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盛天朝。
開國一百五十年,已曆經六位皇帝。自高祖立國以來,就以仁治國,主張以仁德治人、治家、治國、平天下。時至高宗,天盛王朝迎來了史上最為著名的‘康德之治’。
皇位傳至光帝天允,這樣的仁德治國宗旨徹底被打破了,打破了遠交近攻的國策。光帝天允是個主戰派,一心想征服周邊三國,以取得四國歸一,天下歸一的春秋霸業。
光帝一生都在統籌征服邊境的小國,這也造就了遊家這樣的亂世英雄的不朽功業。
光帝二十一年,在征戰雁國的的過程中,為刺客所傷,生命垂危,治愈之後,身子就一直不好,掙紮在生死的邊緣,可一向不服輸的光帝怎可能如此輕易的放棄自己的抱負與理想。
哪個皇子會是最好的繼承人呢?
是允許兄弟越牆的悲劇再次在自己的兒子當中發生,還是放任現在的儲君天詢接任帝位呢?
光帝的心裏比誰都清楚誰才是最合適的繼任者,太子天詢善謀不善斷;二皇子天問有識人之才,卻無統率天下之能;三皇子是個人才,卻是性情殘暴。性情高於才智,這個道理他懂;四皇子天轍,性善,卻從來不會優柔寡斷,是最為理想的人選,可是他還需要一點證明...那就是他是否有能力完成他的心願,或者說他是否有野心去滅了三國,完成統一大業。
在這場政治陰謀中,他,光帝天允才是支配者,不管是當朝權貴遊家,還是外姓王族付家,都隻是他棋盤上的一顆棋子而已,他想讓他們進,他們就不能退,他想讓他們死,他們就活過第二天。
格局決定結局。
從一開始,他就已經決定了格局,所以結局會是怎麼,他可以輕易的預測到。
那就是他的四皇子天轍會成為天盛的第七位王。
可是,光帝萬萬沒想到的是,天盛第六位皇帝最終會敗在一個小小女子的手裏。
經曆爾虞我詐,接受刀光劍影,沉浸恩怨情仇,怎奈何,在最後的最後...他會敗在一個女子的手裏呢!
她,遊家女兒遊伶,他的兒媳竟然逼宮滅主。
萬事萬物都在改變,樹木花草都會因為時間的推移而改變自己的麵貌,何況人乎,沒有一成不變的棋局,關鍵時刻,她這個‘車’會是他這棋局中最後的敗筆。
她推倒他放在寢宮的的棋盤,如是說道。
光帝二十三年九月,三皇子妃發動宮變,弑君滅主。
光帝二十三年十二月,三皇子天軾登基稱帝,始稱德宗,遊氏遊伶成了開國第一位後,與天子共享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