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仇氏(1 / 3)

陽城的百姓都知道城南老張鋪子的掌櫃撿回來一個傻子。

老張鋪子是一間藥店,有利可占的成藥不製,卻專賣一包隻要幾文錢的草藥。這倒不算古怪,要說古怪還得是城東的乞丐留宿花街從而沒力氣行乞這樁破事。

當然,最古怪的就是這張掌櫃撿來的傻子了。

二十五年前,三十多歲的張掌櫃外出趕貨,帶回來一個半大小子。那孩子沒有姓名,張掌櫃平日裏也隻喚他“不二”而已,那小子就是個隻知道吃喝拉撒睡,不會說話也不懂人言的傻子。

二十五年後,傻小子竟然還是原來的模樣,容顏不改,古怪到能嚇死個人。張掌櫃卻以六十多歲的高齡入土為安了。

有人說張掌櫃的就是被這傻小子嚇死的。

張掌櫃歸西了,臨終前隻留了倆字,有數的幾個在場之人聽了這倆字都覺得莫名其妙。

“鼎爐”就是張掌櫃留下的遺言,當時在場的是幾個張掌櫃族裏的親戚,他們覺著古怪,莫不是這老東西還藏了什麼寶貝不成?

前前後後一陣倒騰,將藥鋪翻了個遍,還真讓他們找到了一個算是寶貝的玩意兒。

它是一尊三足器皿,兩尺寬三尺高。全身上下都泛著一種像是玉器才能發出的瑩光,看樣子它就是一整塊山玉雕琢而成的。器身皆是一些不知名的獸紋,似是走獸似是飛龍。兩側雕有饕餮首,餮首雙耳結環而上形成了器皿的耳朵以供人抓取。

似鼎非爐的玉器擺在了廳前,幾個人都認為這就是掌櫃遺言所指之物。

這幾個所謂的親戚之所以來此地為張掌櫃做後事,其實都是為了錢財地契而已。如今,正好找著了這麼個玩意兒,難道不是正中下懷嗎?

如此之大的玉石絕對實屬罕見,又被能工巧匠精雕細琢成這麼一件精美的器具,雖然沒人知道這東西的來曆以及用途,但這並不妨礙他們將之賣了分錢的打算。

自打他們動了這個心思之後,就沒有人再看見他們從老張鋪子裏出來過。整整過了三日,他們的家人前來探尋,進了老張鋪子也沒有再出來。

斷斷續續來了好幾撥人,就連鋪子旁的幾家住戶都跟著進去了,但就是沒人出來。就如同吃人不吐骨頭的野獸一般,老張鋪子將進入其中的人全部吞了,一幹二淨。

搭進去幾十條人命終於是驚動了陽城衙門,衙門裏幾個混吃等死的衙役被縣令差遣到城南調查此事。幾個衙役逗留數日一直聽著周圍百姓盛傳的吃人怪談,便決定以拆掉鋪子的門窗以及一麵外牆讓內部公諸於世來代替自個兒親身進入屋內調查。

當差的動手必然是一幹二淨,內景全然落入人眼。許多不知情的百姓圍在那兒觀望,也有幾個漢子幫著衙役一塊尋找先前失蹤的幾十號人。

先前被翻出的器皿依舊靜靜地正放於廳前,那傻小子正躺在竹椅上,看他閉著雙眼應該是在睡大覺。若是去了周遭嘈雜的人群,這還真是一派安靜祥和之景。

衙役在鋪子裏掘地三尺,忙前忙後愣是沒有發現一個人的蹤跡,連個屍骨都沒有,消失的幹幹淨淨就像是人間蒸發本就不存在一般。

隻要眼睛不瞎,是個人都知道那擺在地上的玩意兒價值幾何。奈何人多眼雜,故而沒有人會犯傻去拿了它,各個都是暗打鬼胎準備找個時候偷偷來取,心思轉動之下眼珠子自然一直向著那個方向瞥去。

這案子就這麼不了了之了,不知道是誰放出消息說老張鋪子裏有寶貝,一傳十十傳百,整個陽城的人都知道了老張鋪子會吃人,裏麵有個寶貝,還有個傻子。

衙門裏派人重修將鋪子修葺了一番,補上了門窗外牆,嶄新的木頭漆著黑漆貼著封條。除了不二這傻小子能進出之外,衙門規定嚴禁任何人進入鋪子。

明白人都知道衙門此舉是為了獨吞寶貝,他們沒法殺了傻子,因為殺了傻子更加堵不住悠悠之口。如果貼上封條,隔絕他人觀察,再派遣差役在他人不知情的情況偷偷取走寶物,這不就是既保住了麵子又保住了裏子嘛。

所以,在貼上封條的幾日之內,城南又莫名其妙的多了幾樁命案,都是與老張鋪子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