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妮問他:“你怎麼了?有什麼心事嗎?能不能跟我說說?”
馬克思說:“我確實有心事。我交了一個女朋友,我很愛她,很想和她結婚,可是不知道她同意不同意……”
“你有女朋友了?”燕妮大吃一驚。
“是的,認識很久了。”
“這是真的嗎?”
“真的,當然是真的。我這裏有她一張照片,你想看看她的模樣嗎?”克思說著,拿出一隻精致的小木盒子。燕妮點了點頭,心裏卻痛苦不安。無奈中,她接過小匣子,雙手顫抖著打開了。但小匣子裏隻裝著一麵小鏡子,並沒什麼照片。燕妮一照鏡子,一下子呆住了。她恍然大悟,驚喜萬分。顯然,馬克思求婚的對象正是她自己呀!她的整個身心都沉浸在幸福的熱浪中,一下子撲到了馬克思的懷裏。
馬克思和燕妮本是好友,但在西方的文化觀念中,好朋友並不等於是相愛的關係。盡管他倆之間的感情已經不需要任何掩飾和試探了,但馬克思以這種委婉含蓄的方式向燕妮求婚,在表達方式上表現出了別具一格。
(6)靈活借用。
在遇到故意刁難的提問卻又因種種原因不能不回答、不表態的情況時,可以利用類比、比喻、雙關、典故、歇後語等手法或他物的特征來代替直接表態,既委婉地表達自己的立場又不會失了禮數。
作家梁曉聲接受英國一家電視台的采訪。采訪進行到一半時,記者讓攝像停下來,然後他走到梁曉聲跟前說:“下一個問題,希望您做到毫不遲疑地用最短的一兩個字,是或否,來回答。”梁曉聲點頭表示同意。錄像又重新開始,記者把話筒立即伸到梁曉聲嘴邊,問:“沒有文化大革命,可能不會產生你們這一代青年作家,那麼文化大革命在你看來究竟是好還是壞?”這個問題問得很刁,無論是肯定回答還是否定回答,都會落入記者的圈套,都難以充分地表達出作家對這個問題自己的思考。急中生智,作家想到了記者提的問題本身,於是,他反問道:“沒有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沒有以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戰而著名的作家,那麼,您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好還是壞呢?”英國記者無法回答這個問題,作家也就無須作答。這裏,梁曉聲麵對英國記者刁難性的問題使用了借用、類比的手法避免作正麵回答,而反問回去,以巧妙、委婉的方式有力地回擊了英國記者的挑釁。
這一類型的委婉語言看起來柔緩平淡,實則深刻有力,富於表現個性力量的內涵。
美國前總統羅斯福曾供職於海軍。有一次,一位朋友問他美國的潛艇基地計劃如何,事關軍事機密,羅斯福當然不能說,但為了不使朋友難堪,他便以幽默委婉的方式化解:“你能保守秘密嗎?羅斯福小心慎重地問。“能!”朋友說。羅斯福接過朋友的話說“你能,我也能。”
靈活借用,還可以利用類比法起到委婉勸說、教育的作用。
一位母親不許成績下降的孩子參加春遊,班主任為此家訪。孩子母親準備做晚飯,班主任抓住時機笑著說:“拿咱們做飯來說,如果做糊了一鍋飯,就不再做飯了麼?我們大人不是也失過手嗎?”學生母親笑了。班主任又語氣溫和地分析學生成績下降的原因,從而告訴家長,不要帶著怨恨來教育孩子。
這則例子中,家訪的班主任就是將學生偶爾一次成績下降跟生活中偶爾做糊一次飯相類比,說明學生成績下降、人們失手犯錯……都是不—可避免的,委婉地勸說了學生母親的家教方式——不能帶著怨恨來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