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五屬傳奇》背後的獨家故事,聽你們對小說的更多建議,關注起點中文網公眾號(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眾號-輸入qdread即可),悄悄告訴我吧!
"童兒,修得胡鬧,好好跟著為娘,莫要走丟了。"隻見一美婦慌忙拉住一上躥下跳的孩童。
"娘,今天真熱鬧;你看那是什麼?"孩童說罷就想掙開美婦的手。
美婦急忙拉住道:"童兒勿要頑皮,快快與為娘去那大悲寺還了願是真,多虧佛祖保佑,不然我冷氏鏢局真的要關門大吉了。"
那孩童聽罷乖巧地點了點頭,隻得跟著母親。隻是那東張西望的眼睛卻瞞不住他那機靈可愛的性子。
“咚…咚…"隨著鍾聲起伏,母子二人都是一陣激動;不知不覺也是加快了腳步。
相傳二百年前,此處邪魔歪道強盛,到處哀鴻遍野,浮屍滿地。一法師路經此地,於心不忍便在此一邊弘揚佛法一邊斬妖除邪收徒伏魔。曆經二十於載終見成效。隻因與那妖魔鬥法,雖收服了妖道卻也重傷在身,坐化於城外青山之上。後人因感激他的功德,便於青山之上建於一禪院取名大悲寺;青山就以法師法號命名,名曰悲泓山。
大悲寺自建成以來,終日香火鼎盛,徐煙繚繞。上香求佛著無數,有求平安的,有博功名的,更有求子問姻者無數!可謂是“有事求一求,無事拜一拜,有心則靈啊!"
豎日,這冷氏母子終於到了悲鴻山腳;二人抬頭一看,隻見山頂徐徐有祥光淡出,可惜整座山都被薄霧籠罩,看不出是何寶物。
“童兒,此處乃佛門重地,上山後不可胡鬧,不可莽撞,不可對佛祖不敬,不可..........。”
“娘,我又不是三歲孩童,豈能不知佛門需清淨的道理,母親盡管放心,兒自會誠心禮佛。”說罷便手做佛禮頌:“阿彌陀佛。”
美婦佯怒:“你這混球兒!”
清晨,層層台階如同道道城牆一樣沒有盡頭,美婦抬頭看了看頂峰的祥光,擦去額頭不知是汗水還是晨露的水漬道:“童兒可累了。”
“孩兒不累,不信您瞧。”那孩童一邊回答母親一邊連跳了幾個台階。
一不小心,一隻腳拌於台階之上,卻與一青衫道士撞了個滿懷。美婦一聲驚呼,看孩兒沒事連忙對道士福安道歉:“劣子無理,上仙息怒!”
那道士一甩拂塵:“無妨。"
說罷看了看孩童便要離開。
“咦....."道士仿佛看到了寶一樣對孩童問道:“孩兒叫甚?可是上這大悲寺拜師學藝呼?"
“劣子......"美婦還未答話隻見道士一手輕抬示意她莫要說話。
孩童正被撞得迷糊,聽見有人問話連忙抬頭,見是一青衣道人,左手扶拂塵,右手碾白須,白發挽一髻卻也是道骨風仙;隻是那又濃又密的青眉煞是怪哉;連忙做輯道:“劣孩冷童與母親上山拜佛還願,撞攘上仙,請上仙責罰。”
隻見道士微微含首碾了碾白須又道:“既不是上山拜師學藝;不如你拜我為師,我授你道法,傳你仙術可好。”
冷童一驚心中大喜連忙看了看母親,隻見母親微微搖頭;心想:“莫是母親不同意?”隻得對那青衣道人回道:“謝上仙美意,隻是劣孩劣性未除,怕叨擾了上仙。”
青衣道人轉頭看了看美婦並未多言,隻得從懷裏掏出一小青花瓷瓶道:“看你與本道有緣,便賜你一枚救命丹藥,記住,此藥隻能無路可走的情況下服用,不然服之必死。”
冷童連忙接過,俯首感謝,抬頭時,青衣道人已換作青光遠去。
冷童向母親看去,剛想開口便聽見母親哀歎一聲:“我們速去還了願罷。”
午時,烈陽高照,經過那道人的事,美婦低沉;孩童也不再調皮,母子二人不知不覺便到了山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