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經意中的成長 22(1 / 3)

序 21

閑話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說到清明,多數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杜牧這首老少皆知耳熟能詳的詩,我也不例外。何為清明呢?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曆書》說:“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是敦促春耕的節氣。

那麼又為何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呢?這與此前兩天(或一天)的寒食節有關。寒食節是中國古代較早的節日,傳說是在春秋時代為紀念晉國的忠義之臣介子推而設立的。其實,從曆史的實際來看,禁火冷食主要反映古人改火習俗的遺跡。原始社會,先民們鑽木取火,火種來之不易,取火的樹種往往因季節變化而不斷變換,因此,改火與換取新火是古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春三月正值改火的時節,人們在新火未到之時,要禁止生火。漢代稱寒食節為禁煙節,因為這天百姓人家不得舉火,到了晚上才由宮中點燃燭火,並將火種傳至貴戚重臣家中。唐代詩人韓愈的《寒食》詩對此有生動描寫:“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禦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寒食節期間的習俗,除了禁火冷食,還有後來成為清明節主要內容的祭掃墳墓。中國古人對祭祀祖先十分重視。上古時候,家中有人去世時,隻挖墓坑安葬,不築墳丘標誌,祭祀主要在宗廟進行。後來在挖墓坑時還築起墳丘,將祭祖安排在墓地,便有了物質上的依托。

戰國時期,墓祭之風逐漸濃厚起來。秦漢時代,祭掃墳墓的風氣更盛。《漢書》記載,大臣嚴延年即使離京千裏,也要定期還鄉祭掃墓地。在唐代,不論士人還是平民,都將寒食節掃墓視為返本追宗的禮節,由於清明距寒食節很近,人們還常常將掃墓延至清明。詩人們的作品,也往往是寒食、清明並提,韋應物有詩說:“清明寒食好,春園百卉開。”白居易也說:“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朝廷鑒於民間寒食、清明並舉已相沿成習,就以官方文書的形式正式規定,清明到來時,可以與寒食節一起放假。這項規定距今已經一千二百多年,說明從那時起清明開始具有某種國家法定節日的色彩。

宋元時期,清明節逐漸由附屬於寒食節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節的地位。清明節後來還吸收了另外一個較早出現的節日—上巳節的內容。此節古時在農曆三月初三日舉行,主要風俗是踏青、祓禊(臨河洗浴,以祈福消災),反映了人們經過一個沉悶的冬天後急需精神調整的心理需要。晉代陸機有詩寫到:“遲遲暮春日,天氣柔且嘉。元吉隆初巳,濯穢遊黃河。”即是當時人們在上巳節祓禊、踏青的生動寫照。

“要想富勤掃墓”這是茶鄉一帶流傳久遠的俗話。其他地方也有“要想富拜古墓”的說法。何為掃墓?《清通禮》雲:“歲,寒食及霜降節,拜掃壙塋,屆期素服詣墓,具酒饌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樹,剪除荊草,故稱掃墓。”古人掃墓其實並非隻在寒食清明。《宋史·唐恪傳》:“以延康殿學士知潭州,請往錢塘掃墓,然後之官,遂改杭州。”大凡遠行經商或升官上任之前都有祭祀掃墓的習慣,這是對祖先的“思時之敬”。然而,致富與掃墓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不同的概念,單從字麵怕是無法理解了,傳統的理解是因為掃墓表達了對祖先的敬重,祖先便會在冥冥中給以幫助,從而使事業興旺發達。這個自然是沒有科學道理了。不過,話又說回來,“數典不忘祖”也是中華民族的美德,從這個意義上來理解,我們當然應該倡導了。大概也因為這個原因,清明掃墓在曆經文革等政治運動略顯沉寂之後有了恢複性隆重起來,豪華墓葬也逐漸盛行。

“清明要明難得明,穀雨要淋難得淋。”這是茶鄉流傳的另一句有關清明的俗話,說的是這個季節多雨的氣候特點。今年清明節期間這一氣候特點發揮到了極致,清明前的半個月時間裏幾乎每天都是雨,其後的兩三天也是雨,給掃墓祭祀特別是修墳活動帶來不便。盡管如此,人們掃墓的熱情依然很高,許多人不遠千裏從廣東浙江等地趕回家裏為祖宗掃墓祭祀。有人自嘲地說:“清明雨是先人對子孫孝道的考驗。”我們不妨信一回。

2013年4月5日

*詩詞拾零*

素來喜愛詩詞歌賦,在平平仄仄的韻律中,可以感受古典雅致的情懷。抱著“不講格律平仄,隻求語意完整”的心態,塗鴉過一些詩詞,擇其一二,博君一笑矣。

遊白龍洞(組詩)

<序>江南羅霄山脈中部湘贛交界處有白龍山,山勢並不陡峻,山腹有溶洞三層,曰白龍洞。上二層為旱洞,下層為水洞,全長約七公裏。其中水洞深百餘丈,曾有國外探險隊四人涉足,未果,目前正在開發的是中間一層。多鍾乳,形神別致,假以燈光映照,似雕龍畫鳳,仿佛仙境,美不勝收。其中洞頂白龍長數尺,尾上頭下,黑睛傳神,栩栩如生。丙戌夏四月二十七日,諧友二人同遊,雖經長途疲累,依然心曠神怡。作詩以記之。

(1)鷓鴣天·遊白龍洞

風和日麗豔陽天,

大山百裏隻等閑。

心儀白龍攬勝境,

長驅直入到洞前。

蓬萊島,聚神仙,

玉柱挺拔擎南天。

白龍栩栩出瑤池,

仙境連連話萬千!

(2)白龍洞部分景點集韻

白龍衝天出瑤池,

千手觀音靜坐蓮;

八戒偷窺嫦娥浴,

生命之根直指天;

黃河之水天上來,

花果山上掛水簾;

蓬萊仙島人頭攢,

洞中處處是神仙;

擎天玉柱稱第一,

世界屋脊好峻險;

情人小屋設一邊,

海豚接吻逾千年;

曲徑通幽疑無路,

鬼斧神工一線天;

誰來洞中忙耕種?

石林石筍石梯田;

地圖背靠手風琴,

歌唱祖國看兩邊;

九曲連環上天橋,

啟明高掛照人間!

<一>決定

聞得酒埠好光景,

仲夏趁閑欲尋芳。

諧友隻唱二人轉,

驅車百裏享豔陽。

<二>意外

乘興而到酒埠江,

問訊路人好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