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真正的症結在此,這位老板心知肚明,隻是不肯承認。斯蒂芬·柯維費了不少唇舌,終於使他了解,經理不應與店員爭利,薪酬製度也應調整。經理的獎金須以售貨員的業績為準,而不是自相殘殺。
許多情況下,問題是導源於錯誤的製度,而不是人。惡劣的製度甚至會使好人也受到感染。在企業中,主管可以改變製度,使屬下成為向心力強、生產力高的團隊,足以與其他企業競爭。在學校裏,老師可根據每個學生的努力與表現來評分,並鼓勵學生相互提攜。在家庭中,父母不要鼓勵子女互比高下,應當培養全家人一條心。
另外,達成利人利己的流程也是一個重要環節。哈佛大學法學教授費希爾與尤裏主張,以原則為重心的談判對事不對人,著重雙方的利益而非立場。目標雖在尋求彼此互利的解決途徑,但不違背雙方認同的一些原則或標準。
你不妨試著以下列四步驟進行談判:
(1)從對方的觀點看問題,誠心誠意地了解他人的需要與顧慮,甚至比對方了解得更透徹。
(2)認清關鍵問題與彼此的顧慮(而非立場)。
(3)尋求彼此都能接受的結果。
(4)商討達成上述結果的各種可能途徑。
在此,還要特別指出的是雙贏流程與雙贏結果之間密切關聯的性質。要取得雙贏結果隻能靠雙贏流程——目的與手段應是一致的。雙贏不是一種個人技巧,而完全是一種人際交往的模式。它是高度互信的結果,體現在能有效闡明期望並實現結果的協議之中。它在支持性的製度裏才有活力,並經由有關流程才能實現。
4.培養合作精神
競爭是指為了自己的利益與人爭勝。“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是競爭的本質和普遍規律,也是自然界、人類社會得以前進的動力所在。可以說,競爭是無處不有、無時不在。
合作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為了完成一項工作而團結一致,齊心協力。競爭者與合作者作為競爭與合作的主體及對象,與競爭合作相伴而生、相伴而滅。
合作與競爭,可以說伴隨著人類的出現而幾乎同時出現。從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直至今天的社會主義社會,合作與競爭不僅沒有削弱、消亡,相反,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社會的進步,合作與競爭的趨勢在增強。而且,隨著人類生存空間的不斷拓展、交往的不斷擴大,人與自然鬥爭的不斷深化、科技的不斷發展,合作與競爭的聯係也在日益加強。在向知識經濟時代過渡的征途中,高科技的發展水平和發展速度已經超乎了人們的想像,通訊、交通等的發展使人們之間的溝通與交流變得空前容易,不論是國與國之間、組織與組織之間,抑或是具體的個人之間,競爭與合作已經成為了不可逆轉的大趨勢。在這樣一個時代裏,開展交流與合作的成本將大幅度降低,而效率則將大幅提高。實際上,任何一個人,任何一個民族、國家都不可能獨自擁有人類最優秀的物質與精神財富,而隨著人們相互依賴程度的進一步加深,那種一人打天下的思想多少顯得有些幼稚。封閉的個人和孤立的企業所能夠成就的“大業”將不複存在,合作與團隊精神將變得空前重要。缺乏合作精神的人將不可能成就事業,更不可能成為知識經濟時代的強者。我們隻有承認個人智能的局限性,懂得自我封閉的危害性,明確合作精神的重要性,我們才能有效地以合作夥伴的優勢來彌補自身的缺陷、增強自身的力量,才能更好地應付知識經濟時代的各種挑戰。
合作的好處在參與者的社會交往中,在改善勞資關係的同時,往往減少種族及民族偏見,或消除差異。參與合作項目的人往往更加投入到他們的工作中去,對他們的工作具有更大的滿足和興趣,對他們的能力和技能擁有更多的自信。
那麼,該怎樣培養自己的合作精神呢?
第一,盡可能地減少你對進攻性競爭的依賴。你不必努力證明自己,實際上,你越是拚命爭取獲勝,你越不能對自己這麼做的能力產生信任。如果你信任你自己,你沒有想在別人眼中證明自己的壓力,你就越可能超過別人。
第二,認識到你的成功需要別人的幫助。你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你不能在與世隔絕與孤立無援中完成自我實現。把健康的競爭和合作緊密結合起來,將有助你實現理想的平衡。
第三,把接受合作作為一個成功的策略。如果你被競爭性的抱負所驅使,那麼你也許會頑固地抵製別人的建議,或者你也許隨意地接受它們,但拒絕與人分享見解,惟恐你會失去榮譽。如果你把接受合作作為一個成功的策略,你就能分享別人的信息和反饋的好處。並非每一次競賽都產生失敗者,最好的結果就是雙贏。通過從合作的成果中受益,你就能成功地實現你所選擇的目標,並幫助你周圍的那些人也成功地實現他們的目標。
5.掌握正確的合作方法
當我們了解到與人合作的重要性時,與人合作的方法就被提到了一個關鍵的地位上來。習慣於單打獨鬥的人很難在短時間內學會與人合作。這就需要去改變原來的觀念,學會與人溝通、合作,在成就團隊的同時成就自己。不改變獨行俠的觀念,永遠都隻能是一個弱者。所以,必須具備與人合作的能力和方法。這就需要我們:
(1)準確認識自己在團體中的角色和與他人的關係。就如在一場球賽中“沒有號碼牌你無法分辨運動員”一樣,一個團體要有效地發揮作用,也需要你識別出誰是“運動員”,他們彼此關係的性質,以及決策權是如何分配的。在一個你不熟悉的新團體中,弄清這些情況是特別重要的,它可以為你提供一個你在其中能說話和回答的“思考環境”。
(2)尊重團體的每一位成員。這是保證合作成功的基本準則。雖然你可能確信你比其他的參加者更有知識,但重要的是,你要讓他人充分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而不要隨意打斷,或表現出不耐煩,做到這一點對於團體正常地發揮功能是很有必要的。也許在某些場合,其他成員不同意你的分析或結論,即使你確信你是正確的,當發生這種情況時,你需要做出必要的妥協和讓步。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就接受現實,盡你所能闡述自己的觀點,力爭使他人能夠接受。
(3)積極參與團體活動。在團體中,每個成員都應該具有奉獻意識,並有責任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培養自己的社交能力,贏得團體中其他成員對你的尊重,或者對團體的決定施加影響,都是你必須努力做到的。既然你同樣對團體的最終決策負有責任,無論你態度積極或保持沉默,你都可以貢獻你的聰明才智。如果你不敢拋頭露麵,大膽地表述自己的觀點,或覺得你的觀點不如他人的有價值,那麼,你需要首先排除這種消極認識。如果你感到憂慮和焦急,那麼,你需要迫使自己邁出第一步。
(4)具備有效討論的能力。清楚地表達你的觀點,並提供支持的理由和根據;認真地聆聽他人的意見,努力了解他人的觀點及其支撐的理由;直接地對他人提出的觀點做出回答,而不要簡單地試圖闡述你自己的觀點;提一些相關的問題,以便全麵地探究所討論的問題,然後設法去回答問題;把注意力放在增加了解上,而不要試圖不計代價地去證明自己觀點的正確性。
(5)客觀地評價觀點,而不意氣用事。當團體對其成員提出的觀點進行評價時,應該運用批判思考的技能對它們進行評價。爭論點或問題是什麼?這個觀點是如何說明問題的?提出這個觀點的理由和根據是什麼?它的風險和弊端是什麼?重要的是要讓團體的成員意識到評價的對象是觀點,而不是提出觀點的人。對有挑戰性的觀點應該做出這樣的回答:“我不同意你的看法,原因是……”而不應該說:“你真無知。”隻有如此,你才能與其他合作者進行良好的溝通。
以上是培養合作能力需要注意的問題。隻要你有意識地培養與人合作的能力,就一定可以成功。
6.堅持合作原則
為保證相互之間的合作愉快而順利地進行,堅持一定的原則則成為首要條件。無原則的競爭與合作都不可能產生最大化利益,就像玩遊戲也需在一定的原則下進行一樣。如果你因為某些因素不按原則進行,那麼,合作必定會進入無序狀態,其結果可想而知。為保證合作有序,我們就必須做到:
(1)尋求共同之處。無論你與對手之間的競爭或合作有多麼艱難,共同之處總會尋找到的,以求共存是最明智的選擇。
約翰給澤尼斯廣播公司的老板尤格耐·F·麥克唐納寫了一封信,請求和他會麵,談論澤尼斯在美國黑人中做廣告的利益關係,但麥克唐納拒絕了他。
約翰並沒有氣餒,他又給麥克唐納去了一封信,談論他在黑人社團中的廣告政策。
麥克唐納回信說:“你是個具有堅持不懈精神的年輕人,我要見你。但是,不許提在你的出版物中做廣告的事。”
這就提出了新問題,他們將談些什麼呢?
約翰去了趟美國查尋人物經曆的機構,發現麥克唐納過去是個探險家,曾繼馬修·亨森穿越北極圈的偉大壯舉之後到過北極。而亨森也是一位黑人,他還就其探險的經驗寫過一本書。
約翰確信這是自己要打開的缺口。他請亨森在他寫的一本書上簽名,然後,他從即將出版的雜誌中刪除了一篇文章,換成了有關亨森的傳記。
當約翰走進麥克唐納的辦公室時,麥克唐納的第一句話就是:“看見那兒擺的雪靴了嗎?是馬修·亨森送我的。我認為他是我的朋友,你知道他寫的那本書嗎?”
約翰說:“知道。我碰巧隨身帶了一本,他很熱心地在給你的書上簽了名。”
麥克唐納把書和雜誌翻閱、瀏覽了一下,點頭表示讚賞。約翰告訴他自己創辦的這份雜誌,就是要把像亨森這種以超群的勇氣打破各種羈絆、取得成就的人物集中起來,介紹給廣大讀者。
麥克唐納馬上說:“既然這樣,那我們非得在這本雜誌上做廣告不可了。”
(2)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有時,我們憑一種感覺,經常會忽略掉他人的感受。
但是應該記住最重要的事,就是我們大家彼此之間生活是如此親近,以至於往往忘乎所以。在設法用我們的觀念影響他人的時候,我們首先應該側重於他人的需要,而不是我們自己。如果你想要使某個人滿足你的重要需求,你就得搞清楚他想要什麼,用他的利益來提高你的利益,以此來達到目的。因為,你和他人總是有區別的。
(3)相信真誠的力量。多年前的一場意外,使戴絲由正常人一變而為喑啞殘障,其中的人情冷暖,常令她垂淚。坦白言,她對人生是有些失望的,尤其在工作上受到的排斥和冷漠,使她幾乎已提不起求職的勇氣。但生存的問題,逼得她必須再三地去懷抱希望,再次接受被拒絕的打擊和傷害。
輾轉多次之後,戴絲通過許多朋友的安排與推薦,進入一家新聞傳播機構任職。由於負責靜態資料的管理,不僅非常適合她,且同事對她也非常友善、關懷,使她對人生又充滿了期望和勇氣。
不久發生了一件轟動的新聞事件,同仁們為了搶新聞、發布新聞莫不忙得雞飛狗跳。為了配合這一特大新聞,戴絲負責的資料、檔案的調卷管理工作霎時變得非常重要,不斷地要推出背景資料以提供新聞後勤支援。由於同仁要求資料支持非常急迫,此時,她的喑啞殘障帶來了工作上溝通的障礙和難度,不僅延誤了寶貴的時間,也出了不少的差錯。
事後,同仁的抱怨,使得單位主管重新檢討戴絲在此項工作上的適宜性,因此,有了將她調離現職之議。這其實不僅為了單位,也是為她好。但她實在舍不得離開這個熱愛的工作,她急忙跑去向主管拍胸脯保證:“我可以認真學,可以在速度上加倍。”
從主管的眼神、表情中,戴絲得悉自己是不可能再呆在此處工作了,這對她真是致命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