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掌握機變的處事手段(1 / 3)

人際關係複雜無比,處事手段也就應該千變萬化,因人、因時、因地而異。處事能力非常重要,我們能否在社會團體中獲得優勢地位就取決於此。因為處事手段正是人際交往的潤滑油,個人的事業成功、家庭幸福和生活快樂都與之有著密切的聯係。

1.正確麵對比自己年輕的上級

職場中,領導越來越年輕化了:23歲的行政主管、27歲的經理、31歲的處長、35歲的總裁……年輕人不斷竄升,大部分中年人卻仍不緊不慢地原地踏步,於是我們便看到機關單位或公司中,常有些“年輕的指揮年老的”。如果你的上司碰巧比你年輕,那44歲的你就要注意了,心裏覺得不自在就要趕快調整心態,否則你的年輕上司會讓你更“不自在”。

“搖籃裏的爺爺,拄拐的孫子”,你首先要對這種情況想得開。他能比你爬得高,自然有他的過人之處。就算他不是憑能力而是靠關係上來的,那至少你沒那麼硬的“靠山”吧!反正已經是既定的事實,你何不坦然接受呢?心裏總存著個“結”做事,隻會使你們相看兩相厭,相互較勁的結果,九成以上是你吃虧。

所以你必須掌握與年輕上級相處的藝術。

(1)能夠獨擋一麵。

年輕上級對老員工的最大期望就是能夠獨擋一麵,分擔他的責任。

在一個企業裏,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任務與職責。這些不同的任務與職責有著一個共同的目標,為公司創造利潤,為公司帶來發展。

領導的職責是用協調、管理、控製等方法來使每個人都能做好本職工作從而使公司良性運轉。

從利益的角度來看,領導也最需要能獨擋一麵的員工。

老汪是某單位的業務主任,今年44歲。小汪是該公司的業務經理,今年29歲。小汪是老汪的頂頭上司,老汪是小汪手下的員工。老汪並沒有因為小汪比自己年輕就輕忽了自己的工作,相反,他幹的更賣力了。大事小事一肩擔。有人對老汪說:“給一個‘小’領導幹,何必那麼賣力?混日子他也不好說你!”老汪笑了一笑,過後還是認真工作。9月份,公司從人才市場上招來了幾個不錯的年輕人,總經理建議換掉老汪,但小汪沒答應,他說:“年輕人是有銳氣,但卻不一定有汪主任的能力,我們業務部少了汪主任還真不行。”於是,老汪仍舊穩穩當當地當主任。

一般來說,年輕領導上任,心裏總是免不了“發虛”。這時他最需要的就是忠誠的得力助手,所以你的能力就決定了他對你的態度。

(2)自己主動工作。

一個年輕的領導麵對年齡比自己大的下屬時,總有些尷尬。比如說要他事事都吩咐你,你才做。說多了怕傷你自尊心,說少了又不行。這時你就應該爭取主動,自動自發地辦理具體業務。

掌握年輕上級的指令,加上本身的智慧與才幹,把指令內容做得比他預期的好;主動學習更多的有關工作範圍的知識,並隨時用在工作上;有高度的自律能力,不經督促,自行把工作保持在高效率水平之上;發展更多更適時的市場資料,配合在工作上;了解公司及上級的期望,按部就班達到一個目標;不搶上級的風頭,了解自己的身份和職位,隨時調整自我去適應環境。

(3)能夠識大體,服從命令。

何謂識大體?領導看來就是,以公司利益為重,不過分糾纏個人利益,服從調配,以大局為重。這一點對年輕上級來說,尤為重要。他絕對不願看到,有人仗著年齡大不服管。有這樣的人,他一定會想辦法趕快將他“消滅”的。

自從來了個“娃娃”上級後,楊某心氣兒一直就不順。他覺得那個年輕小子在故意整他,總讓他加班加點的。他發誓要找個機會給那個毛頭小子一個“好看”,讓他知道自己不是好惹的。一次,楊某所在的部門接了一個新項目,考慮到楊某工作經驗豐富,上司便把最困難的部分交給了楊某。這下楊某可急了,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衝到上司的辦公室,指著鼻子罵他欺負人,拿老的開刀……同事進來把他拉走,他還不依不饒的。幾天後,楊某被調到另一個部門工作去了,工作很不如意。

(4)隻說該說的話。

和年輕上級相處,說話要分外留神:閑話、歪話不能說,請示彙報工作不能不做。你覺得對方比你年輕,說上幾句閑話無傷大雅,但傳到他的耳朵裏,他就會覺得你是故意找碴兒。這就是不該說的話。

但該說的話也得說,比如你應該常向上司請示、彙報你的工作,這樣他覺得受到了你的尊重,以後對你就會更器重。

某賓館老總退休了,33歲的兒子頂替了老子的位置。新官上任三把火,新老總上台後進行了一番雷厲風行的改革,將賓館管理的有模有樣。但一些老資格的員工,卻不太把這個年輕老總放在眼裏,背後不是出言譏諷就是拿他開玩笑,後勤部馬經理就是其中一個。他在賓館已經工作十幾年了,什麼事兒都有自己的老主意,背後沒少說新老總的閑話。什麼“踩著老子的肩膀爬得快”、“不懂裝懂”、“花花公子”……唧唧咕咕,沒完沒了。副經理郭某卻正好與馬經理相反,閑言閑語從來不說,而且自從新老總來了以後,他是早請示、晚彙報,殷勤的很,為此馬經理他們給他起了個“馬屁精”的外號。一次馬經理正在和一群人傳閑話,新老總卻突然推門走了進來,沉著臉將馬經理叫到辦公室談了半天。兩天後,馬經理辭職了,郭某接替了他的位置。

和年輕於自己的上級相處不容易,既得陪小心,又不能倚老賣老。但如果和他相處好了,你卻可以得到很多益處:你的老成會讓他倚重你,你的才能會讓他器重你,最重要的是,你的年齡,使他不會嫉妒你,有上升的機會,他一定會不吝嗇地提拔你……有一個年輕的上司究竟是福是禍,其實要看你自己的選擇。

2.別拿村長不當官,別把小事不當事

年輕時好高騖遠,總愛瞧不起人,不把小事兒放在眼裏。但人到中年後,你就應該知道小人物不能小看、小事不能輕視,否則你就是在自找麻煩、自討苦吃。

“小人物”也是人物,他們也有自尊、人格及平等的人際交往權利。如果你不顧這些,而對其予以小看、輕視、甚至羞辱,那就必然會招致對方的不滿、憤怒。輕則會為交際活動製造障礙、增添麻煩,重則引發衝突、直至身傷命喪,現實生活中這類血的教訓還少嗎?

最普通的情景是你去某單位辦事,如果不對看門人給予足夠的重視,總有一天或者是立刻就會吃苦頭,即使你是領導也不例外:列寧被衛兵攔住時他隻能表揚衛兵忠於職守,陳勝不是被自己的車夫給要了命嗎?張飛被自己的屬將五花大綁的情形的確應該記取才對。

其實,越是真正的大人物,越不會輕視“小人物”。應該說,重視平凡的“小人物”正體現出了大人物的不平凡。在我們平常的交際生活中,又何嚐能離得開“小人物”?“小人物”可以成為我們信息的源泉,他們同我們交流,給我們支持、幫助;他們是我們工作、生活的夥伴,作為一個平凡的人,我們隻能置身於“小人物”之中。“小人物”是我們生存的基礎,我們又是“小人物”中的一員。就一般情況而言,我們也許很難接觸到大人物,卻時刻離不開“小人物”,離開他們,寸步難行。況且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錯綜複雜的,“小人物”有時還會同大人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甚至可能是大人物的親友、助手等,他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響、左右大人物的言行。所以你要是小看了他們,說不定他們會讓你後悔上大半年。

有一位推銷員,自以為打通了某廠長的關節,便不把該廠業務員放在眼裏,甚至語言上還多有嘲諷,使該廠業務員的自尊心受到傷害。所以當廠長問到那位推銷員的產品時,這位業務員便說:“這種產品式樣比較美觀,價格也還合理,不過質量上不敢保證。”就這樣“質量上不敢保證”一句話,竟動搖了廠長的決定。結果那位推銷員無功而返,而他甚至還不知道自己哪裏做得不好。

再有,“小人物”的孩子,也千萬不可忽視。現在社會上,孩子們哪一個不是家長心目中的小皇上、小公主、心肝寶貝,掌上明珠。忽視了他們就等於忽視了他們的家長,怎能不影響你與其家長的交際關係?

此外打起交道來,“小人物”與大人物相比,還有其獨特的優勢。他們的時間一般比較寬裕、靈活、機動性強,所受限製少,有些話他們更好說,事也更好辦。正所謂“縣官不如現管。”許多具體事務,需由他們直接辦理。“過河的卒子,能製死老將”,“宰相門人七品官”。“小人物”處在某種關鍵的位置,有時大人物也奈何不得。

我們即使在心裏對某些“小人物”確實不以為然,也應該在麵子上表示應有的尊重,忍著任性的衝動,才能夠做好事情,減小阻力。我們對待小事情的態度應該同對待小人物一樣,要留著一根不忽視的弦,以免因小失大。有一句成語叫“見微知著”,生活中我們評價一個人也常常“以小見大”。但在生活中我們卻常會忽視一些看起來很微小的事情,這是非常要不得的,因為這些小事往往會透露出你深藏著的內心世界,使人對你迅速產生判斷,從而會影響你的前程。

曾憲梓打響了金利來品牌後,開始擴大生產招聘員工,眾多的應征者慕名而來,如何從中找出能勤勞認真的理想人選呢?他想了一個妙招。他將一把用於打掃房間的掃把斜放在辦公室的門口,然後不動聲色地坐在椅子上麵試應聘者。這天來應聘的人不算少,但那把倒在地上的掃把時而被進出的人忽視,時而被人扶起,最後錄用的是那些達到條件並且主動將倒在地上的掃把扶起來的人。他的道理很簡單,應試的人進出時看到了倒在地上的掃把,雖然自己不會絆倒,但可能會絆倒其他的人,並且看著也別扭,而他卻不願意彎一彎腰把掃把扶起來,說明這個人不習慣為他人著想,或是不靈敏,而且很懶。從這些不經意的細節上更能揭示出一個人的內心世界,看出他的本質來。

從類似於把倒著的掃把扶起來這些小事情中,的確可以反映出我們待人處世的態度和習慣,像愛心、誠懇、勤勞這些內在的美德和修養,不是短時間靠突擊就能具備的,需要我們長時間的培養。隻有如此,你才會前途有“亮”。

一個人心氣兒別太高,“大”要抓,“小”也不能放,你得真正把小人物、小事情放在眼裏。村長官雖小,但保不準哪天你就用到了他,沒這個“小雞蛋”,你還真就做不成“槽子糕”;小事不起眼,但終究也是事,輕視了它,說不定哪天你就會在“陰溝裏翻了船”。越是經過風見過浪的人,越應該重視“小人物”和小事。

3.不了解就別亂開口

人際關係,千頭萬緒,方方麵麵都得顧慮周全,否則一不小心就會造成誤會。言者無心,聽者有意;動者無心,受者多情。而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往往是人們不了解情況,就亂“放炮”,結果正中“雷區”。所以在與人交往時,千萬要小心,弄清楚了情況再發表評論也不遲。

(1)不了解對方立場和觀點。

對於一件事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和立場,而這些觀點和立場正是他們要堅持的,有的甚至是不可能做絲毫退讓的。作為一個成熟的交際者應對這些情況有所了解,這樣才能知道彼此之間有哪些相同點和差異點,才會有的放矢、趨利避害,采取正確的行動加以處理,並取得理想的結果。如果對對方的觀點和立場不了解,誤打誤撞,在交際之中,有時候就會出現不必要的矛盾和對立,有時甚至會把對方置於難堪的境地。

把事情搞清楚了,再發表評論。在生活中常有這樣的情況,你所慷慨激昂否定、批判的正好是對方的觀點,這樣一來當場就把人鬧得下不來台,得罪了人。圖書館的老許寫了一篇文章,在報紙上用化名發表了。他想來聽聽同事們的反映,當然,主要是想聽到人家的讚揚,但他又不好意思說是自己寫的。當他有意引出大家的話題時,老周就不管三七二十一表態說:“這是誰寫的?簡直是胡說八道,我看這個人一定是為了得到上司的賞識,要不就是為了撈點稿費!”老許聽了心裏很不是滋味,辯駁說:“我看人家未必是這樣想的!”老周說:“反正這種狗屁文章不值得一評!”對方的臉一下子就紅了,不滿地說:“你這人太武斷,主觀!”說完不高興地走了。事後,老周才知道那文章是他寫的,老周覺得自己說的有點那個,但是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收不回來了。

(2)不了解人際之間的關係。

人際關係複雜無比,不要自恃你是“老油條”就信口開河。不了解人際之間的複雜關係,就說三道四,很可能說出是非來。有幾個人在閑聊,老胡在提到本單位那個新調來的愛打扮的姑娘時,說:“這個姑娘太輕浮,簡直像交際花似的……”沒等他說完,坐在旁邊的老孫就說話了,質問他:“你憑什麼這樣說?”他不假思索地說:“就憑自己的感覺唄!”對方發火說:“你那是胡說八道!人家姑娘剛來幾天,招你了、還是惹你了,40多歲的人了,在背後這樣‘損’人家一個姑娘,不覺得臉紅?”他不示弱,為這事兩個人頂起來,鬧得不歡而散。事後他才知道這位老孫是姑娘的叔叔。就因為他不了解人際之間的關係,使自己得罪了人。

(3)不了解對方性格、脾氣、避諱、心病等。

百人百脾氣。在與不同的人打交道時,如果你不了解對方脾氣、性格、愛好等就隨意的行動,有時也會冒犯人。比如有的人是小心眼,如果你說話大大咧咧不注意,就會惹人家不高興;還有的人是急性子,說話講幹脆,可是你卻在那裏嘮裏嘮叨,一遍又一遍地交待,他就會反感,以為你不相信他而生氣。

還有,幾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避諱心病,在交際中是不喜歡他人過多地提及的,你如果不了解這些情況,也會不小心戳到人家痛處。

辦公室趙大姐一直沒有生育,這成了她的心病。知道的人,在她麵前是回避說這事的。可是,有一位新來的人見她快40歲了,就問她“孩子多大了?”人家因他是新來的給他麵子,說還沒要孩子。可是他不明白人家的心思,繼續說道,他的鄰居的女人不生育,整天的吵架,很是不和。他還勸她:“你們該早點要個孩子!”結果趙大姐生氣地說:“狗拿耗子,多管閑事!”把他弄了個大紅臉。

(4)不了解對方的需求、意圖。

在交際中,各方都有自己的意圖和願望,並想通過交際使自己的意圖得到實現。可是有時候,對方出於某種考慮並不想過早地暴露自己的意圖。這時如果在不了解對方意圖的情況下,盲目表態、行動就會得罪人。

某單位職位晉升,名額有限,參加評比的人很多。為了得到這個機會,不少人都來找處長反映情況,要求上司優先考慮自己的情況,處長幾乎有點不耐煩了。這天,老陳來找處長,還沒等老陳開口,處長就說:“老陳,你的情況我們都知道,你就不要爭了……”他這句話一出口,老陳的臉就白了,霍地站起來,生氣地說:“沒有想到,你會這樣看我!這次我非爭不可!”他氣咻咻地走了。其實,他今天是想向上司說明自己年齡老了,不參加這次評比,把機會讓給年輕人。可是,處長在沒有了解他的意圖的情況下,就武斷地說話,誤解人家的好意,反而把事情弄壞了。

如果誤會已經發生了,那就要趕快去找誤會發生的根源,解開這個“結”。其實誤會也大多始於生活中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隻要你誠心道歉,人家不會不依不饒的。反倒是你如果聽之任之,不去開解,人家才會更憎惡你。

4.多說幾句稱讚人的話

好話人人愛聽。給別人幾句讚美的話,就是往他(她)臉上敷粉貼金,捧著他。生活中這種高帽子戴得合適,“捧人”捧到點兒上,就會益處無窮。

有這樣一個故事:閻王爺聽說凡間有個人專愛給人戴高帽,到處吹捧別人,心裏很生氣,就讓小鬼把那個人抓到地府來。那個人聽完閻王爺的責罵後,伏在地上哭著說:“冤枉啊,閻王爺!哪裏是我愛捧人,給人戴高帽,其實是那些人自己貪慕虛榮,愛聽好話。像您這樣鐵麵無私,不愛戴高帽的人又有幾個呢?”閻王爺十分高興,將那個人判為無罪,送回陽間去了。

人們之所以喜歡所謂高帽,是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渴望被肯定和讚美,而高帽正好迎合了人們的這種欲望。高帽運用得好,便能將別人掌握在自己手中。據說,美國鋼鐵大王安德魯成功秘訣之一,便是善於給員工戴高帽。他專門聘請了一位名叫夏布的高帽專家,不放過任何機會,給下屬送高帽。通過給員工高帽戴,牢牢地牽住員工們的心。但給別人戴高帽、捧人也要講究技巧。比如說在一個人麵前來捧某甲並傳到他的耳朵裏,他也許不吃你這一套。但如果你當著大家夥的麵來捧某甲,把他的長處,做一次義務宣傳,他一定非常高興。隻要“捧”得不過火,大夥也不會覺得你在有意的“捧”。或者在某甲的背後,對他的長處大講特講,把幾件具體的事實,加幾分渲染,使聽到的人,對於某甲發生良好印象,事後再傳到某甲,他的高興,比當麵“捧”他更有力。一有機會,他也會還敬你,把你大“捧”一場。俗語說:“有錢難買背後好。”足見重視背後“捧”,是人之常情。如你會寫文章,那麼就更妙了,因為寫文章也是“捧”人的一法,一有機會就把某甲的長處作為你文章的舉例,說出他的真實姓名,你的文章,有100人讀,就是向100個人“捧”他;有1000人讀,就是向1000個人“捧”他。被你捧的某甲會是多麼高興,多麼得意,對你的感情,也一定會大有長進。聯絡感情,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用“捧”來聯絡感情,是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百試百驗。

另外,捧人也得看對象,捧得不能過火,免得弄巧成拙。

例如,商店的售貨員為了擴大銷售,都會給顧客戴高帽。某位小姐在櫃台前試穿衣服,旁邊的售貨員就會說,您穿這件衣服真漂亮,既高貴又典雅,您走在街上也許人們會認為您是哪位明星……直到這位顧客高興得暈乎乎地買下這件衣服。但如果是一位60歲的大媽來買衣服,你也這麼說,她非得把衣服砸到你臉上,以為在諷刺她。給領導戴高帽就更要小心了,針對不同的情況要用不同的方式稱讚,否則一旦用錯了,就會讓你畫虎不成反類犬。

有個公司總經理頗有才華,在抓好公司工作的同時,還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撰寫了一本《經商指南》的書稿。一個部門經理看見了就想給領導戴頂高帽,讓他高興一下,他這樣稱讚道:“你在企業工作真是一個錯誤的選擇,如果你專門研究經營管理,我相信你一定會成為商務管理的專家,會有更加突出的成果問世。”

總經理聽完部門經理的一席話,不滿地說:“你的意思是說我不適合做公司的總經理。隻有另謀他職了。”見總經理產生了誤解,本來想給總經理“戴高帽”的部門經理嚇得頭冒虛汗,連忙解釋說:“不,不,不,我不是這個意思,我是說……”

此時,另外一名部門經理過來替他打了個圓場,說道:“總經理誤會了!他的意思是說您是個多才多藝的人,不僅本職工作抓得好,其他方麵也非常出色。”所以,捧人必須看什麼魚,放什麼餌;見什麼人,說什麼話。給人戴高帽也是如此,不能亂戴。給人戴高帽的最佳途徑不是從他的事業、才學品德方麵下手,而是從他的相貌下手。因為一個人不論長相如何,都可能對他說上幾句話。例如說你見到一個瘦子,你可以說,瘦子身體健康能吃能喝能跑能跳;看到胖子你可以對他說,心寬體胖一生衣食不缺;對鼻子大的你可以說懸膽鼻,主富貴;鼻子扁的你可說他是好脾氣性情溫和;眼睛大的你就說他明亮有神,閃耀智慧;臉有麻子你說他麻子三分貴;禿頭的你說是智者的象征。對任何人,最後都可以下這樣的定語:像你這樣的相貌天下無雙,富貴可期,隻要努力,前途無量啊!聽者無不暈暈陶陶,樂不可支。

給人戴高帽,並不是什麼卑下的行為。因為你的“捧”,並不是毫無根據的胡說,而是原諒人的短處,看重他的長處。你的一頂“高帽”使他的長處引起了大眾的注意,這樣他就格外愛惜,格外努力。你捧人家,人家也來捧你,“花花轎子人抬人”,這不是人己兩利的事嗎?

5.別跟年輕人較勁

有句話叫做“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於是職場中一些中年人專門跟新來乍到的年輕人較勁,結果鬧得大家都不愉快,自己也沒占到什麼便宜。一個44歲的中年人他已經在辦公室裏紮下根來,成為獨擋一麵的資深職員,這時他必然會失去歡迎新人的平常心。一名或十幾名新人的加入,可能就意味著原先各自為政的分工秩序又一次被打亂;意味著你有可能離開駕輕就熟的崗位,再一次陷於摸索與探尋之中;意味著僧多粥少的局麵更為嚴重,行業內的、近距離的競爭會更激烈;意味著自己的創造力和靈感生發的速度再次麵臨挑戰和考驗;意味著自己將在時尚領域成為相對落伍者;意味著相對的窘境。麵對這種微妙的局麵,一個成熟的中年人,就應該主動化解緊張的氣氛,使辦公室的人際關係更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