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慕青點點頭說:“正是。但若論起蘇君傑的才氣,卻又不知高過潘嶽多少。隨著年齡漸長,他性情也比以前平和了許多,不止詩詞文章更加出眾,而且在書法、繪畫方麵也都別具一格。他還自己獨創了一種字體。”
鄭平淵接道:“蘇體字?”
潘慕青說:“不錯。然而蘇君傑的仕途卻並不是那麼順利。你們也知道,本朝朝廷黨爭一向嚴重,政見不同導致的互相攻訐在所難免。你們想,以前王安石和蘇軾之間尚且如此,更何況其他人呢?蘇君傑由於才華出眾,自然更是難逃這一命運。後來他漸漸厭倦了中央朝廷的口水之爭,想要離開這一是非之地,於是主動上書請求去地方為官,尤其是他的家鄉蘇州。一向惜才的哲宗皇帝最終依允,任命當時已經三十一歲的蘇君傑出任蘇州知州。至此蘇君傑得以重返蘇州,在之後為政的十餘年間,的確做了不少實事——開鑿水井、興修水利、剿滅為患多年的寇匪、懲處貪暴、平反冤獄、修學宮、明教化等等,使蘇州人著實受惠不少。他名聲本就極好,再加上種種業績,在民間的一些流傳中簡直就成了神話一般的人物了。”
陸絲清還沒有忘記主題,她一麵點頭一麵問:“可是你剛剛所說的那個姑娘又是誰呢?她和這位蘇大才子又有什麼關係呢?”眾人經陸絲清這麼一提醒,也跟著發問。
潘慕青說:“別忙,我就要說到這裏了。蘇君傑雖令世間無數女子傾慕不已,他的個人生活倒是一向檢點,從不拈花惹草。雖偶爾會有些謠言,但往往不攻自破。他一生中的女子就是他先後所娶的兩個妻子和後來的一個妾侍。蘇君傑的第一個妻子,外間很多人都不太知道。他們成親不到兩年,不知是因為誌趣不投還是別的什麼原因,最終分開了。我對這個女子沒有什麼了解,所以無法多說什麼。三年之後,蘇君傑另娶了當時的翰林學士之女李氏為妻。李氏比蘇君傑小三歲,家學淵源,又是小有名氣的才女,再加上天生麗質,據說也令無數士子們仰慕。二人成親後倒是琴瑟相合,關係一直很好。據蘇君傑的友人說,他去拜訪時常常看到蘇君傑在書案前習字或批改公文,夫人親自在旁研磨;有時二人又同坐在一處弈棋。兩人維持了長達二十年的婚姻,並有一子一女。”
鄭平淵忽然說:“這對夫婦的確是一對令人羨慕的眷侶。所以幾年前傳來蘇君傑忽然休妻再娶的消息,連家父聽了之後都覺得甚是吃驚。”
潘慕青接著說:“正如鄭官人所說,三年前蘇君傑忽然一紙休書,決絕地將李氏遣回了娘家,當時已經退居的翰林學士李氏之父有一段時間都氣得病倒了。那段時間蘇州城內外更是鬧得沸沸揚揚,一時間猜測不一,眾說紛紜。據府中知情的下人說,那天夫人隻是犯了一點小小的過失——在熏爐裏放了一種與往日不同的香料罷了,卻惹得這位一向很有涵養的知州大發雷霆,兩天後就寫下了休書。蘇州城裏的人都偏袒這位知州,於是就傳說夫人行為不檢。蘇君傑卻始終不曾對這件事做出任何解釋。幾個月後,他和隨從偶然在蘇州城外的田間微服巡視時,看到一個二十歲上下的姑娘在給田裏的蔬菜瓜果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