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要“開竅”(1 / 2)

修道的人遠不止這麼被動地接受“生氣”,修道的人可以“開竅”,開發人身上的竅門、竅點,相當於安裝了“信號放大器”,不但能接受到天的“生氣”、地的“地氣”,還能接受人的“人氣”。

修道必定要學會開竅。修道不過就是修一個“靜”字,心靜意靜。但修靜的方法是什麼?靜修的方法就是開竅,就是學會開竅。但是開竅這件事,古人叫“千聖不傳”。為什麼不傳呢?過去的說法是避免傳給“非人”,“非人”當然不是指鬼神或者畜生,而是指德行修養不好的人,所以要“慎傳”,免得傳給了心術不正的人。張三豐認為,有十種人不能傳,怕他們借此騙錢、騙色。

真要修道,必先開竅。開竅一定要“用秘訣”,這個“訣”是秘訣,是千百年來古人練功總結出來的竅門,但秘訣不是練出來的,是體會的,一般人是不傳的,古語叫“假傳萬卷書,真傳一句話”。古人說“給我十兩金,不傳一口意”啊。訣是一種用“意”的方法,為什麼不傳呢?因為要傳給有德者。那修道怎麼辦呢?要開竅,就得懂得秘訣。其實訣大多隻有幾個字,非常簡單。大道至簡,非常容易,上手容易堅持難,秘訣本身一點都不秘。人身上有無數接受宇宙自然生氣的地方,也有接受社會生靈人氣的地方。比如,凡是骨頭連接的地方,都能接受天的生氣和發氣,也就是關節都能接天的生氣。簡單吧?簡單——這就是一句秘訣。

我們身上的這些竅,不但有接受功能,而且還有發射功能,就是說還能發出“氣”來。有個修行不錯的楊姓老太太,如果活著的話今年將近百歲了,她甚至可以用屁股發功發氣,由腳心發功發氣。這個功夫就深了,所謂人身無處不丹田。但是,大家要特別注意,修道常用的竅位,和經絡學上的穴位是不一樣的。如果一樣的話,也就沒有“假傳萬卷書,真傳一句話”的說法了,大家根據書本練習不就得了?不行,看書修道是不會成功的,二者有相當大的差別,不要搞錯了。

穴位是人體經絡的小發電站,人身體的穴位相當於生物發電站,這些生物電在穴位裏產生,然後沿著經絡運行,影響人體生化反應的方方麵麵。它有一定的運行周期,大約每晝夜運行五十到五十二圈。所以中醫裏用電的良導體——金屬的針來針灸以達到對稱的穴位,保持電位平衡,中醫叫陰平陽秘,道理就在這裏。修道要開的竅,則多半與人體產生激素的腺體有關。大體上,我們修道常用的有九個竅,這九竅不是穴位,它們大都跟人體的激素,以及激素所在的腺體有關。比如,有四個竅集中在腦袋上,這主要是接天的生氣的。這四個竅:一個是“頂竅”;然後是“意竅”,又叫“上丹田”;第三個叫“玉枕竅”,又叫“神竅”——注意啊,可不是玉枕穴;還有一個,叫總竅,是非常重要的竅,也叫“泥丸”,這個就是有些道書上說的“泥丸宮”,實際上是人的腦垂體,統管我們的內分泌,可以自動調整我們身體的各項功能生生化化,就人體激素分泌而言,它相當於中樞,有花生米這麼點,但作用很大,所以又叫“總竅”。許多道書上,把竅和穴混同了。

這四個竅是接天氣的,或者說接生氣的(但打雷下大雨的時候不練功,這時的天氣不能接)。前麵講過,我們時時刻刻都在接收宇宙天體的生氣,天人是合一的,是互相感應的,能不能進入修道的殿堂,要看能不能大量高效地接收天上的生氣。打開這些竅,才能大量地接收天上的生氣。我們多數人,這四個竅,都相當閉塞,不是充分在起作用,所以必須要打開,開竅才能修道。開了竅,當然能夠身體好,氣力足,才能讓腦子好使,才能長壽,甚至進一步開發我們的潛能。

天地天地,有天必有地,然後我們還要能夠接受“地氣”。我們知道地下的磁場是有脈絡走向的。我們把房子建在這個地脈上,房子就好;建到那個地脈上,這房子就不好。過去說陰宅、陽宅,看風水,找龍穴,就是找地磁場。所以古人認為風水對我們一生的命運會起到相當大的作用,甚至於子孫後代,對三代子孫都會起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