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主持人公布的答案卻是:“我們一起去郊外暢遊吧!”
多麼俏皮的答案!
郊外——暢遊。如此綠色,如此生機勃勃的意象,你還有心去決鬥嗎?
我敬佩那位為王叔出主意的醫生、敬佩王叔、也敬佩古代歐洲人,他們,把憤怒化成了一場愜意的旅行!
第八輯 雕琢勝於質地
趕車人的應有原則
如果把生命看作是一項“手工活”,那麼我想,每個人都應該是一手持著紅線,一手拿起珠子,然後把生命串珠成鏈的人。零散的珠子總是讓人看起來雜亂無章、不夠規模,唯有做成一件成品,才能彰顯它的價值。“串”是一種過程,串完後的“打結”是一種結果,生命就在這樣的串接之中,走完它的閃光輪回。
那麼,怎樣保證自己串成的珠鏈一定是一件光彩奪目的藝術品,而不是無人問津、遭人遺棄的糟粕呢?這就要看我們製作珠鏈所用的選材了!
一個稱職的匠人都知道,如果要讓自己的產品成為一件人人愛不釋手的裝飾品和收藏品,就需要選擇晶瑩剔透的珍珠,並挑選最富彈性和韌勁的線來串連,隻有這樣,珠鏈才能越來越暢銷,命途才能越來越通達。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這樣一句話:“做事的目的是做人,做人的過程是做事。”如果把一顆顆珠子和一根根線看做是做事的話,那麼,串珠成鏈的過程就應該是做人了!
珠子和線的選材決定了我們做事的質量,成品的珠鏈決定了人生的價值。那麼,既然這樣,為什麼不做個“做事成珍珠,做人成寶鏈”的人呢?
宋真宗時期,宰相正在書房閱讀公文,一個仆人敲門走了進來,他是一個趕車人,為宰相府趕了5年車,今天他是來向王旦宰相辭行的。沒有想到的是,王旦看著他,一時語塞,不知道他是幹啥的,甚至不知道他是誰。趕車人陡然覺得好尷尬,轉身就走,這時候,王旦方從他的背影認出是自己的趕車人,連忙叫住了他。後來,王旦問他:“幾乎所有的家丁都有過央求我為其辦事的經曆,為什麼唯獨你沒有?”趕車人說了這樣一句話:“既然我是一個趕車人,我留給您乃至整個宰相府的就隻該是一個背影。這是一個趕車人應有的原則!”
相信所有讀過此則史事的人,都會對這位趕車人肅然起敬。這是一個趕車人擲地有聲的回答,也是值得每個人深深思索的命題:你留給了你所從事的崗位什麼?你盡職了嗎?你越位了嗎?你堅守了嗎?
其實,在生命的旅程中,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的“馬車夫”。因此,趕車人的“應有原則”適用於我們每一個人,趕車人用5年的趕車生涯,把自己連同自己的崗位打磨成了一串光彩熠熠的珍珠鏈,在這5年中,他的珠鏈上沒有出現一顆光澤黯淡的珠子,甚至珠鏈上沒有出現一塊瑕疵,這是何等值得驕傲的事情!
趕車人用一個 “背影”,為自己的職業生涯鍍上了一層金輝,他這樣一個俏皮的背影也如一座豐碑一樣,屹立在自己生命的跑道上,供萬千個從旁邊馳騁而過的匆匆旅人瞻仰千年!
職場豆瓣
有這樣一個詞,我不知道你聽說過沒有,叫“職場豆瓣”。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如果把每個人的職業生涯比作是一粒黃豆的話,那麼,包裹黃豆“芯”的總會有兩片豆瓣,這兩片“豆瓣”在一個人的職業生涯裏,是起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的兩種因素。譬如敬業、刻苦,再譬如上司、同事,等等。
那麼,你的職場豆瓣是什麼呢?有沒有一個通用的答案呢?我覺得應該是有的。
梁漱溟說,人一輩子首先要解決人和物的關係,再解決人和人的關係,最後解決人和自己內心的關係。其實,這“三種關係”也貫穿於一個人的職業生涯中。職場首先要處理的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這其中勢必牽涉到做人與處世,既然涉及到這樣一個範疇,那麼,“職場豆瓣”的通用答案也就一目了然了:讚賞、包容。
有人說,一個人的一生需要這樣三顆“心”:用敬畏的心去尊重學習;用寬容的心去包容諒解;用感恩的心去知足回饋。我覺得僅僅有這樣三顆“心”還是不全麵的,除了這些,我們還要學會“用真摯的心去讚美激勵”。
讚賞是吹進人心坎裏的和風,不經意間就鼓滿了他人前行的風帆;包容是潤入別人心田裏的細雨,無聲之中拉近了心與心之間的距離。
如果你是一個智慧的人,那麼,你必定是一個善用讚賞說話的人,讚賞是給你的同事“補鈣”的過程,用你話語的“鈣”茁壯了別人自信的骨骼;如果你是一個富有涵養的人,那麼,你必定是一個善於包容的人,包容是給你同事抹“消炎藥”的過程,用你的真誠消解矛盾,冰釋前嫌。
讚賞如矛,能戳破人與人之間交往的屏障和壁壘,在人與人之間架起橋梁;包容如盾,能抵禦一切有關友誼的誤解和詆毀,在人與人之間築成愛的防火牆。
一個充滿讚賞的單位是一個激情澎湃的單位,人與人之間的讚美能擰成一股強勁的力量,這力量無堅不摧!一個充滿包容的單位是一個和諧美滿的單位,人與人之間的包容能化作一陣颶風般的快樂,這快樂排山倒海!
關於讚賞,孟子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關於包容,孔子說,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激情工作多讚賞,快樂工作多包容。讚賞與包容,是一個單位發展和前進的雙槳,依靠它們,事業的航母乘風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