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是風的一麵旗幟1(1 / 3)

1

第一輯 借一扇窗口發現愛

因為愛,所以逐花而居

他們被稱作“中國的吉卜賽人”。

在我的印象中,他們大都在四十歲左右。因為,涉世未深的青年人是耐不住這份寂寞的,也受不了這份苦。每年三四月份,他們帶著自己的蜜蜂出發了,選擇一片鮮花盛開的地方,,然後搭下帳篷,一住就是兩三個月,直到附近的鮮花開盡,他們才朝著下一處花叢出發。他們就是養蜂人。

我曾有幸認識了他們當中的一員。她算是比較年輕的一位。

那是一個楊柳拂堤的季節,我沿著一條小河到一個農場采訪。那裏是一片金黃色的油菜花叢,足足綿延30餘裏,蔚為壯觀。她,一個年近30的女子,頭戴一頂掛紗的鬥笠,一襲紅裙,忙碌在花間,與這樣的花叢相映成趣。

我完全為眼前的一切陶醉了,連忙取出照相機打算記錄這美麗的瞬間,哪知道,就在我剛聚焦的當口兒,一隻蜜蜂落在了我的手上,發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蜇了我一下,然後飛走了。

我喊叫聲驚動了她,隻見她連忙跑進帳篷,拿了一個小瓶子出來,邊說邊對不起,邊從瓶子裏倒出蘇打水給我抹上,然後,在歇腳的當口兒,我們聊了起來。

原來,她18歲就結了婚,丈夫是一個養蜂人,她就跟隨著丈夫到處走動。雖說有些辛苦,但是兩個人的生活過得還算甜蜜。3年後,他們的蜜蜂由當初的3箱發展到8箱,還有了一個可愛的兒子。但是,就在這時,一場意外奪走了丈夫年輕的生命,從此就隻留下她帶著兒子和蜜蜂到處走動。當時,許多人都勸她安定下來,再找個男人嫁了,但是,她死活不肯。她說,那8箱子蜜蜂是丈夫留下來的,她要像照顧自己的兒子一樣地照顧它們;她說,那蜂箱裏有她丈夫的靈魂,她不能撒手不管,否則,丈夫會不安的。

於是,她就把丈夫的“事業”接管了下來,且一管就是七八年。在這些年裏,她一邊照顧蜜蜂,一邊教兒子識字算算術。她從不擔心兒子的學習,因為,她相信自己的教育能力,她唯一擔心的就是蜂群。

有一次,她剛到一個花叢旁紮下帳篷放好蜂箱,幾個調皮的孩子就在附近的茅草叢中點著了火。她連忙扯了條毯子向著火的茅草叢奔去,先是用力拍打,後來實在不起作用,她就索性把毯子裹在身上,向火苗滾去。火最終被撲滅了,她也多處受傷。

她說,每當看到蜜蜂在自己的眼前嗡嗡的飛,就想起了她的丈夫,因為,蜜蜂的翅膀上會棲著他的靈魂。所以,誰也不能傷害蜜蜂,否則就等於傷害了她的丈夫。說這話的時候,她含著笑的眼睛濕潤了,透過晶瑩的淚光,我看到柔弱的她眼睛裏有著堅強的光芒。這是丈夫帶給她的,傷感而又積極。

她還告訴我,曾經有人給她出主意,讓她開一家小工廠,雇幾個小工幫她的忙。但是,她也拒絕了。我驚訝地看著她,她知道我在詢問,卻並沒有作答,沉默良久,才說了這樣一句話:不要小瞧了這些小東西,它們可會撒嬌了,不是十分細心的人是不養的……

那天的陽光格外明媚,一如她的笑容。我買了2瓶蜂蜜回去,不為食用,隻為紀念她,紀念這份美好。也正是這個逐花而居的養蜂女子,讓我相信了,在這個世界上,已然離去的人照樣可以存在於活著的人的生活中。因了這樣一段癡,這樣一片情,時空再邈遠,依然足以放牧愛的靈魂!

給貧窮打上馬賽克

我到一家縣電視台工作近一年了,但是,台裏的業績一直不好。於是,台領導就決定邀約一些企業家舉辦一場慈善救助活動,一是為了能提高電視台的影響力,二是為了能拉到更多的廣告收入,幫助電視台擺脫經濟危機。很快,一場旨在幫助貧困家庭子女解決生活和學習困難的“陽光行動”方案出爐。接著,通過廣告部發布消息後,許多頗

具善心的企業家果然紛紛響應。

於是,在一個風和日麗的周末,我便隨從台領導還有這些企業家一同前往幫扶對象的家中。汽車沿著蜿蜒的山路爬行,不多會兒,就抵達了目的地。這次,我們走訪的是一個貧困家庭,被資助的對象是一個小女孩,十一二歲光景,瘦削的臉龐嵌著一雙充滿期待的大眼睛,因為幼年喪母,父親又體弱多病,本該讀中學的她,至今卻還沒有念完小學。年幼的她因過早地嚐到生活的苦澀,臉上密布著同齡人不應有的滄桑和成熟。

資助活動很快開始。企業家們先是從車廂裏卸下事先準備好的方便麵和食用油,然後又爭先恐後地紛紛慷慨解囊。活動現場,氣氛十分感人,我和攝像師也一會兒拍感動得淚流滿麵的女孩,一會兒拍滔滔不絕地對自己的善舉發表演說的企業家們,忙得不亦樂乎。采訪活動也進行得十分順利,於是,不到一個小時,我們就完成任務,打道回府了。

踏上歸程,企業家們個個神采飛揚,談笑風生。他們先是急切地向我們詢問這期節目什麼時間能夠播出;後來則要求盡量讓自己的鏡頭多上一些;再後來,這些企業家索性要求“為了保證活動的真實性,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不能在那個被資助的女孩麵部打上馬賽克,否則,他們將取消在電視台做廣告的打算”!

晚上,白天的節目及時播出,參加“陽光行動”的每個企業家都有鏡頭,就差沒在他們每個人的“演講”後麵插播一段廣告了;但是,女孩的臉卻模糊地出現在了屏幕前,無疑,那是打了馬賽克。

結果可想而知,那些企業家們勃然大怒,紛紛撤走了在我們電視台做廣告的資金。由於雪上加霜,電視台果真陷入了極大的困境。很多人都說台領導死腦筋,但是,包括我在內,台裏的每一個人卻從沒有對我們領導的做法質疑過!

後來,有其他媒體采訪領導時,他的回答更是給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我無法容忍女孩那雙無辜的眼睛出現在千家萬戶的屏幕上,一個年幼無知的心靈從小就被扣上一頂貧窮的帽子,當著眾人的麵展示自己的貧窮,向施舍者表達自己的謝意,這與沿街示眾有什麼區別?任何幫助都不應該以傷害別人的自尊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