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鞘的心靈1(1 / 3)

序言

(代序)

攬幸福入懷

人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

人人都渴望把幸福攬在懷裏。

幸福不會靜若處子,幸福總是動若脫兔。甚至有時候,幸福還是個滑膩的泥鰍,是指間沙,一不小心,就從我們的指尖溜走。

沒有人可以長期地霸占幸福,但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幸福在我們身邊留存地更久一些。

在西晉時期,就有過一段為了幸福而不擇手段的故事。

晉武帝驕奢淫逸,遍招天下美女,納入後宮,最終導致後宮爭寵。滅吳以後,晉武帝又將吳主孫皓宮中的5000名宮女全都接收下來,再加上原有的宮女,後宮佳麗超萬人。晉武帝有一個癖好,就是每天坐羊車,拉著自己在後宮轉悠,羊在哪裏停下來,他就在哪裏下車入屋就寢。於是,一些為了獲得寵幸的佳麗,知道羊喜歡吃竹葉和鹽巴,就采下來大把的竹葉插在門口,並把鹽撒在門口。羊看到竹葉和鹽巴,就停下來,晉武帝就進門臨幸這位佳麗。

真可謂費盡心機!

人人都想接幸福來自己家小住。人人都想做幸福的債主。然而,怎樣

幸福就是做你能做的事情。

小說中,高脫弗烈特曾對克利斯朵夫說:“現在是冬天,一切都睡著。將來大地會醒來的。你隻要跟大地一樣,像它那樣的有耐性就是了。你得虔誠,你得等待。如果你是好的,一切都會順當的。如果你不行,如果你是弱者,如果你不成功,你還是應當快樂。因為那表示你不能再進一步。幹嗎你要抱更多的希望呢?幹嗎為了你做不到的事悲傷呢?一個人應當做他能做的事……竭盡所能。”

一句“一個人應當做他能做的事”揭開了關於幸福的麵紗。人生本已經很紛忙,何不要超出自我的能量負重前行呢?

幸福就是力所能及,就是讓自己的心智引領自己的能力,在事業疆域的開拓上所向披靡。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明了這個道理,他們馱著沉重的夢想,一門心思往蜜罐裏鑽,最終卻落得處處不盡人意。

一位詩人說,我寧願在沙礫堆裏撿拾自己,而不願自己被別人從糖漿池裏拽出來。沙礫有空隙,我尚可呼吸,糖漿香醇,但令我窒息。沙礫有棱角,打磨出了我的光華;糖漿太甜膩,讓人沒脾氣。

這話多形象呀,原來,幸福也是需要量體裁衣的。

其實,永遠沒有絕對的幸福,就像永遠也沒有絕對的痛苦。幸福還是個比較級。幸福不要和別人比,隻要你比從前幸福,就行了!

關於幸福,我在這裏能說的隻是隻言片語,我把更多的話,寄托在這本書的正文裏,希望您看後,能收到一丁點兒啟發。

是為序。

第一章 不能鋒利,就做鈍器

引言

造物主不可能

給每個人以尖銳的外表

如果你恰恰不尖銳

那就要恭喜你了

有一種尖銳叫“大智若愚”

鈍感力也是生命的免疫力

那些在你麵前晃悠的藤條

西方有位心理學家連同警方在監獄裏做過如下試驗:把近10個犯人分別關在一個矮房子裏,房子隻有一座窗口可以逃生。值得令人驚訝的是,警察並沒有給這些窗口裝上任何電網和抗擊打玻璃,隻是指著窗戶外圍垂下來的一根根帶刺的紫色藤條說,有本事你們就扒開藤條逃出去,相我的警棍沒有讓你嚐到的苦果,藤條會滿足你,然後笑著走開。

一周過去了,那些藤條一直在犯人們麵前晃蕩,紫色的藤條上長著青麵獠牙的尖刺,那尖刺讓人一眼看上去就脊梁冒汗——肯定是毒刺,我才沒那麼傻呢——犯人們一直這麼認為。

半個月過去了,試驗結束,心理學家和警察們共同揭開了答案,其實,那些所謂的有毒藤條,其實根本就是一些橡膠製品,無毒無害……

警察和心理學家給犯人們畫了一座“心牢”。

還有一個相似的研究,是關於足球比賽的。

英國的埃克塞特大學的心理學家通過研究罰球時守門員的眼神和動作發現,在足球比賽中,球員尤其是罰點球的球員,完全可以忽略守門員的動作,隻要做好自己的腳步文章就足夠了。

他們認為,在罰球時,理應受到心理幹擾的是守門員,而不應是球員,罰點球的隊員通常是頭腦冷靜的,球員越緊張,就會越頻繁地看守門員。不要理會守門員,點球是否能進的決定權是掌握在點球主罰者的手中,球員們需要有這種自信,這會使他們更精確、冷靜地處理眼睛傳遞給他們的信息,踢出的點球也就會更加有針對性。罰點球的時候,對門將做出的動作置之不理是最佳選擇。

有人說,會叫的“狗”不要人,這話是有一定道理的。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時候,艱難險阻就是這樣一條“狗”,表麵文章做得越足,代表著其內心就越弱小,叫囂才是示弱的表現,我們完全沒必要因為一兩根在你眼前晃悠的藤條和守門員而動搖了自己原本沉穩的心。

飄出深井的氣球

他原本擁有幸福的童年,一場大火,澆熄了他童年的所有夢幻。

好端端的家被付之一炬,火起的時候,他還在屋裏熟睡,是消防隊把他從火海裏抱出來的,命是留住了,但是,臉上和身上卻留下了許多燒傷的疤痕。

他望著鏡子裏的自己,大哭,說自己變醜了,沒有孩子願意和他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