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針說它發明了郵票打孔機23(1 / 2)

不學接吻魚

喜歡養魚的猴爸爸和猴媽媽聽說接吻魚很有趣很受人喜愛,便跑到東南亞爪哇島的湖泊裏撈來十幾條放在幾個玻璃魚缸裏養起來。一個個乳白色散發金屬般光澤的側扁卵圓形魚體,十分活躍地在水中遊動著穿梭著,誰看了都說好。

這天,猴爸爸連續喂食,晚上還爬起來連喂兩遍,猴媽媽阻止他說:“不能這樣喂食了!會把魚撐死的。”猴爸爸卻說:“你咋這麼沒有知識呢!不知道常言說‘馬無夜草不肥’嗎?魚無夜食長得不快,不喂夜食怎麼行?”於是他們你一言我一語地吵了起來。

猴爺爺聽到了,忙過來勸解。指著正在接吻的魚,先對猴爸爸說:“你看看這魚,難道我們聰明的猴兒還不如魚嗎?你看看這兩條魚是多麼相親相愛!”

猴爸爸聽猴爺爺一說,卻笑了,問猴爺爺:“爸爸,你是叫我學學這魚嗎?”

“是啊,”猴爺爺很嚴肅地說,“我看見這魚常常這樣子的,從不吵架打架……”

猴爸爸接過猴爺爺的話:“爸爸,您說得不對,我不能學這魚……”

見兒子頭一回頂撞自己,猴爺爺很來氣,罵道:“臭小子!你敢不學?”

猴爸爸忙賠笑臉,說:“爸爸不要生氣,你不要以為這魚接吻是相親相愛的表示……”

“那是什麼?”猴爺爺急問。

“是在爭鬥,”猴爸爸回答,“這接吻魚以魚喜相互接吻而得名而聞名。其實,不僅異性魚,就是同性魚也有接吻的習慣動作。你看,這接吻的兩條魚都是雄性魚呢!”

“那他們為什麼爭鬥?”猴爺爺不解,問道,“哪有這樣爭鬥的啊?你是不是在蒙我?”

猴爸爸忙答道:“沒有蒙爸爸!聽我說啊:接吻魚,又叫親嘴魚、吻魚、桃花魚、吻嘴魚、香吻魚、接吻鬥魚等,又厚又大的嘴唇是他們最顯著的特征。動物學家證實接吻魚的接吻動作可能是一種爭奪地盤的天性,兩魚相見時,會不約而同地伸出生有許多鋸齒的長嘴唇,用力地相互碰在一起,甚至可以整整一下午都保持接吻的動作,一點兒也不顧及周圍環境的影響。其實這是一種爭鬥的現象,是在為了保衛自己的空間領域的爭鬥!”

“哦,”猴爺爺聽明白了,但也擔心地問,“那這種爭鬥會不會出危險呢?”

猴爸爸笑了:“他們這種爭鬥並不激烈,隻要一方退卻讓步,另一方就不會窮追猛打,而是繼續埋頭做著他們習慣做的清潔工作,就好像什麼也沒有發生似的。”

“嗯,”猴爺爺想了想說,“你不學接吻魚可以,但你不能再和猴媽媽吵架……”

“好好,”猴爸爸忙點頭說,“我這就向她賠不是去。”

接吻魚接吻不是“愛”,是在爭鬥。

小烏鴉喝水

太陽火辣辣地烘烤著大地,小烏鴉和烏鴉媽媽練習飛行,落到了一望無際的黑土地上。

“孩子,口渴了吧?”烏鴉媽媽指著不遠處的裝著不多水的瓶子,對小烏鴉說。

小烏鴉到了瓶子跟前,見那高高的細細的瓶子,知道自己的嘴夠不到裏麵的水。

這時候,烏鴉媽媽問:“孩子,有辦法喝到瓶子裏的水嗎?”

“有,”小烏鴉滿懷信心回答,“我找石子去。”他想起了《烏鴉喝水》的故事了。

可是,這黑土地上一個石子也沒有,隻有一棵棵大南瓜正旺旺地長著。小烏鴉左找右找,怎麼也找不到石子,急得眼淚要掉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