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三章 軍訓(1 / 2)

學生軍訓,在我國可追溯到古代的奴隸社會。據《禮記》、《周禮》等記載,西周官學已有“國學”與“鄉學”之分,並有小學和大學兩級。西周大學,以習武為主,教師一般由軍官擔任。軍訓主要內容為習射,即學射箭,加駕馭五種戰車的方法等。這是我國古代最早對學生進行軍訓的記載。以後各朝代都有過對學生實施軍訓的記載。在國民黨政府統治時期,也實行了童子軍訓練製度,並規定了童子軍軍事訓練的內容和管理。

我國對學生實施軍事訓練真正走向正軌,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以後。1955年7月我國頒布第一部《兵役法》,第一次從法律上作出了在大學生、高級中學學生中進行軍事訓練的規定,並從同年冬季起,首先在北京體育學院、北京鋼鐵學院進行軍訓試點,後又增加了北京郵電學院等12所高等院校。在兩批14所高等院校中,進行了21個軍事專業課題的訓練,受訓學生達一萬多人。從1955年至1957年間,教育部、國防部依據〈〈兵役法〉〉的規定,又先後批準在全國127所中等學校進行軍訓試點,受訓學生達7萬餘人。當時,高等院校重點進行預備役技術軍官訓練;高級中學進行基礎軍事訓練。實踐證明,上述軍事訓練,對激發學生愛國主義熱情、增強學生的國防觀念以及擴大知識麵,培養祖國需要的合格人才,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國政治、經濟形勢出現了建國以來少有的大好局麵,開展學生軍訓時機日趨成熟。中共中央在1981年下發第11號文件,指示高等院校要把學生軍訓納入教學計劃,部分學校恢複了學生軍訓。1984年,六屆人大二次會議通過並頒發了新的兵役法,把高等院校和高級中學學生軍事訓練單列一章,充分體現了國家對學生軍訓的重視。1985年,我國又在52所高等院校、102所高級中學(含中等專業學校)設立了軍事訓練試點。1986年,中央領導同誌強調,今後對高等院校新生要集中進行軍事訓練,過一段嚴格的軍事生活。軍訓試點的高等院校增加到69所。1987年擴大到105所。為進一步搞好學生軍訓試點,國家教委、總參謀部、訓練時間、訓練內容、軍事教員的配備,以及學生軍訓的經費和物資保障等方麵作出了明確規定,推動了學生軍訓的迅速發展。到1996年,全國軍訓試點院校已擴大到157所,此外,近10年來還有很多非試點院校也根據自身情況組織學生進行了各種形式的軍事訓練,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已有近500所高等院校和近3000所中等學校開展了學生軍訓,每年參訓的學生約占年度招生的一半左右。

“90後”一個對於全社會來說,最敏感,最受爭議的字眼。在六月我們組織了為期一個月的軍訓活動。到現在,不知不覺我們的軍訓也近一個星期了,這幾天的軍需生活,時間雖然很短暫,但是,仍使徐安成他們受益匪淺,在軍訓的場上,教官嚴肅的麵孔,有力的口令聲,才讓徐安成他們真正的體會到了什麼是認真,什麼是嚴格。

軍訓,首先教會我們的就是對於工作的一種態度,它教會我們對於工作什麼是專注,什麼是認真,什麼是嚴格,隻有這種態度,才能磨練出一把寶劍,所謂“寶劍峰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也正是這種意思,隻有嚴格、專注、認真才能磨練出一隻刻苦耐勞、細心、冷靜、遇事不懼困難、遵守紀律、一支對於我們公司來說,最最強大的團隊、一支公司的榜樣隊伍。

軍訓,磨練了我們這群90的意識,讓我們知道什麼是汗水。什麼才是真正的快樂,以及讓徐安成他們這幫90後學會怎麼獨立。

對軍人和部隊、分隊進行隊列製式動作的訓練。是共同科目訓練內容之一。目的是端正軍人姿態,保持嚴整的軍容,養成整齊劃一、令行禁止和嚴格遵守紀律的習慣,培養迅速、準確、協調一致的作風,為掌握技術戰術動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隊列訓練,是根據《中國人民解放軍隊列條令》規定的內容進行的。它包括單個軍人的立正、稍息、轉法、步法、臥倒、起立、躍進、匍匐前進、滾進和操槍(筒、炮)等,班、排、連、營、團的隊形和動作,分隊乘坐汽車和步兵戰車,敬禮,軍旗的掌持與迎、送、閱兵等。

隊列訓練的實施程序和方法:通常是先講解,後操練;先分解,後連貫;先徒手,後持槍(筒、炮);先單個動作,後分隊動作。講解與示範相結合,逐個動作地教練。為了檢驗和提高部隊、分隊的隊列訓練質量,還可采取競賽、會操、閱兵的方法進行。注重教養一致,學用一致,強調在日常生活、訓練和執勤中養成優良的作風。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規定,除大學生外,還有中小學生也應接受軍訓。時間一般在9月份開學前或10月國慶後。

小學生與初中生主要訓練基本的隊型排列和動作,不宜過度軍訓。

高中生在隊型排列的基礎上,訓練內務整理和緊急疏散等日常能力,並開展國防知識講座。

技校生、大學生則接受正規的軍事訓練和地震應急疏散訓練。男生一般為10—30天,女生一般為5—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