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馬上得天下(7)(3 / 3)

“於戲!上天作為皇帝的老師,隻能去教導那些有德者,百姓歌頌父母,是希望他們永遠高興歡欣。既然已經頒布了諭旨,布下恩德,極大地給予好處,將使投誠者遵命。艱難險阻,不可阻擋,萬方百姓,都與朕同心同德。”從內容上看,這篇詔書顯然是多爾袞廣泛征求漢官的意見而後寫成的,它在許多方麵顯示出多爾袞的統治思想和策略,後麵還要論及,此處暫不贅述。

開國大典雖然熱鬧非凡、意義重大,但多爾袞卻沒有沉迷其中。他並沒有忘記天下還未統一,他清楚地知道什麼是目前最最緊要的事情。

三、雙管齊下。

(一)心腹大患農民軍。

這件最最要緊的事就是和自己的敵人爭奪天下。

對於李自成的大順農民軍,多爾袞是比較熟悉的,他率軍入關之初,即以農民軍為主要打擊對象,將其視為爭奪天下的主要對手。山海關戰後,李自成雖然戰敗,但作戰之英勇、力量之強大,仍給多爾袞留下很深印象,並未敢以此輕視之。也正因為這一戰,多爾袞就決定了以武力消滅這支異己勢力的戰略,這樣做就能爭取漢人官紳的支持,一舉打敗農民軍。於是,多爾袞在進北京之時,隻帶少數人馬入城,大軍則由阿濟格、多鐸、吳三桂等率領,繼續向西追擊。

四月三十日李自成農民軍撤出北京,開始時“負重不能馳”,行進比較緩慢,加之沿途官紳紛紛倒戈相向,對農民軍進行騷擾,使農民軍撤退並不順利。但清軍追兵已近,情況危急,不得已“盡棄輜重、婦女,自盧溝橋至固安,盔甲衣服盈路”。彭孫貽:《流寇誌》卷12,第193頁。

這樣,五月初一日才能加速前進。這一日上午八、九點鍾,李自成軍才到距京一百二十裏左右的涿州,但涿州已被明朝舊官馮銓、宋權等糾集士紳奪下,此時拒守城上。一時間,“城頭炮石齊加,矢飛如雨”,一攻一守達六、七小時。據說“共見闖賊右臂中箭,滾壕跳牆而逃,餘賊中炮中箭者,屍橫四野”。農民軍攻城不利,隻得繼續南撤,而當天傍晚,清軍就已追到了附近的拒馬橋。《明清史料》丙編第6本,第406頁,“順天巡撫宋權揭帖”。

據曾掘李自成祖墳、後被農民軍抓獲的前米脂縣令邊大綬記載,農民軍初一日行軍二百餘裏至肅寧,而當日晚尚有農民軍在涿州,他還記載農民軍初二日行軍八十裏至安平,初三日行軍七十裏至無極,而初三日又有農民軍在無極正北七十裏的定州與吳三桂追兵交戰,穀大成戰死,左光先負傷,可見農民軍西撤時並非一路。初四日,李自成至真定,次日引兵回擊吳三桂,從上午到傍晚,兩軍幾次交手,殺得天昏地暗,但隻各有勝負。後東風大作,黃沙蔽天,農民軍拚死一戰後,迅即撤退,經獲鹿至固關,然後進入山西,留李過率精兵守關,不許清兵進入山西境內。邊大綬:《虎口餘生記》,彭孫貽:《流寇誌》卷12.但河北境內仍有農民軍部隊,所以初八日李自成已過平定州之後,清軍阿濟格部還在真定以北一百五十裏的慶都打敗農民軍,獲得大量輜重。《清世祖實錄》卷6,順治元年五月乙未。直到二十二日,譚泰還與準塔、德爾得赫、哈寧噶一起在真定與農民軍打了一仗,頗有斬獲。《清世祖實錄》卷6,順治元年五月乙酉,蔣良騏:《東華錄》卷4.由此看來,農民軍撤退一直比較慌亂,沒有太多的統一部署,因此被數量並不占優勢、而且鞍馬勞乏的清軍連敗數陣,隻是進入山西之後,李自成才鎮定下來,陸續作出了防守和反擊的戰略部署。

大順軍主力退入山陝,五月初十日李自成已至太原、河北、山東、河南諸省,除已降順清軍者外,其他地方的舊明官紳紛紛起來造反。如明宣府巡撫李鑒糾集數千人,殺大順軍權將軍黃應選、防禦使李允桂等十五人,向多爾袞上書稱臣。大同降將薑亦殺大順軍將領張天琳等,據寧武、代州等城以降清。山東德州的盧世與謝陛殺害農民軍防禦使閻傑等,奉明宗室朱帥為濟王,並派手下張占韜率兵萬餘人,攻下武定州、濱州、德平縣、陽信縣,海豐縣、化縣、蒲台縣、利津縣,分別擒殺各州縣大順權利的官員。而臨清之淩駟、濟寧之潘士良等等都紛紛招兵買馬,戕害本地大順官員。加上南明權利派兵進襲魯南,各地地方武裝紛紛見風轉舵,結寨自保,山陝以東以南的廣大地區,都脫離了農民軍的統治。於是,原大順權利統治區內就形成了這樣的局麵:山陝仍在農民軍手中,黃河以北的冀魯地區屬清廷,黃河以南如豫魯皖鄂的部分地區或在當地士紳的統轄之下、或歸於南明。正象朝鮮人當時所了解的那樣:“流賊留屯山西太原府,河南、河北亦皆阻絕,命令之不通於天下已累歲雲”。吳晗輯:《朝鮮李朝實錄中的中國史料》第3733頁。