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法海軍完成了全部黃金
的安全轉渡,而枉費心機的德軍卻
徒勞一場,一無所獲。
1945年5月,德軍戰敗,法
國從侵略者的桎梏下解放出來。不
久,曾在大戰中輾轉於美洲、非洲
的2000噸黃金,幾乎完好無缺地再
渡重洋,回到了法國金庫。這確實
是曆史上又一件罕聞的奇跡。
航空母艦上的
士兵生活
艦員在航母上,盡管生活在麵
積和空間非常龐大的艦體裏,但長
時間(一般是半年)在擁擠的人群、
刺耳的噪聲、繁忙的值勤與單調的
工作這樣的環境裏,使人煩悶、猶
疑。在動力艙,有8台雙鼓式D型
鍋爐,當要加速時這裏就一片忙碌,
一個士兵在室溫高達50℃的艙內一
次要值4小時的班,每晝夜8小時,
有時可能還要多。住艙內每人隻有
2米長、0.66米寬、0.61米高的一
個鋪位,士兵們拉上布簾,暫時在
這個小天地裏消除一下值更的疲勞,
但一聽到戰鬥警報又必須迅速跑到
自己的崗位上,誰也沒有例外。艦
上為幫助水兵消除疲勞,也采取了
許多措施,但效果有限。盡管起床
後可以洗個淋浴,但人滿為患。艦
上有6個廚房,晝夜提供食物,但
就餐時可能要排30分鍾的隊。隻有
軍官可以例外,他們在兩個軍官食
堂就餐,有侍者為他們端菜送水。
繁忙的士兵工作是三班輪值,有時
一周見不到陽光,甚至連日子也記
不得了,隻有吃到比薩餅時才想起
今天是星期五了。當然艦上有圖書
室、電影、電視室可以去消遣,但
疲勞的身子總想到床上去消除疲勞,
所以多數人是有消遣的地方而沒有
消遣的精力。
美國水兵的一日三餐
美國海軍官兵的早餐供應有:
黃油米飯、煎雞蛋、牛排、烤火腿
片、碎牛肉麵包、熱點心、蛋奶烘餅、
肉丁烤菜、咖啡、茶和牛奶等飲料;
午餐有:包肉餡魚、土豆泥、牡蠣、
海上的艱苦生活
黃油胡蘿卜、蘆筍、肉汁、西紅柿
湯等;晚餐有:日式牛肉火鍋、烤
小牛肉、雪片土豆、黃油甘藍、豆
湯等。三餐中都有小糕點供應,中
晚餐有蒸米飯、什錦麵包、各式沙
拉等。三餐的花樣雖多,但要排隊
領取,費時較長。為此每餐都有快
餐供應,但隻有雞肉湯麵、炸蛋卷等。
美國海軍有規定,體重不能超
標,更不允許有“將軍肚”,為此,
在膳食上也做了考慮,即平衡膳食,
注意營養搭配。美國對給養勤務係
統供應的1.6萬種食品進行營養分
析,專門製訂了一套營養標準指南,
供配餐搭配作參考,並在外包裝上
用各種顏色標示,粉色的表明脂肪
量較少,綠色的表明鹽量低,黃色
的含糖量較低等。並大力提倡多吃
魚、雞和植物油及蔬菜等富含纖維
的食品。
北洋海軍的建立
北洋海軍是中國清末海軍部署
在黃海區域的艦隊,是清政府重點
建設的一支海軍兵力。裝備有:從
英國和德國訂購的“定遠”號、“鎮
遠”號裝甲艦,“經遠”號、“來遠”
號、“濟遠”號、“超勇”號、“揚威”
號等巡洋艦,有6艘“鎮”字號炮
艦和魚雷艇;有中國馬尾船廠建造
的“平遠”號巡洋艦,“威遠”號、
“康濟”號、“敏捷”號等練習艦。
北洋海軍於1875年開始籌建,
至1888年正式成立,海軍衙門設在
北洋海軍主要基地威海港劉公島,
丁汝昌為北洋海軍提督,林泰曾為
北洋海軍左翼總兵,劉步蟾為北洋
海軍右翼總兵。到中日甲午戰爭前
夕,北洋海軍已擁有裝甲艦2艘、
巡洋艦8艘、練習艦3艘、炮艦7
艘、魚雷艇11艘、布雷船1艘,共
計32艘,總排水量約###38萬噸,作
戰實力居清末海軍各水師之首。
甲午戰爭之後,清政府又向英、
德訂購了5艘巡洋艦,以葉祖圭為
統領,重建北洋海軍,但一直無大
發展。於1909年將北洋海軍編歸巡
洋、長江兩艦隊,北洋海軍建製到
此終止。
美國大兵的快樂生活
中國人民海軍
首次遠洋護航曆程
1963年,第一屆新興力量運動
會在印度尼西亞舉行,我國政府決
定組團參加,乘“光華”輪前往,
並命令海軍派軍艦護航。為什麼要
護航呢?因為這一時期台灣當局叫
囂要竄犯大陸,當他們聽說我國體
育代表團將去雅加達的消息後,就
派護衛艦、登陸艦各一艘,進駐南
沙的太平島,在海上設了關卡。再說,
“光華”輪還乘有朝鮮、越南和阿
爾巴尼亞的體育代表團,所以不能
有任何閃失。
10月22日15時,“光華”輪
起航,由“南寧”號護衛艦和“錦州”
號、“揚州”號獵潛艇組成的護航
編隊緊隨其後。第二天黎明駛出珠
江口不久,就發現美國偵察機飛來,
低空盤旋、偵察拍照之後飛走了,
以後再沒有敵人的影子,大概這架
偵察機認為“光華”輪是例行的航
班,軍艦是在例行訓練吧。到第三
天他們才反應過來,立即派出艦艇
追趕。我編隊的後方出現了美軍和
台灣的軍艦,護航隊立即做好了戰
鬥準備。可能敵人看無便宜可賺,
尾隨了一段時間就離去了。據分析,
由於我們保密工作好,行動又隱蔽,
出航後一直不使用無線電器材,敵
無法偵知我行動,所以3天後才發
現我編隊,當“光華”輪駛過北緯
10°、過北交礁後,編隊完成了護航
任務,轉向返航。
這是人民海軍組織的首次遠洋
護航,通過完成這次任務,不僅檢
驗了艦艇部隊的遠航能力和實踐了
護航行動,也取得了對敵鬥爭經驗。
“躍進”號沉沒之謎
的破解
1963年5月1日,日本全亞細
亞廣播電台發布了一條消息:“中
國國產的第一艘萬噸級遠洋貨輪‘躍
進’號在開往日本途中,因腹部中
了3發魚雷而沉沒……”這一消息
立即引起世界各國政府的關注。我
政府從多方麵分析,認為最大可能
是觸礁沉沒,而不是被擊沉。為弄
清“躍進”號沉沒的真相,有關方
麵決定進行調查。5月19日8時,
由護衛艦、掃雷艦、獵潛艇和打撈
作業船組成的編隊,在東海艦隊司
令員陶勇中將的率領下,從吳淞港
起航,21日到達“躍進”號失事海域,
首先找到了在水下9米深的蘇岩礁,
然後用聲呐在其周圍探測。10時11
分,獵潛艇“金州”號發現回波,
是金屬性質。編隊指揮員立即令“成
都”號護衛艦去進一步鑒別。“成都”
艦在水下回波附近海麵發現油跡和
氣泡,經分析肯定是沉船,但不能
確定是“躍進”號。他們又用拖掃
的辦法探查,發現在錨鉤上刮有白、
綠兩色油漆和夾有玉米,這正是“躍
進”號的船舷漆的顏色和裝的貨物。
根據周總理一定要把“躍進”號沉
沒原因搞清楚的指示,編隊指揮員
又派潛水員去探摸。潛水員經過與
風浪、急流搏鬥,終於在水下50米
深處找到了沉船,先是撈起了29件
能證明是“躍進”號的物品,又探
摸了“躍進”號被礁石劃破的漏洞
及礁石被撞擊的痕跡,還撈上了帶
有“躍進”號船舷漆的礁片。至此
真相大白,“躍進”號是因觸礁沉
沒的。
衝破阻礙,維和部隊
到達柬埔寨
1992年初,根據聯合國規定,
中國組建了由400多名官兵和200
多輛機械車輛赴柬埔寨的維持和平
部隊。但如何前往柬埔寨卻成了大
問題,因為如果采用空運,柬埔寨
隻有金邊一個能降落大型飛機的機
場,而且一次隻能降落一個架次,
加上對機場導航設備情況掌握不準,
很難按時完成任務。若從陸上走,
我國與柬埔寨又不接壤,那隻有海
運一條路了。在選擇運輸工具時,
大家首先想到了“鄭和”號訓練艦,
因為它不僅可運載所有維持和平部
隊官兵,且航海能力強,有條件通
過這段生疏、複雜的航線。但聯合
國有規定,國際維和部隊派遣國運
送維和部隊的交通工具不能用軍事
艦船和飛機。“鄭和”號雖不是戰
鬥艦艇,但卻是海軍艦艇學院的實
習艦,屬軍事艦船性質。對此,當
時任聯合國秘書長的加利先生給予
了充分的理解和支持。於是,“鄭和”
號與“南運831”船,及廣州遠洋
運輸公司的“赤峰口”輪承擔了跨
海運兵的曆史使命。
1992年4月19日12時,以“鄭
和”號為旗艦的“藍色編隊”起航,
於23日16時到達柬埔寨磅遜港。
我國第一艘萬噸遠洋貨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