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傳統文化——丹道文化(3 / 3)

英國的李約瑟博士說:“當現在科學時代來臨的時候,人們發現,早已有一係列哲人已經為他們鋪平了道路,從懷德海上溯到恩格斯、黑格爾到萊布尼茲,他們的這種靈感,也許完全不是歐洲人的,這種最現代的歐洲科學理論基礎是中國的儒家思想,莊周、朱熹和周敦頤這類人物的恩惠,他們的認識,要比世界上現在已經認識到的多得多。”(李約瑟《中國科技史》,英文版2卷505頁),可惜多年來在我國的黃老道學、孔、孟、周、朱儒理學,是處於被批判地位的。

恩格斯說(《馬恩選集》第三卷561頁):就歸納、演繹以及抽象對未知對象的分析、綜合,以及作為兩者綜合實驗,所有這些對科學實驗的方法(形式邏輯推理的方法)是我們和動物所共有的,隻是在程度上不同而已。相反的,辨證的思維——正因為它是以概念本性的研究為前提——所以隻對於“人”,才有可能,但這隻對於那些有高級發展階段上的人才可能有,例如佛教徒和希臘人,才是可能有的,而且其充分發展(這種辨證思維的能力),還要晚的多,在現代哲學中,才能達到(其實那時恩格斯還不知道有中國道教徒也是一樣)。本世紀有另一位偉大的科學家提出:量子力學的(丹)玻爾,他認為愛因斯坦對中國傳統文化(在這裏就認識方法論而言)、對中國對自然界的認識高度是高於西方的。美國的卡普拉引用(丹)玻爾的話說:“為了與原子理論的教程做一類比,我的認識必須轉向,這樣一些方法論的問題,如來佛和中國的老子,像他們這樣的一些思想家,早就遇到這類問題,就‘存在’在這幕壯觀的戲劇中,我們是觀眾、還是演員的身份?也許都不是,但他們已經能夠協調起來了!”(卡普拉《物理學之道》第5頁)

量子力學的提出者(丹)玻爾教授,他在1937年訪問過中國,中國文化給他留下了終生難忘的印象,他的國家為表彰他的貢獻,決定為他立紀念碑時,他要求選擇了中國太極八卦圖作為碑上的圖案,在碑上他寫了“對立即互補”的銘文。

現代科技物質文明的發展和進步已經遠遠超過了精神文明的發展,特別是我國現在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當我們要建立一個社會主義的和諧社會時,隻有全社會都重視中國傳統文化,共同學習和繼承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心性”文化(人類對“心性”文化的研究是打開中華文化傳統的一把鑰匙),有了心性文化的基礎,和諧社會才有了堅實的基礎。訓練和認識心性的方法就是要了解和學練“內丹”,也叫“性命之學”。

減壓。通過“抱元守一”、“意守丹田”或“化萬念為一念”的靜坐修煉讓人快速進入“虛靜”狀態,撇棄紛爭,忘我歸零,讓身心回歸到最健康最自然最鬆靜的狀態,心如流水,超脫自在。

內省。企業要發展一定是企業家心智的再開發,一定是本我智慧的再顯現。通過修煉靜坐將身心放下,不執著方法、進境,進步反而越大;從身體因真炁而震動,又因真炁均衡細密散布全身以致實動而不動,內悟“無為而治”、“靜極生動”、“真空實有”的和諧經營之道。

解惑。我們常被現象迷惑,被內在的妄想、執著及“貪瞋癡”所蒙蔽,心靈無法自拔超脫。通過靜坐修煉,讓妄心漸息,看清“森羅萬象實是各種因緣結合而生、分散而滅,以及因變化而變幻”的本質,領悟“諸相非相”的大道,讓本具智慧的“心性”脫穎而出,以使待人處世更加圓融無礙。

益智。“能觀心性,方為上智”。通過靜坐中忘我、無我、忘物、無物的修煉,超越後天行為意識,激發最根本的先天智慧(第八識“深層潛意識”),在“歸根曰靜,靜曰複命”的身心與宇宙合而為一的和諧中達到“靜定安慮得”的境界。

養生。通過靜坐以澄心見性,使散亂的心念,逐步歸於凝定,心定而後氣和,氣和而後血道通暢,從而精氣內充,正氣強盛,達到經絡疏通、陰陽平衡、益壽延年之養生功效。

(本文寫於198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