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芝龍與明廷的關係日趨緊張,離開泉州後,鄭芝龍將船隊帶至銅山,並以此為前沿基地對福建沿海地區進行騷擾,台灣方麵的事務則全部交由陳衷紀,而台中鎮的劉明將主要精力全部放在的海外貿易上,將貿易航線拓展到東海和黃海地區,並從山東、江蘇獲得新的移民,尤其移民高峰期結束,為了獲得足夠的勞動力,其開始通過西班牙、葡萄牙等國大量的輸入奴隸。為了增加財政收入,其在大肚溪的下遊地區建立起了珍珠養殖場,並開始插手有利可圖捕魚業。前者雖然將極大的解決珍珠霜的原料供應,卻不可避免引起國際市場價格珍珠的下跌;後者則更為嚴重,台中高度組織化、紀律化,行動統一,規模龐大的捕魚船隊,極大的提高了捕魚的效率和出產量,同時導致了海產品價格下跌,使得福建地區靠打魚為生的漁民收入的大幅減少,甚至破產。然而在福建最賺錢的生意卻是糧食。
由於受到小冰河期等諸多原因的影響福建農業大麵積欠收,而海上糧食供應線受到來自北港集團的嚴重威脅,其陸上糧食供應量不足,種種原因導致福建地區糧食價格大幅上漲,稻米1石需銀2.62兩,突破曆史新高。
劉明在做糧食生意,鄭芝龍她在做糧食生意,幾乎所有的海盜都在糧食生意。
鄭芝龍的糧食生意是無本生意,那些糧食本就運往福建的,他把劫過來,然後按照1石1兩的官方收購價福建老百姓,此舉雖然讓他在八閩的聲望鬥升,可鄭芝龍畢竟缺少長期的貨源,海上運糧一停,他也就跟著停了
福建大宗的糧食交易均是出自台中,每石2兩銀子,對劉明來說完全就是對半賺。
為了保證福建的高糧價,台中的水師在福建沿海地區如幽靈一般四處遊弋,與北港方麵協作將福建的海上糧道給徹底堵死了。
明新任福建巡撫朱一馮到任後,對鄭芝龍等人采用強硬態度,他上任尹時便把打擊的重點選擇在了“台海商行”身上,這夥大肚的蠻夷勾結海盜擾亂福建社會經濟秩序。
自北港集團對福建的海上的糧道進行封鎖後,海上的糧食供應全部停止。可是,糧食仍然從海上源源不斷的進入福建,其中規模最大當屬“台海商行”,但是“台海商行”大規模的糧食供應並沒有平息福建的高糧價,福建的糧價大致仍維持在每石2兩。
另一方麵,鄭芝龍的低糧價讓福建各地傳頌著他的恩德,其大旗所到之地,民聚過萬。漳、泉的地方官府驚恐地向福州報告這一情況。
“台海商行”能通過海路源源不斷將糧食輸入福建,說明“台海商行”與鄭芝龍之間勾結,說不定他們就是一夥的。
饑荒導致了漳、泉百姓紛紛出海,投靠北港,使整個福建的人口流失嚴重,這其中就有“台海商行”的功勞。
巡撫朱一馮決定打掉“台海商行”這顆毒瘤。
不過該提議很快遭到了“宦官係”的反對,他們認為應當采用較為平和的方式。
可是,朱一馮身後有著強大的士大夫集團的支持。
雖然,事前已經收到了消息,但是“台海商行”仍然損失慘重,福建方麵的負責人關海被抓,大肚貴族向福建巡撫衙門提出的抗議,結果他們也陷了進去。
朱一馮親自從台海商行福建分號的倉庫內查抄出了近十萬石糧食,加上泉州、漳州的倉庫,共查抄糧食二十萬糧食,銀錢一萬兩,另外還封存了“台海商行”價值約三十萬的商品。
消息傳至台中,劉明大怒,立即派春哥前往銅山鄭芝龍處商談討伐朱一馮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