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8章 要懂得享受陽光人生(1 / 2)

人生是風雨交加還是陽光普照,是繁花似錦還是泥濘不堪,其實全在我們如何看待生活,如何選擇生活。陽光人生並不是理想的狀態,而是一種可以選擇的現實存在。

心中有陽光,每天擁有一個全新的太陽

一位偉大的音樂家說,沒有什麼東西比演奏一件失調的樂器,或是與那些沒有好聲調的人一起演唱,更能迅速地破壞聽覺的敏感性,更能迅速地降低一個人的樂感和音樂水準的了。一旦這樣做以後,他就不會潛心地去區分音調的各種細微差異了,他就會很快地去模仿和附和樂器發出的聲音。這樣,他的耳朵就會失靈。要不了多久,這位歌手就會形成一種唱歌走調的習慣。

在人生這支大交響樂中,你使用的是哪種樂器,無論它是小提琴、鋼琴,還是你在文學、法律、醫學或任何其他職業中表現的思想、才能,這些都無關緊要,但是,在沒有使這些“樂器”定調的情況下,你不能在你的聽眾——世人麵前開始演奏你的人生交響樂。

心靈的自由與和諧相當重要,心理失調對一個人的生活質量來說是致命的。那些極具毀滅性的情感,比如擔憂、焦慮、仇恨、嫉妒、憤怒、貪婪、自私等,都是生活的致命敵人。一個人受到這些情感的困擾時,他就不可能將他的生活處理好,這就好像具有精密機械裝置的一塊手表,如果其軸承發生故障就走不準一樣。而要使這塊表走得很準,那就必須精心地調整它。人體這架機器要比最精密的手表精密得多。在開始一天的生活之前,人也需要調整,也需要保持心靈非常和諧的狀態。

人類對自然的征服可以說是登峰造極,然而我們的內心卻陷入了一種從來沒有過的惶恐之中。因為現代人已經再也找不到哪怕是片刻的寧靜和從容,而且,伴隨著人們對物質的欲望日益膨脹,人類社會也出現了看上去無法解決的一些問題。這就更加劇了人們的惶恐和不安,人們在努力尋找,企圖找到答案。

但是,對於生活,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要求和理解。同樣的境遇,有些人覺得是天堂,有些人覺得是地獄。

一個農夫躺在麥草垛裏呼呼大睡,一個讀書人見了,可能會覺得那個農夫非常不幸,家裏沒有地方躺,隻好在這裏湊合一下。

但是,那個農夫卻未必這樣看,他可能會覺得,自己在這裏呼呼大睡,說明自己無憂無慮,這不是天堂是什麼?

而這個讀書人呢,有好衣服穿,有好茶飯吃,還有聖賢的書可讀,照農夫對生活的標準,應該是非常幸福的了。可是,那個書生卻不這樣看,因為他覺得有紅袖添香才好讀書,那才是真正的幸福生活。

所以說,對於生活以及幸福,人們從來都有著不同的衡量標準。

應該說,人們對於生活的要求是無止境的,甚至人對物質的追求也是無止境的,但是這些東西最終帶給我們的是患得患失的憂慮、壓力和令人疲憊不堪的混亂情緒。所以說,人們追求複雜的生活,其實是得不償失的,因為外界的誘惑和對物質的追求,使我們失去了內心世界的平靜。

與我們內心的東西以及需要相比,外界的一切都是微不足道的,甚至是完全可以忽略不計的。因為我們對於生活的感受其實比生活本身更重要。

很多人都在緊張地忙碌著,卻不知道自己是為什麼而忙碌。或許,我們是擔心在競爭的壓力下我們失去了內心的安全感。於是,就產生了無事可做的恐懼感,所以,人們才急急忙忙地找事情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