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用係統科學方法
第二個問題:有了這種基礎以後,就可以形成我們的戰略,它的基本方法就是實事求是,這裏可以提出一些輪廓。
第一,研究氣功的出發點,要立足於練功人的實踐。對這種練功的實踐,一直到現在也沒有什麼科學儀器能加以顯示,主要是靠練功人的內省。我看到的一些練功過程的記載,都是練功人內省的結果。同時,氣功可以治病,而治病是客觀的東西,對病情的發展可以作客觀的觀察。因此,研究氣功的出發點,一個是靠練功實踐中的內省,再一個是立足於氣功治病過程中病情的客觀變化。這是最最基本的一個層麵。
第二,再提高一個層次,由氣功師總結練功實踐的經驗,寫成教功法的書。這方麵的材料已經非常之多,功法方麵有幾百種。這是對實踐的初步加工。
第三,更上升一個層次,是氣功的理論書籍,比如《周易參同契》。這些書由於時代的限製,寫得很古奧,對它的內容是很不容易理解的。它表達的方法有一定的模糊性,古代人善於用模糊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中國的文論就喜歡講高山流水,講究意境。氣功理論的書也有這種情況,而且免不了有各種個人的看法加上去,最高級的層次就是虛玄,最不好理解。
怎麼辦?辦法就是建立唯象氣功學,像是前麵舉過的例子,先不講統計物理學,而是先找一找氣體的溫度、壓力與體積之間可以總結出什麼規律來?做這項工作,我有個建議,叫做“中間突破”,就是從上述第二個層次出發,用初步總結出來的東西,利用各種功法的書,把它彙集起來,這是必要的素材。對這些素材,首先還要找第一層次即氣功實踐的材料來核對,看它是不是經過實踐檢驗過的?采用實事求是的方法來進行這件工作。這樣收集起來的材料,恐怕有不少矛盾的地方,不一定完全一致。怎麼辦?這就需要進一步研究,怎樣把這些材料的相互關係理清,建立一個模型,比原來各種功法書上考慮的因素還要周到。這種建立模型的方法,就是係統科學中經常用的方法。
對建立起來的這個模型,還要用氣功理論的書籍來衡量看對不對?這樣,就會帶著問題去看這些書,也就容易理解這些理論書的內容,看這些書也就有了實際意義了。再提高一步看,這樣一個模型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原理違背不違背?和係統科學的理論違背不違背?同時,也還需要看和一些基礎知識,包括生理學的基礎知識是不是合拍?經過這樣反複推敲,再找搞係統、搞模型的專家一起來參謀,就有可能把這個模型建立起來。
總之,中間突破的方法,就是先把各種功法的書整理並係統化,建立起一個模型;再考核這個模型和氣功理論,和哲學、和係統科學、和生理學等等是否能對得上號。我想,工作就應該是這麼個做法。
至於具體的工作方法,整理、收集資料的步驟,有可能,就利用現代化的方法。對於實踐的記錄、功法的收集,可以利用電子計算機的檔案庫,利用電子計算機檢索。
在以上工作中涉及的技術性問題很多,我們都可以找各方而的專家來幫助。例如,關於係統模型就有係統辨識的專家。
還有個具體問題,現在氣功功法的書中,對於練功的對象講的比較少。對於不同的人,應該用不同的功法。我是個老年人,用少林寺的功法恐怕就不行吧!對於練功對象的年齡、性別、生活方式乃至不同的地理環境等,都應該分門別類地加以研究,以求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結語
至於研究氣功的意義,就不必多講了,這確實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中國氣功科學研究會成立了,這的確是一件大事。我國有十億人口,如果一百個當中有一人練功就是一千萬,每百個練功的人有一個人去教,就需要十萬個氣功師。把這十萬個氣功師提高提高,這就是一件大事。現在一般講練功,還隻是說要保持健康、長壽,但還有另外一點,過去佛教書上講“定能生慧”,就是說氣功練到靜定程度,可以提高智慧。去年我曾接到安徽省宿鬆縣中學一位吳老師來信,說是教學生練氣功,可以增加他們的智慧。前幾天又接到另一個材料,說蘭州市安寧區第二人民醫院楊運良醫師在小學生、中學生中間教他們練氣功,結果是數學課、語文課的成績都提高了,經統計學處理,確鑿無誤。這件事可是太重要了。二十一世紀將是世界範圍內的智力戰,如果氣功能提高人的智力,那對我們將有何等的意義!最後,還有一個尖銳的問題,就是實踐表明,練氣功有助於開發人的潛能。把這幾個方麵的事情綜合起來看,氣功可以提高健康水平,這是肯定的;它又可以提高智力,這也有數據作證;最後,氣功可以調動人的先天潛能。如果我們推動氣功研究使之變成科學,就可以大大提高人的能力,提高人改造自身的有效性。這是一件影響深遠的工作,我們要奮力去做,由整理材料入手,建立起唯象氣功學,有了這個體係,然後再變為真正的科學,那就是科學革命了。到那時,我們這些炎黃子孫也將無愧於自己的祖先,應該聞名於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