中畢業以後就輟學下來,幫忙家務一段時間後。同村不少姑娘因為家境也都不怎麼樣,便去縣城打工,吳麗麗經過父母同意之後也跟著姐妹們一同去了。

中考已經考完,迎來了中學生們的暑假。吳大誌閑置在家裏已經有幾天了,每天除了和村裏一般大的小夥玩耍,餘下時間不忘複習一下初中課文。

今天是個特別的日子,昨兒晚上吳麗麗打電話回來說她請假兩天回家看看。吳大誌聽了這個消息格外高興,一天也沒出去玩,在家呆著。

正值中午,天氣悶熱的讓人透不過氣,一場風雨欲來的前兆壓鬱在天空,無言的預示著這場雨一定小不了。

“我回來了。”吳麗麗格子短袖配著牛仔馬褲,還燙了個卷頭發,破有些不著調地搭配出現的門口,笑嗬嗬模樣。

“丫頭回來了。怎麼穿的跟外國洋妞似得!”吳母可是很傳統守舊的,見女兒這身派頭又想責怪又是欣慰的!也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女兒兩個月才回來一次,你這老婆子說這些做什麼啊?都中午了女兒一定還沒吃飯,先讓她進屋吃了飯在聽你在慢慢嘮叨!”吳父是個有文化水平的人,從事教書十多年,見識自然比大字不識一個的吳母要廣泛。就算教育兒女也不會直觀形式去批判。

“你看,我這不是高興忘了嗎?丫頭快進屋說話。”吳母和藹說道。連忙收拾碗筷。

吃飯時沒少問縣城那家廠子怎麼樣?工作做的順心的一類話。吳大誌在一邊聽得十分入神,尤其吳麗麗講到她們廠子規模,多少人在一起幹活,一天能做出多少產品。

這時,外麵雷電交加,黃豆般大的雨點嘩啦啦滴下,瓦房上的瓦片乒乒乓乓做響。

“往後看來雨水是少不了了,等雨停了我得上屋頂一下,會漏雨地方在補一補弄弄,不然水濕進來滿屋子黴味。”吳父放下筷子點了根煙擔憂的說道。

“那也要雨停了在做呀!先吃飯。”吳母說道。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吳父這一番話聽在吳大勇耳朵裏好像開啟了什麼?預示著什麼?

“雨多就會有濕,時間一久東西就會有黴氣,接著上黴。......”吳大誌愣著神,進入了深思!這是他從小便最喜歡做的事,盡管想的都是些不切實際,虛無縹緲東西,但就是喜歡去想,聽著別人對話或看到新意的事物總是會走神。

小時候還因為他有這個‘毛病’,加上已經五歲時候連話都說不清楚,父母認為他腦子的思維能力比同齡孩子要遲鈍很多,擔心長大後會是個二傻子,不過在後來幾年裏,吳大誌這些缺陷逐漸緩好很多,父母所擔心事情也漸漸放心下來。

“姐,你們廠那麼大,幾十人在幹活,一天又出那麼貨量,那不是要一天出一次貨了?”吳大誌似乎抓到了什麼?有興趣問道。

“哎呀!都說鄉下人見識少,一點不假!像有我們廠這麼大規模,做的產品自然要先找好客戶了。”

“客戶就是買家,知道嗎?”見吳大誌傻不拉幾樣子,吳麗麗不免多做了解釋,免得自己講完了弟弟還不知道自己說的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