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質的人以敏銳、穩重、體驗深刻、外表溫柔、怯懦、孤獨和行為緩慢為特征。
這種人具有較高的感受性和較低的敏捷性。他們的心理反應速率緩慢,動作遲鈍,說話慢慢吞吞。他們多愁善感,情感容易發生,但表現微弱而持久。他們一般屬於內向,不善於與人交往,在困難麵前常優柔寡斷;在危險麵前常表現出恐懼和畏縮;在受挫折以後,常心神不安,不能迅速地轉向新的工作。他們的主動性較差,不能把事情堅持到底。但這種人富於想像,比較聰明,對力所能及的任務表現出較大的堅韌精神,能克服一定困難。
我們可以從上麵的描述中看到,四種氣質類型的典型特點有明顯的區別。當然現實生活中,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歸入某一氣質類型,非此即彼,大多數人都屬於中間型或混合型,他們較多的具有某一類型的特點,同時又具有其他類型的特點。
人的氣質是多種多樣的,它表現了人的神經係統的某種特性。正如人的神經係統沒有好壞之分一樣,氣質也沒有好壞的區別。每種氣質類型都有積極的一麵,也有消極的一麵,它不預示一個人的性格發展方向,也不預示一個人的能力大小。
在任何一種氣質類型的基礎上,既可以發展良好的性格特征和優異的才能,也可以發展不良的性格特征和限製才能的發展。另外,氣質也不決定一個人的社會價值。
我們認清自己的氣質特性的目的是為了更客觀地自我認定和評價,從而給自己確定一個更為明確的努力方向,讓正確的觀念指引我們的前進之路。
4.特長就是方向
有一則英國寓言說:有一天,一個國王獨自到花園裏散步,使他萬分詫異的是,花園裏所有的花草樹木都枯萎了,園中一片荒涼。後來國王了解到,橡樹由於沒有鬆樹那麼高大挺拔,因此輕生厭世死了;鬆樹又因自己不能像葡萄那樣結許多果子,也死了;葡萄哀歎自己終日匍匐在架上,不能直立,不能像桃樹那樣開出美麗可愛的花朵,於是也死了;牽牛花也病倒了,因為它歎息自己沒有紫丁香那樣芬芳;其餘的植物也都垂頭喪氣,沒精打采,隻有細小的心安草在茂盛地生長。
國王問道:“小小的心安草啊,別的植物全都枯萎了,為什麼你這小草這麼勇敢樂觀,毫不沮喪呢?”
小草回答說:“國王啊,我一點也不灰心失望,因為我知道,如果國王您想要一棵橡樹,或者一棵鬆樹、一叢葡萄、一株桃樹、一株牽牛花、一棵紫丁香等等,您就會叫園丁把它們種上,而我知道您希望於我的就是要我安心做一株小小的心安草。”
是啊,既然你無法做高大的喬木就不妨發揮優勢做一株小草。要知道小草也有它的特殊用途和意義。而這些都是那些喬木無法具備的優點。如果一個人能夠發現自己和別人在學習、生活方式方麵的差異,發現自己的長處,讓自己有機會依照自己擅長的方式獲取知識和技能,那他就不至於在學習上遭遇痛苦或不必要的失敗經曆。
一位西方教授撰書指出,通向成功的道路有許多條,在不同領域不同行業,人們取得成功所需要的才能和智慧是不一樣的。幾乎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一種或幾種才能。
有的人表現出空間天分,他們的視覺似乎特別發達,喜歡把事物視覺化,即把文字或語音信息轉變為圖畫或三維形象,可能在繪畫、攝影、建築或服裝設計、造型藝術等方麵表現出興趣和特長。
有的人表現出音樂天分,他們的聽覺特別發達,很小就表現出對音準和聲音變化的高度敏感,並能迅速而準確地模仿聲調、節奏和旋律。
有的人表現出身體運動天分,他們能很好地協調肌肉運動,體態和舉止優美而恰當,他們通常在體育運動、機械、戲劇和其他操作工作中有傑出表現,很容易成為優秀的演員、舞蹈家、運動員、機械師和外科醫生。
有的人很有邏輯、數學天分,他們喜歡並擅長計數、運算,思維很有條理,並願意通過閱讀或動手實驗尋找答案。如果他們的好奇心能得以滿足,那麼他們很可能在理科學習和研究上取得好成績。
有的人很有語言天分,他們說話早,對語音、文字的意思很感興趣,喜歡聽故事、講故事,喜歡繞口令和猜謎等語言遊戲,喜歡讀書和聽別人讀書,他們很可能成為成功的作家。
有的人擅長人際交往,他們比較容易理解他人的感受,能夠和各類人相處,在各種情況下都能恰當地表現自己,經常充當團體的領袖人物,他們比較容易在政治、教育、管理或社會活動等領域取得成功。
有的人善於了解自身的能力和情感,他們喜歡獨立工作,善於反省自己。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學習風格。以奧運會金牌得主,著名的美國跳水運動員格裏格·洛加尼斯為例:在開始上學的時候,他很害羞,在講話和閱讀方麵曾遇到困難,為此他受到了同伴的嘲笑和作弄。這一切令他非常沮喪,他決心集中一切時間和精力投入他能夠掌握和精通的事情上,以向別人表明他能做成功一些事情。洛加尼斯喜歡並且精通舞蹈、雜技、體操和跳水,於是他集中磨煉自己的運動天賦,開始在各種體育比賽中嶄露頭角。後來,他得到一位前奧運會跳水冠軍的指點,接受了專業訓練。經過長期的努力,洛加尼斯終於在跳水方麵取得驕人的成績。他16歲成為美國奧運會代表團成員,並在常春藤加州大學獲得戲劇學學位;28歲時已獲得6個世界冠軍、3枚奧運會獎牌、3個世界杯冠軍和其他許多獎項並於1987年作為世界最佳運動員獲得歐文斯獎。事實上沒有誰能成為全能型人,你隻需依據自己的特長來發展才能,並把它發揮到極致,你就成了成功者。
世界曆史上有許多著名人物,由於學習方式的差異,曾經在學校裏遇到嚴重的學習困難。雖然他們的學習方式和學校教育格格不入,但當他們能用自己的方式去學習和工作時,他們就充分地發揮了自己的才華和特長,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曆史使命。
前英國首相溫斯特·丘吉爾在學生時代曾經在朗讀上遇到問題,有點口吃,而且異常好動。他曾被歸入學習最差學生的行列,不得不參加專為學習差生組織的集中教授英語的班級學習。理論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上學時7次考試不及格,老師說他隻會做白日夢,不會學習;他在學校沒有朋友,父親常說他愚蠢,並為此而感到羞愧。托馬斯·愛迪生有嚴重的記憶問題,在談到學校時,他說:“我記得我一點兒都不能適應學校,我在班裏總是成績最差,我總認為老師不同情我。”美國第27任總統伍德羅·威爾遜到9歲還沒學會字母表……這些偉人無論他們的字跡多麼潦草,在拚寫方麵出現多少嚴重的問題,麵對閱讀材料及抽象的數學概念感覺有多困難,他們從不放棄對未來的憧憬和希望,最終能夠揚長避短,集中鍛煉自己的能力,發揮自己的長處,為人類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一個人一生最大的遺憾應該是不知道自己的特長而庸碌終老,一事無成。如果你能認識自己的能力和特長,並向著這個方向努力下去,成功就不會太遠。可惜的是有太多的人沒有發現自己的特長,或者沒能讓自己的特長變成一種能力,這種人生就是失敗的人生。
在現代社會,能力包括掌握知識的能力、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處理複雜問題的能力、吃苦耐勞的能力等等,其中還包括自己的既有實力,即擁有的知識水平、人際關係、身體素質、家庭環境、財力狀況等。認識自己是非常困難的,甚至有人指出,人生最大的難題莫過於知道你自己!許多人談論某位企業家、某位世界冠軍、某位著名電影明星時,總是讚不絕口,可是一聯係到自己,便一聲長歎:“我不是成才的料!”他們認為自己沒有出息,不會有出人頭地的機會,理由是:“生來比別人笨”,“沒有高級文憑”,“沒有好的運氣”,“缺乏可依賴的社會關係”,“沒有資金”等等。而要獲得成功就必須要正確認識自己,堅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努力發掘自己優於他人的特點,把自己塑造成一個優秀的人才。
5.決不盲從
最近有消息報道說,許多“北漂族”為圓自己的明星夢上當受騙,為此他們專門成立了一個維權小組。細細想來,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上當受騙?原因就是盲從!我們不否認,有許多人確實具備表演的才能和天分,進入演藝圈是最理想的選擇。然而,大多數人並不具備進入演藝界的條件,但他們之所以千方百計地想成為其中的一員是他們隻看到了明星們在人前的無限風光。受虛榮心和金錢的利誘,他們不顧途徑的正當與否,付出代價的多少,隻要有一點機會就要努力爭取,精神確實可嘉。但等待他們的結果是什麼?損失!精神的損失!時間的損失!金錢的損失!這就是盲從的代價。他們不知道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走這條路,他們的觀念錯了。
“走自己的路,讓人們去說吧!”我們對但丁的這句名言並不陌生,可是,我們在生活中是否信奉它,實踐它呢?
電影舞星佛萊德·艾斯泰爾1933年到米高梅電影公司首次試鏡後,在場導演給他的紙上評語是“毫無演技,前額微禿,略懂跳舞”。後來艾斯泰爾將這張紙裱起來,掛在比佛利山莊的豪宅中。
美國職業足球教練文斯·倫巴迪當年曾被批評“對足球隻懂皮毛,缺乏鬥誌”。
哲學家蘇格拉底曾被人貶為“讓青年墮落的腐敗者”。
彼得·丹尼爾小學四年級時常遭級任老師菲利浦太太的責罵:“彼得,你功課不好,腦袋不行,將來別想有什麼出息!”彼得在26歲前仍是大字不識幾個,有次一位朋友念了一篇《思考才能致富》的文章給他聽,給了他相當大的啟示。現在他買下了當初他常打架鬧事的街道,並且出版了一本書:《菲利浦太太,你錯了!》。
貝多芬學拉小提琴時,技術並不高超,他寧可拉他自己作的曲子,也不肯做技巧上的改善,他的老師說他絕不是當作曲家的料。
歌劇演員卡羅素美妙的歌聲享譽全球。但當初他的父母希望他能當工程師;而他的老師則說他那副嗓子是不能唱歌的。
發表《進化論》的達爾文當年決定放棄行醫時,遭到父親的斥責:“你放著正經事不幹,整天隻管打獵、捉狗捉耗子的。”另外,達爾文在自傳上透露:“小時候,所有的老師和長輩都認為我資質平庸,說我與聰明是沾不上邊的。”
沃特·迪斯尼當年被報社主編以缺乏創意的理由開除,建立迪斯尼樂園前也曾破產好幾次。
法國化學家巴斯德在讀大學時表現並不突出,他的化學成績在22人中排第15名。
牛頓在小學的成績一團糟,曾被老師和同學稱為“呆子”。
羅丹的父親曾怨歎自己有個白癡兒子,在眾人眼中,他曾是個前途無“亮”的學生,藝術學院考了三次還考不進去。他的叔叔曾絕望地說:孺子不可教也。
《戰爭與和平》的作者托爾斯泰讀大學時因成績太差而被勸退學。老師認為他:“既沒讀書的頭腦,又缺乏學習的興趣。”
如果這些人不是“走自己的路”,而是被別人的評論所左右,盲目跟從他人,怎麼能取得舉世矚目的成績?
人生的成功自然包含有功成名就的意思,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你隻有做出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才算得上成功。世界上永遠沒有絕對的第一。看過馬拉多納踢球的人,還想一身臭汗地在足球隊裏混嗎?聽過帕瓦羅蒂的歌聲的人,還想修練美聲唱法嗎?讀過曹雪芹《紅樓夢》的人,還想寫小說嗎?——其實,如果總是擔心自己比不上別人,隻想功成名就,那麼世界上也就沒有曹雪芹、帕瓦羅蒂、馬拉多納這類人了。
俄國作家契訶夫說得好:“有大狗,也有小狗。小狗不該因為大狗的存在而心慌意亂。所有的狗都應當叫,就讓它們各自用自己的聲音叫好了。”
小狗也要大聲叫!實際上,追求一種充實有益的生活,其本質並不是競爭性的,並不是把奪取第一看得高於一切,它隻是個人對自我發展、自我完善和美好幸福的生活的追求。那些每天一早來到公園練武打拳、練健美操、跳迪斯科的人,那些隻要有空就練習書法繪畫、設計剪裁服裝和唱戲奏樂的人,根本不在意別人在做什麼。他們的主要目的不在於像別人那樣當眾展示、參賽獲獎,而是自得其樂、自有收益,滿足自己對生活美和藝術美的渴求。
所以說,真正成功的人生,不在於成就的大小,而在於你是否努力地去實現自我,活出自己該有的特色。
正確的自我評價,是對社會的一種義務,也是使自己走上正確方向的前提條件。鬆下幸之助認為,人類怎樣來評價自己,是件重要的事。能夠正確的判斷是很幸運的,假定他是具有特殊能力的木工,人家請他說:“請你當銀行的分行經理好嗎?”“這我有困難,我是最適合做木工的,發揮木工的特殊技能,才合乎我的興趣,而且我才會覺得幸福。”
個人對於社會的第一義務是判定自己的價值,也就是要正確地認識自己,這是很重要的。
經營公司與經營商店是同樣的。如果商店的老板無法對自己做正確的判斷,那他一定會失敗的。別人改造了店麵裝潢,雇用很多人,這時候我們也照這樣做的話,失敗的可能性一定會增大的。應該說別人可以做,但自己不一定跟著做,要自己把握自己的經營方法,正確地判斷自己的能力,這樣對自己才算負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